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scRNA-seq测序基础知识笔记
- scRNA-seq技术
- scRNA-seq 分析流程
- 数据预处理
- 聚类
- 标准化数据
- 筛选有用的数据
- 数据降维
- 聚类 Clustering
- 注释细胞类型
- scRNA数据分析
- 结尾
该笔记来源于 B站up 江湾青年
scRNA-seq技术
首先是如何测序,上图瓶中有很多细胞,然后让这些细胞一个一个进入右边的管道,管道的下边那个管道一个一个进入小球,理想情况下是每个小球会与一个单细胞进入同一个液滴中,这个小球等于是这个细胞的一个标记物。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个液滴混入了两个细胞等情况,后边我们做数据处理的时候会把这种情况剔除。
(我也不太确定理解的对不对,但大概就是这样,最近刚入门生物信息处理,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背景知识。不过其实也无所谓,这只是大概了解下数据是怎么来的,但实际项目中只需要专注于后边的数据就行了,至于数据怎么来的其实好像我并不需要关心。 当然有写的不对的地方也请读者朋友指出,在下不胜感激!)
scRNA-seq 分析流程
主要流程就是,首先获取数据后要先预处理(质量控制),然后聚类和除去批次效应,最后是细胞类型的注释。
数据预处理
首先我们拿到的数据应该就是如上图所示那样,是一个矩阵,行是样本(细胞?)编号,列是基因编号。中间的数据比如“30” 就可以解释为 基因 “A1BG” 在第一个样本中检测到了30个(次?).
然后因为并不会在每个细胞中都能检测出某个基因,所以上图这个矩阵的大部分区域都是0,所以是一个稀疏矩阵。
我发现做生物信息的人好喜欢可视化呀,不过也确实有用,比如上图就是常用的提琴图(因为长的像个小提琴)可视化来分析数据。
先介绍下小提琴图怎么看,例如上图第一个提琴图,每个小点就代表一个细胞,行可能代表不同的细胞类型、组织类型、实验条件或有兴趣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任何其他分组。列代表这个细胞检测到的基因的数量。
小点背后那个红色的区域象征着细胞在这个基因数量下的细胞密度,可以看到红色区域越宽,小点越密集。
然后怎么用这个图呢?可以看出有些离群的细胞,比如第一个图最上边有几个细胞的基因数都超过3000了,这种可能就是刚才说的一个液滴里混进了俩细胞, 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设置一定的基因数量限制,seurat给出的建议是 限制在 200 ~ 2500左右,当然我们可以视实际项目的情况而定,另外也可以设置一个动态的数值,比如整体中位数加减某个数值。
聚类
标准化数据
由于测序数据可能样本间文库大小差异问题, 测序深度不一样(其实就是每次测的多少都有点差异呗)就用下图这个标准化公式,好像确实有道理,就像DL处理图像一样,把像素点也要先归一化再使用。
筛选有用的数据
对于拿到的scRNA数据,很多基因出现在了大多数样本中,我们应将这类基因筛除掉,因为基因差异越大才会有更多不同的信息(去除共性,保留个性),那怎么除去呢?
一个方法是计算每个基因在所有细胞中出现次数的方差,学过统计学的都懂,方差越大表示数据间的差距越大,那么这个基因个性越大,越可能有一些特殊的信息。然后我们就可以按方差从大到小来排列这些基因,然后选取方差最大的比如说前2000个高变异基因这样。
数据降维
因为一般细胞数据维度比较高,而且会有噪声,我们经常用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给数据降维,但是只用PCA降维后的点做聚类的话,边缘会不清晰,所以一般会先用PCA降到比如说50个主成分,然后再用t-SNE或者UMAP降到二维的点再聚类,同时PCA也能顺便降噪(错了的话请留言让我知道)
聚类 Clustering
如上所说,将数据降维到二维的点后,一般是用KNN或者SNN聚类,详细请移步.
另外也要考虑批次效应,比如对于不同目标采样相同部位的数据,可能可视化出来如下图的误差。
消除批次效应的方法如下:
注释细胞类型
就是等聚好细胞的类之后,可以对比下每个簇和已知的哪些基因一样,就可以得知这个细胞簇来自哪些细胞,从而为细胞添加注释。
如果是用机器自动注释的话,原理就是它会自动对比已知的基因库,从而添加注释,但缺点是我们实际用的数据可能在软件的基因库里查不到,所以可以用自动+手动的方法,自动跑个大概,然后手工检查一遍。
scRNA数据分析
在处理完数据后,可以用上边几种算法来处理 处理好的数据。
结尾
嗯,我觉得这个up的视频作为对我这种小白的入门视频非常好,对整个的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再配合这个 Scanpy Tutorial 一起食用效果最佳,这个示例代码就是按照这个up主讲的顺序一步一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