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专栏👈️
文章目录
- 迭代器模式
- 定义
- 英文原话
- 直译
- 如何理解呢?
- 迭代器模式的角色
- 1. Iterator(迭代器)
- 2. ConcreteIterator(具体迭代器)
- 3. Aggregate(聚合)
- 4. ConcreteAggregate(具体聚合)
- 类图
- 代码示例
-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 迭代器模式的优点
- 迭代器模式的缺点
- 迭代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迭代器模式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的关键思想:
将对列表的访问和遍历从列表对象中分离出来并放入一个迭代器(iterator)对象中。
迭代器模式就像是一个“导游”,它能够引导我们安全、有序地遍历集合中的“景点”,无需我们亲自去探索整个集合的内部结构。
定义
英文原话
The Iterator pattern provides a way to access the elements of an aggregate object sequentially without exposing its underlying representation.
直译
迭代器模式提供了一种顺序访问聚合对象中的元素的方法,而又不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如何理解呢?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装满各种水果的篮子(集合),而我们想逐一品尝每种水果(遍历元素)。但我们不希望直接把手伸进篮子里去取水果(暴露内部表示),因为这样可能会把篮子弄乱。
这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迭代器(比如一个长柄勺),它可以帮助我们按顺序从篮子里取出水果,而不需要我们直接接触到篮子内部。每次我们用勺子取出一颗水果后,它就会指向下一个水果的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品尝完所有的水果,同时保持篮子的整洁和有序。
迭代器模式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让我们能够方便地遍历集合中的元素,同时保持集合的完整性和封装性。在软件开发中,这种模式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数据结构时,它能够大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迭代器模式的角色
迭代器模式中的角色通常包括:
1. Iterator(迭代器)
定义了访问和遍历元素的接口。
2. ConcreteIterator(具体迭代器)
实现了迭代器接口,并跟踪遍历中的当前位置。
3. Aggregate(聚合)
定义了创建迭代器对象的接口。
4. ConcreteAggregate(具体聚合)
实现了聚合接口,并返回具体迭代器的实例。
类图
代码示例
// 迭代器接口
interface Iterator {boolean hasNext();Object next();
}// 具体迭代器
class Concrete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private List<Integer> list;private int currentIndex = 0;public ConcreteIterator(List<Integer> list) {this.list = list;}@Overridepublic boolean hasNext() {return currentIndex < list.size();}@Overridepublic Object next() {if (this.hasNext()) {return list.get(currentIndex++);}return null;}
}// 聚合接口
interface Aggregate {Iterator createIterator();
}// 具体聚合
class ConcreteAggregate implements Aggregate {private List<Integer> list = new ArrayList<>();public void add(Integer item) {list.add(item);}@Overridepublic Iterator createIterator() {return new ConcreteIterator(list);}
}// 客户端代码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oncreteAggregate aggregate = new ConcreteAggregate();// 添加一些元素到聚合对象中 for (int i = 0; i < 10; i++) {aggregate.add(i);}// 获取迭代器并遍历聚合对象 Iterator iterator = aggregate.createIterator();while (iterator.hasNext()) {System.out.print(iterator.next()+"\t");}}
}/* Output:
0 1 2 3 4 5 6 7 8 9
*///~
在上面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迭代器接口
Iterator
,它有两个方法:hasNext()
用于检查是否还有下一个元素,next()
用于获取下一个元素。然后,我们创建了ConcreteIterator
类来实现这个接口,并跟踪当前遍历的位置。
Aggregate
接口定义了创建迭代器的方法,而ConcreteAggregate
类实现了这个接口,并提供了一个List
来存储元素,并且有一个方法用于返回ConcreteIterator
的实例。
在客户端代码中,我们创建了一个ConcreteAggregate
对象,并向其中添加了一些元素。然后,我们获取了一个迭代器,并使用它来遍历聚合对象中的所有元素。
迭代器模式的应用
迭代器模式在软件开发中广泛应用于需要遍历集合对象(如列表、集合、映射等)的场景。它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式来访问集合中的元素,而不需要关心集合的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通过迭代器,我们可以顺序地访问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同时保持集合的封装性。
迭代器模式的优点
- 简化代码:通过将遍历操作封装在迭代器中,可以避免在客户端代码中编写重复的遍历逻辑,从而简化代码结构。
- 支持多种遍历方式:迭代器模式允许我们在不修改原有代码的情况下,通过实现不同的迭代器类来支持多种遍历方式。
- 隐藏内部实现:迭代器模式将集合的内部实现与遍历操作分离,客户端代码只需要通过迭代器接口来访问集合中的元素,无需关心集合的具体实现。
- 扩展性好:如果需要添加新的集合类,只需要实现对应的迭代器类即可,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迭代器模式的缺点
- 类的个数成对增加:由于迭代器模式将存储数据和遍历数据的职责分离,每增加一个集合类,就需要增加一个对应的迭代器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 可能增加系统开销:由于需要创建迭代器对象来遍历集合,这可能会增加一些额外的系统开销。
迭代器模式的使用场景
- 内容保密:当需要访问集合对象的内容,但又不希望暴露其内部表示时,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这样可以保持集合的封装性,同时提供一种统一的访问方式。
- 统一接口:当需要为不同的集合结构提供统一的遍历接口时,可以使用迭代器模式。通过实现统一的迭代器接口,可以使得客户端代码更加简洁、可复用。
👈️上一篇:策略模式
设计模式-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