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操作为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价:
所用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矢量)、植被覆盖度数据(矢量)和地形坡度数据(栅格)。
由于实验数据较少,其思路也较为简单:先将矢量数据转化为栅格数据,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级阈值进行重要性评价分析。
分级阈值评价表可以参考相关的论文或者其他资料等。
首先需要将地形坡度数据重采样到10米分辨率,以保证数据分辨率的统一性。
然后对土地类型数据进行处理,首先批量快速提取森林、灌木的图斑。
先新建一个字段,用于后续计算使用,如下所示。
利用【按属性选择】里的【or】工具把森林、灌木批量选中。
将森林与灌木设置为【1】,其他的反选,设置为【0】。
下面将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数据,使用的是【面转栅格】工具。
如下,值字段选择【森林与灌木】,像元大小选择10米,另外注意输出数据的命名问题,像元分配类型和优先级字段保持默认。
如下,即得到了二元值的栅格数据,【森林与灌木】字段里1表示森林、灌木,0表示其他类型。
另外一个矢量数据是植被覆盖度数据,其中有一个字段【植被覆盖】里的数值表示的就是植被覆盖度的数值,需要以此字段为依据,将其转换为栅格数据。
与以上是类似操作,仍然使用【面转栅格】工具,像元大小为10米。
如下,得到的就是栅格化后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其中,【value】字段表示的就是数值。
接着,根据阈值分级的标准进行评价分级,使用的工具是【栅格计算器】。
打开位于【地图代数】下的【栅格计算器】。
在表达式中输入以下内容即可。
本操作选择的阈值分别是地形坡度选择25和15,植被覆盖度选择的是80和60,森林与灌木选择的是有和无(1和0)。
解释以下Con()函数,
其基本格式为:con(条件语句,真,假)
如果符合条件语句,则输出真,否则输出假,同时这个函数可以嵌套进行使用,本文就进行了嵌套的使用。
解释以下函数的意思:如下表示的是坡度大于等于25且覆盖度大于等于80且为森林灌木的条件,为真时,就输出结果5,若为假,就继续执行后半部分。
在后半部分里,满足如下绿色框内的条件时,真的就输出为3,假的就输出为1,本实验使用了2级con函数嵌套。
以下为实验的输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