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新科技、新工艺、新模式不断涌现。
稍不留神,可能就与这个年代脱节。
世界在变化,而我们的思维有可能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很庆幸,终于赶上了这趟极速奔驰的高速列车。
仅仅这十年,很荣幸亲历了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几乎每隔两年就有一项新科技在全球爆发,并席卷世界。
每一次新科技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往往经历了数十年的沉淀。
3D打印,看起来是从2012年才开始爆发。其实,这个技术早在90年代初期,甚至80年代就在美国诞生了。只是,当时还一直处于实验室阶段,并没形成生产力。当材料、工艺取得突破以后,这一技术就快速走红,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得心应手,解决了传统技术望而却步的诸多难题,在加工生产和研发领域得到快速普及。
机器人也是这样。
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发明了“机器人”。这么多年,“机器人”并没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只是自动化的机器,发挥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厉害。机器人什么时候才真正得到普及的呢?还是最近几年。当自动化的机器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真正的“机器人”,也被称为“机器人2.0时代”。
我的第三本专著《机器人2.0时代》(人民东方出版社出版)就专门谈到了这个问题,机器人=机器+人。
“机器”是指自动化的机器,而“人”是指人工智能(AI)。
很显然,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带动了机器人产业新一轮发展。谷歌在推动人工智能方面功不可没,波士顿动力开发的一系列机器人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被誉为“智能机器人的鼻祖”。能够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跑步、自找平衡,能够爬楼梯、能够自己开门丢垃圾。
能够托运行李的“大狗”,代表了当今机器人的最高水平,能够与人互动交流,实现人机一体。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的感知和认知能力都已经由此有了巨大的提升。
人工智能,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
早在1956年,科学家就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而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让机器像人一样会思考问题,并进行工作,最终实现人机互动、人机一体。机器能够代替人从事更多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人工智能的核心是计算机科学,是通过编程、超速计算,把人类的生活规律和生产规律提炼出来,整理归类,赋予机器去实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突破。
计算机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和心脏。
没有计算机,人工智能就什么都不是。
1946年,人类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
1950年,人类诞生了第一台并行计算机,是科学家冯.诺伊曼教授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设计的。
1954年,IBM制造的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计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在计算机的成长历程中,IBM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随着超高清显示技术、芯片储存技术、超算技术的突破,计算机变得更小、更轻、运算能力更强,应用到我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使智能生活无处不在。
我们回头来看,任何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都是长期的积累和某个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绝对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就好比,某个人的成功,都是比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获得的,不会简简单单靠运气就可以实现的。很多时候,别人的努力,我们是看不见的。
元宇宙已来。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佬都占据了两个重要通道,一是游戏娱乐、社交,二是数字藏品、NFT。大家都觉得所有的元宇宙企业都是在烧钱,可能未来十年都是继续在烧钱,在融资。常规来看,这个判断非常正确。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现状,大佬们数钱数到手软。
大多数互联网大佬为什么都抢先布局游戏、娱乐和社交通道?因为,游戏娱乐拥有庞大的,成熟的消费群体。
有人说,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内容为王,平台为先。如今的游戏娱乐、社交、数字藏品、NFT(非同质化代币),既是内容又是平台。
同时,游戏娱乐也是看起来最简单切入的内容(创造)。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得内容者得天下。
游戏娱乐和社交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有消费能力,有忠诚度。
元宇宙将重塑人们的社交关系。
对于这些大佬们,不在乎元宇宙是否成熟,只要有了更好的沉浸感,就可以让这些忠诚的游戏玩家们乐在其中,而且乐此不疲。现在,这些大佬们不仅如此,还利用元宇宙开发更多场景、更多配件装备、更多消费品,掏空玩家们的钱包。
很显然,元宇宙成为这些大佬们收割韭菜最好的工具,也是很多人对元宇宙质疑之所在。
数字藏品这个通道,据说高峰时候有两千多个平台,大多数并没有什么交易。有些名气大的平台每天交易几亿,要想发新品需要排队半年以上。
赚钱的永远在赚钱,没有赚钱永远在赚钱的路上。
元宇宙让一部分企业率先抢占了先机。
元宇宙作为一项全新的互联网生态和商业模式,正在势不可挡地朝我们走来。
我们今天对元宇宙的认知还只是冰山一角,好比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互联网刚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都曾经怀疑过、抵制过、犹豫过。
今天,我们都选择了与互联网形影不离。
面对元宇宙,我们别无选择,只有主动拥抱!
后记(一)
抒写我们的元宇宙故事
这几年为了3D打印、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事业,很少顾及家庭,与亲戚朋友的交流也很少。不是匆匆忙忙,就是在匆匆忙忙的路上。在此,向我的家人和亲戚朋友表示感恩。尤其母亲生病以后,受疫情影响,不能前往探望和陪护,倍感歉疚。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感谢蔷薇编辑为我的新书辛勤付出。
一直希望写一本好书,能够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书写完了,有一些思考,是否能够获得读者好评,要看读者了。
有朋友建议我请几个名人、院士专家为我写几句话,放在封面上。或者请领导人帮忙做个序。我觉得这样做不太合适。我的书代表我的观点,他们没有读过我的书,也没有研究过元宇宙,不能为了销售我的书,就请他们帮我站台,写一些赞美的话,这样太对不起他们,也对不起读者。封面要求简洁、干净,多留一些空间,字体不宜太大,要规范,这些都是我给出版社建议的。或许,与我们的性格、为人风格已经定型有关。
“梦境元宇宙”虽然没有深入去剖析,但是今天把这个概念提出
来了,值得有关专家和朋友们去深入研究。
白天工作,晚上休息。白天我们进入工作状态,晚上是否进入到元宇宙状态?这也是一个好的选题,值得我们去分析。
外星人是不是一直生活在元宇宙?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去探讨,也许人类文明不一定超过外星人。
上海发布了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以后,为什么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并没跟进,而是持续观望,刻意保持低调?深层次原因是什么?过去我们培育新兴产业,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有些政策却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却是蜻蜓点水,撒胡椒面;有些地方在主要领导调整以后,不愿意继续扶持,有些地方缺乏耐心;有些地方一面着力引进海外院士等高层次人才,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一面又用产值税收去约束这些院士团队,这些极不科学的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发展元宇宙是一项大事业、大产业,与我们愿意不愿意重视没有直接关系。我们不重视,这个产业也在快速发展。过去,有些地方一次又一次与新兴产业擦肩而过,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
一本书难以把元宇宙分析透彻,也难以照顾到每一位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此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元宇宙势不可挡,我们都来关注元宇宙、关注新科技、新模式,我们就不会被这个时代抛弃。
元宇宙就是一本书,一本梦幻与现实结合的书,一本今天与未来链接的书。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尽情抒写自己的元宇宙故事,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睡梦中。
想象力永远存在,
我们永远不能低估自己,
不能失去幻想;
你的思想有多远,
你的事业就能够走多远。
无论在现实生活中,
还是在元宇宙。
现在就开始抒写我们的
元宇宙故事——
后记(二)
怀念母亲
2022年是一个并不太平的年份,疫情肆虐三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迹象。某个城市一旦发现有几例阳性人员,立刻就会搞得异常紧张。一紧张的时候,去医院看望老人都非常不方便。2022年3月,岳母在医院病逝,我和爱人没有机会去医院探望。有几次医院特许,护理推着轮椅将岳母送到大门口几米远的地方,与我们算是见了几次面。后来,岳母走了,爱人哭了好几天。没有办法。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默默祈祷,祝老人一路走好。
就在本书即将交稿之际,传来了母亲去世的消息。那是上周三,听妹妹说母亲最近病情突然加重,母亲一直在问我什么时候到广东来看望她。由于疫情影响,我一直都坚持一个多月到佛山一次,一是处理一些公司的事情,二是顺便陪母亲吃几次饭,陪母亲说说话。
每次见到母亲,都能感受到她的坚强,她也不会把她的病痛展现给我。每次都问我究竟她是什么病,能够看好吗?看好了她还想回老家去。我为了不让母亲发现她的病很严重,总是轻描淡写告诉她,老年人抵抗力弱,需要多调养,没有什么大病,很快就可以恢复好。母亲总是流泪,总是关心我公司效益好不好。疫情持续了三年,她从电视上看到很多企业亏损倒闭,她知道我不容易。
上周,我到医院与医生交流。医生觉得这次严重了,而且一次比一次不乐观。医生认为我母亲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只是不愿意在子女面前说出来,我们彼此都不愿意把那张纸戳破。但是,我面对母亲,还是假装很轻松地告诉她,每个人都有病,只要能吃能睡,休息好,心态好,就可以很快恢复。
去年这个时候,母亲觉得胸闷,回成都去检查身体。哥哥陪母亲在省人民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但是,母亲总觉得不对,胸闷胸痛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结果就是没有查出什么病。
后来,母亲回到佛山以后觉得很难受,不久就住进医院。经过检查、化验,医生发现已经是晚期,并且已经转移。没有想到一发现就特别严重。这个情况还一直不敢告诉母亲。后来,母亲就长期被各种抗癌药折磨,食欲渐渐下降,胃口不好,消化能力也下降。医生说,因为很多药副作用太大了,不吃不行,吃了这些药对身体又有很大的伤害。
得病了没有选择。有些药医院里没有,都是医生介绍在外面买的,价格也虚高很多,不能报销,还不敢多问。有些制药行业利润普遍虚高很多倍,真应该站在病人家属的角度考虑考虑,多一些良心发现。我特别理解病人的无奈,一是受病痛折磨,没有选择;二是面对高昂的药物,医生推荐的,也没有选择。
每次过来陪母亲吃完饭,母亲都要坚定地把我送到停车场的车上。然后转眼就发现母亲在擦眼泪。我不想让母亲难受,每次都是鼓励母亲坚强。实际上,母亲远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我们老家在巴中农村,小时候家里家徒四壁,空空如也,吃不饱穿不暖。我父亲憨厚朴实,当了几年兵回到农村,没有背景,也没有什么专长。父母都是老一代典型的老实人、老农民。
父母亲省吃俭用,支持我们读书,走出农村。很可惜,我小时候读书并不行,一开始也不是靠考学顺利走出来的。我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更加艰辛。自学成才,来到大城市。一直觉得亏欠父母,没有顶天立地,没有给他们带来更多幸福和荣光。特别是父亲,1993年他就走了,父亲才50多岁。那一年,我刚刚到省委党校读书。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我没有路费回去,而且刚到党校读书,对外面的世界也不懂。我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偷偷地哭了好几个晚上。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没有穿过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更不消说新衣服。白天黑夜不知疲倦的干农活。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一直非常乐观,一直鼓励我好好学习,一直都是把微笑留给我们。虽然父亲不善言辞,但是父亲内心深处一定是五味杂陈。农村太苦太穷,父亲母亲只有种菜务农的机会,那些年还没有什么生意可做,他们也没有文化。他们对我最大的要求就是要出人头地。
刚刚离开老家那两年,有几次回过老家,每次离开巴中的时候,都要提前一天到县城的大姨家住一晚,次日乘五六点的早班长途客车离开巴中。我母亲总是最早起床,在街边给我买一个馒头和水果带上,她都舍不得吃,独自背着我的包把我送到长途汽车站。然后站在车下独自流泪,望着我。这个画面,我一直记在心中。我是家里的希望,拯救这个家庭的希望一直扛在我的肩上。哪怕再苦再累,父亲母亲都是默默忍受,毫无怨言。包括我的哥哥、妹妹书读的不多,都想支持我把书读出来。我一刻也没有放弃对事业和美好愿望的追求,直到今天。我都还在不懈努力与奋进。
我始终知道肩上的担子很重很沉,不敢懈怠。这样的感觉,只有我们那个年代,那样环境下才能体味出来。
父亲母亲给了我许多力量,锻炼了我坚强的意志。我吃过很多很多苦,基本上从来不给我的母亲和家人说。我觉得吃苦很正常。给他们说了,只会让他们更担心更焦虑,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奋斗的过程很痛苦,但我始终坚信我能够闯出来。在我的记忆里,先苦后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没有什么。
今天,我面对困难仍然有很强的韧性。后来,我白天打工,晚上自学,创造过一周不睡觉的奇迹。我没有机会读高中,直接从一个普通的初中生通过自学高中,自学大学,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考进了省委党校学习。从1993年开始,我就发表大量的文章,从小说、诗歌到评论,后来转入新闻写作。最近10多年,再次转行,开始产业经济研究。过去几年,出版了四本专著,加上这一本,就有五本专著了。
我对不起父亲,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快乐,甚至他还没有得到我的任何回报的时候就走了。他没有能够看到我的成果。母亲从我党校毕业在成都工作以后,很快也就从农村到了巴中市区生活。我在党校读书的两年时间里,边读书、边打工,还写稿,挣了三万多元,在巴中市区给我妈妈买了一套房子。2000年左右,母亲接到了成都,后来陆续到了青岛、佛山生活。至少到了成都以后,母亲就再没有为生计而劳累,而奔波。我后来事业起步以后,在老家有了一些名气,但我基本上没有怎么回老家,所以这些名气我感受不到,但是母亲很欣慰。她很享受这样的口碑。应该说,母亲在成都生活的时候,身体很好,周边有很多邻居可以交流,没有什么压力,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但是,母亲也有很多遗憾。她知道我这几年创业亏了一些钱,一直担心我压力太大。多次劝我不要搞这么多公司,不要这么辛苦。
我这几年的确太累了,没有陪母亲出去旅游度假。七八年前,还没怎么创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生活质量挺高,每年都有好几次度假机会,有时候回成都,都会带上母亲一起到旅游景区去住几天,这也是母亲和我一家人共享度假时光最惬意的时候。
母亲总会把我们一起的合影,还有与儿媳、孙女合影的照片发给她的姊妹和老家的熟人。我成功从农村到成都,从成都到北京安家立业,母亲在老家和亲戚家都很有面子。她需要这样的影响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精神支柱,支撑她快乐的生活。毕竟过去几十年,在农村生活期间,母亲培养我们姊妹三人吃了太多太多的苦。最后总算过上了好日子。当然,后来母亲到了青岛和佛山以后,和我妹妹住一起,我妹妹妹夫照顾她。周边邻居都说普通话、广东话,母亲听不懂,也没有四川老乡陪她说话,她倍感寂寞。总是念叨要回成都,回巴中。这也是很遗憾的,没有能够满足母亲的愿望。
上周,我到佛山陪母亲待了几天,母亲出院后精神状态有了一些恢复,也能够吃饭。感觉母亲头脑很清晰,思维敏捷,应该能够挺过去。周六晚上,我回到北京。周日上午,我还给我妹妹发微信说,帮母亲轻轻揉一下肚子,再用艾灸灸一下肚子和后背,有助于消化。只要能够吃饭,能够消化,就不会有大问题。没想到到了下午,妹妹突然打电话告诉我,母亲病情加重需要送急救。晚上8:26,妹妹和妹夫告诉我,母亲走了。
......
母亲一路走好,父亲在天堂等您!不要这么累!
送别了母亲,心里疏解多了。母亲不再受到病痛折磨,因为这样的病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去年发现的时候,就已经转移到了淋巴。后期,各种症状爆发,将严重影响她的生活质量。医生给我说,老人家已经创造了奇迹。
母亲走完了她的一生。78岁,达到了中国人平均的寿命期。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没有太多的选择。如果你满足于现状,你就选择了平平淡淡的生活。如果你不满足于现状,你的生活可能就是过山车,忽高忽低,充满更多不确定性。
从小父亲母亲就教会了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坚强面对生活,要懂得奋斗,要光宗耀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今天,还不能说实现了光宗耀祖的目标,但我们能够从小山村走出来,在大都市干一番自己的事业,总算没有辜负一家人对我的期望。我承认,如果我不闯出来,我们一家人或许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母亲虽然离开了我们,从此我们再没母亲,但母亲永远在我们心中。母亲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教会了我们如何坚强,教会了我们要学会勇往直前。
——谨以此小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
2022年8月12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