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记录了砍老师亲历的15年前后转码同学的后续,有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参考意义,分享下。
砍老师:本文流水账记录一下从2015年毕业以后我身边的同学,朋友的转行互联网的故事,以及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感想和反思。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617023258
因兴趣而转行
首先是我大学同一小班的唯二两个转行互联网同学的故事。
第一位同学本科毕业就进了一个三线城市的研究所,在有新鲜感的工作三年后,觉得一辈子困在小城市干重复无聊的工作很没意思,于是辞职跑到上海干金融。不过我们这个学校背景也难以在金融上干出什么名堂,恰逢16年Alphgo横空出世,瞬间变身算法工程师,开始了在北京各个互联网小公司间的跳槽。到了2019年初时候,在某个不知名小公司当组长,还要招募我过去给他当小弟,我问了他的薪资,大概是比P6稍微高一点,可能还不如当年pdd应届ssp多。此刻我在想,果然非科班工作后走社招转行还是太难了,小公司折腾几年还不如pdd应届生起薪,我要是当时转了,估计也和他差不多。到了2020过完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小公司都裁员,我的同学也不幸在其中之列,我还庆幸要是我转了估计也该被裁了。结果到了五一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已经拿到了P7的offer,接下来一年就是经济复苏,全球放水,股价暴涨,总包膨胀到百万+。没想到非科班转行只用四年就P7并且年薪百万了,但是仔细想作为Alphgo时代后最先的一批做算法的,这个资历能拿到P7也还正常。这时候我开始懊恼当初怎么没跟着他一起转,开始痛恨那些从2015年开始年年说互联网寒冬,算法岗灰飞烟灭的人。当然我同学也是在小厂摸爬滚打好几年了,这最后的结果也是他付出努力和承担风险后应得的。
总结这位同学转行的原因,本身并不是技术向,比较爱玩,因为对原本工作的厌倦,以及对大城市繁华的生活的向往(本身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买房首付无压力)所以择了在大城市当时最好找工作也是最高薪的互联网行业。
而第二个则是通过校招转行。本科毕业在三线城市研究所工作两年后考研回学校,15年、16年我每次回学校找还在学校的同学吃饭会把在知乎和byr看到的“白菜20w,青菜30w”,“BAT工作五年五十万”讲给他听,他本身也是编程爱好者,当初本科时候给全班同学刷机,还给魅族flyme开发辅助小软件,得到的打赏就有几千块。加上工作后大家普遍对研究所反馈很差,于是果断决定转行互联网。幸运的是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导师,导师听说了他想转行的想法后不仅没有反对,还当即在自己发表的论文给他挂了一个二作(学生一作),让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我同学在自学了几个月的JAVA,研二开始投春招实习,结果却是即便在现在看来一片蓝海的2016年,非科班的简历还是拿不到一次大厂或中厂的面试机会。这时我在想,果然非科班转行还是太难了,看来还得像只能像第一位同学那样从无名小厂干起。还是靠他top2的一个亲戚内推,才拿到一个以性价比闻名的二线厂的实习。进去以后果然发挥了编程天赋,没干几个月就跟我吐槽,身边的同事除了从bat跳槽过来的组长有水平以外,剩下都是一些北京垫底211本科的非科班,干了几年还不如他自学几个月的。果不其然,实习结束后他就拿到了解决户口的ssp offer。秋招只是随便投了bat三家,就拿到了bt两家的offer,其中b家是大搜,t家是wxg。纠结了好一会儿,m有户口但是技术一般,b是大厂但没户口,赶上那年北京雾霾最严重的一年,于是离开北京去了t家,我当时还吐槽他作为一个刀斯林怎么可以去腾讯。四年后他(2021年)告诉我升t10了,现在看不得不说天生就是干程序员这块料的,本科时候就看他天天在宿舍编代码改造自己的手机,就是对这方面有兴趣。
这两位都是属于我的小班同学,学院同年级也有不少类似的案例,无论背景和目前状态都比较相似,一方面都是从一开始就对本专业没什么兴趣,大学时候也不怎么上课,挂过科,所以转起行来没什么沉没成本;另一方面家庭也比较优越(都是09年就能买得起两万块钱的Alienware的),所以转的时候并不在乎网络上所谓的“寒冬”风险,觉得感兴趣就转了;再者就是本身人也聪明(高考几百名的),认定目标就肯去努力,所以在新行业坚持几年后也取得不错的成果;最后现在回头看,他们16、17年也算转的比较早的,算是都吃到了红利。
因生活而转行
上面写了两个大学同学转行,现在接下来我的两个高中同桌转行。相比而言,他们就家庭和学历背景就要差一些,而且都是大龄转行。
一位是在美国,在硕士毕业后,留在美国做了六年机械设计,后来我在刷领英的时候碰到他。和他交流了一番,和我抱怨收入低,并且准备开始data science的课程转行。之前和网上认识的一位美国机械博士告诉我,博士毕业收入大概也只有6~8w刀,远不如转码的收入高,实际上我所有出国的同学没有转码转金融的也都回国了。我的同桌最后在2020年,居家的几个月学了Java,然后就转去一个大银行做开发了。我想,不愧是知乎天天吹的美国啊,年龄30+,零基础,只用自学几个月coding就进大银行了。换到国内互联网应该没这种机会吧。
然而证明我错了,我的另一个同桌,本硕上海末流211,在汽车工作五年,最后一份工作在外企做CAE,年薪居然只有不到20w,还时刻面临着裁员的风险。在此之前,我认识几个上汽的,以及看知乎,一直以为汽车应该是机械专业的最好的去处,在20年互联网股票大爆发以前唯一收入能勉强跟的上互联网行业的,没想到普通汽车行业从业者收入这么低。在19年的时候他告诉我,花了一万块钱报培训班学了半年Python,我告诉他网上都说报培训班属于是韭菜行为,后来他进一步学习算法的时候也开始通过网络自学。在跟着做了几个demo,终于也在2020年在张江的小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份年薪25w的NLP相关工作。当时让我大吃一惊,算法岗不都已经在知乎灰飞烟灭泡沫破裂好多年了吗?怎么一个三十岁没有任何经验也找到工作了。后来一问,这些小公司根本招不到人,所以能花个二十多万招个有点基础的人,自己培养其实是比较经济的方法,毕竟调包和部署也不是什么很高门槛的事情。过了一年同桌告诉我,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公司也给他涨薪到了30+w。他们行业也有不少30+甚至35+的的人和他一样通过这种方式转行,虽然收入远不如互联网大厂的高薪,但是比起他们过去不到20w的年薪还是好多了。这个和我们之前在网上上看到的不多,网上天天说35+就找不到工作,实际是对于那些大厂背景高起点的来说,35岁的薪水,一般公司接不住,而对于这些普通的只想混口饭吃不要求高薪水的,其实还是比较容易就找到工作的。
kaggle遇到的转行
kaggle应该是我遇到的最多转行案例的
首先说国外部分,由于国内算法比赛存在一些人作弊的原因,所以从17年开始打kaggle的时候,我都是一般只选择和国外名校学生组队,因为他们没有沾染到这些坏习惯。也因此让我认识了很多清北华五和国外名校的优秀留学生。其实打kaggle的留学生大部分也是非科班,而kaggle在国外的认可度要比国内高得多,因此不少人通过这个作为转行的敲门砖。这一批人都非常优秀,都很快就取得了成绩,然后同时leetcode,已经各种项目也刷完备,很多都进了fanng等大厂,进的早的应该还吃到了21年的股票红利,可以看一亩三分地里相关的大包介绍。
再说国内部分,比赛在国内高度内卷的环境下认可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对于17年那些第一波拿到比赛top还是吃到红利的,目前我了解到的17年就能拿top并且顺势进入大厂算法岗位的大佬,现在很多都年入百万甚至更高。很多在校学生,也通过比赛加成,拿到了诸如天才少年,阿里星,美团北斗等大厂的头部计划。对于一些学校背景稍差和非科班的学生,也通过比赛拿到了通向算法岗位的敲门砖。不过越到后面,比赛的加成也越来越少,能否有好的机遇,碰到认可自己的人就很关键。
砍老师小结
我为什么要写本文呢,因为从20年开始,我的同学还有网络上通过比赛认识的朋友们在转行后,陆陆续续都开始有了一定的工作年限,特别是对那些选对方向,选对公司,选对领导的来说,开始到了收获的季节。看着他们拿着高薪,买了七八百万的大house,秀着漂亮的老婆孩子,我不得不说酸了酸了。但这也是他们拿青春做赌注,靠着努力,吃了不少996的苦,抗着PUA和裁员的压力换来的,再加上一定的运气换来的,所以这也是他们应得的。而对于缺乏分辨信息的能力,不敢冒险,害怕吃苦,不能抗压的人来说,现在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包大人总结
年轻人一边说孔乙己文学,一边挤破脑袋考公。这种矛盾和冲突背后,原因有因为各种因素不敢承担风险,拒绝参与产业升级。这样是无法进步,也无法屹立于世界之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时代应该奖励那些敢于承担风险,参与产业升级的年轻人。也应该鼓励那些愿意扩大生产,拥抱创新的领头人。让他们尝到甜头,就会有更多的高薪体面岗位产生,就有更多人愿意参与技术迭代。
现在又隐隐约约出现了chatgpt这样的AI浪潮,生产力又有希望再一次快速跃升。在大厂做外卖推荐贷款到富裕的程序员,可以积极参与进来,也希望我们有这样的环境,包容创新,鼓励进步。
往期精彩回顾适合初学者入门人工智能的路线及资料下载(图文+视频)机器学习入门系列下载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笔记等资料打印《统计学习方法》的代码复现专辑机器学习交流qq群955171419,加入微信群请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