引入
当浏览器发展到第四代时( IE4 及 Netscape Communicator 4 ),浏览器开发团队遇到了一个很有意思 的问题:页面的哪一部分会拥有某个特定的事件?要明白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可以想象画在一张纸上的一组同心圆。如果你把手指放在圆心上,那么你的手指指向的不是一个圆,而是纸上的所有圆。两家 公司的浏览器开发团队在看待浏览器事件方面还是一致的。如果你单击了某个按钮,他们都认为单击事件不仅仅发生在按钮上。换句话说,在单击按钮的同时,你也单击了按钮的容器元素,甚至也单击了整 个页面。
事件流 描述的是从页面中接收事件的顺序。但有意思的是, IE 和 Netscape 开发团队居然提出了差 不多是完全相反的事件流的概念。IE 的事件流是事件冒泡流,而 Netscape Communicator 的事流是事件捕获流。
事件冒泡
IE 的事件流叫做 事件冒泡 ( event bubbling ),即事件开始时由最具体的元素(文档中嵌套层次最深
的那个节点)接收,然后逐级向上传播到较为不具体的节点(文档)。以下面的 HTML 页面为例: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Event Bubbling Example</title>
</head>
<body>
<div id="myDiv">Click Me</div>
</body>
</html>
如果你单击了页面中的 <div> 元素,那么这个 click 事件会按照如下顺序传播:
(1) <div>
(2) <body>
(3) <html>
(4) document
也就是说, click 事件首先在 <div> 元素上发生,而这个元素就是我们单击的元素。然后, click事件沿 DOM 树向上传播,在每一级节点上都会发生,直至传播到 document 对象。图 13-1 展示了事件 冒泡的过程。
所有现代浏览器都支持事件冒泡,但在具体实现上还是有一些差别。 IE5.5 及更早版本中的事件冒
泡会跳过 <html> 元素(从 <body> 直接跳到 document )。 IE9 、 Firefox 、 Chrome 和 Safari 则将事件一直 冒泡到 window 对象
事件捕获
Netscape Communicator 团队提出的另一种事件流叫做事件捕获(event capturing)。事件捕获的思想 是不太具体的节点应该更早接收到事件,而最具体的节点应该最后接收到事件。事件捕获的用意在于在 事件到达预定目标之前捕获它。如果仍以前面的 HTML 页面作为演示事件捕获的例子,那么单击<div> 元素就会以下列顺序触发 click 事件。
(1) document
(2) <html>
(3) <body>
(4) <div>
在事件捕获过程中, document 对象首先接收到 click 事件,然后事件沿 DOM 树依次向下,一直传播到事件的实际目标,即<div> 元素。图 13-2 展示了事件捕获的过程。
由于老版本的浏览器不支持,因此很少有人使用事件捕获。我们也建议读者放心地使用事件冒泡,
在有特殊需要时再使用事件捕获。
Dom事件流
DOM2 级事件”规定的事件流包括三个阶段:事件捕获阶段、处于目标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首
先发生的是事件捕获,为截获事件提供了机会。然后是实际的目标接收到事件。最后一个阶段是冒泡阶段,可以在这个阶段对事件做出响应。以前面简单的 HTML 页面为例,单击 <div> 元素会按照 13-3 所 示顺序触发事件。
在 DOM 事件流中,实际的目标( <div> 元素)在捕获阶段不会接收到事件。这意味着在捕获阶段, 事件从 document 到 <html> 再到 <body> 后就停止了。下一个阶段是“处于目标”阶段,于是事件在 <div> 上发生,并在事件处理(后面将会讨论这个概念)中被看成冒泡阶段的一部分。然后,冒泡阶段发生, 事件又传播回文档。
多数支持 DOM 事件流的浏览器都实现了一种特定的行为;即使“ DOM2 级事件”规范明确要求捕
获阶段不会涉及事件目标,但 IE9 、 Safari 、 Chrome 、 Firefox 和 Opera 9.5 及更高版本都会在捕获阶段触 发事件对象上的事件。结果,就是有两个机会在目标对象上面操作事件。
下周计划
学习
1.分专项练习算法
2.认真学习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