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问诊
医疗健康是所有人都关心的话题。涉及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事件,无论是搜索引擎推荐和广告信息,还是互联网挂号,或者电子商务在线买药,经常能引发社会性讨论。有了 ChatGPT,我们自然也会期待在医疗健康领域,能发挥什么作用。
作为通用型生成 AI,ChatGPT 可以作为全科医生的智能助理,通过多轮问答交流,帮助问诊病人或家属快速了解自己的需求和请求,进行初步筛选和提供建议,帮助医院或其他互联网平台,将病人转接到合适的专业医生进行后续诊疗。
此外,在精神病学、亚健康、心理咨询等领域,因为普通人多数时候并不接触专业人士,也不太积极就诊,相关工作比较难普及。虽然非语言沟通的部分,比如手势、动作、表情的观察、共情能力等等,目前无法脱离医生存在,但对于一些结构化的访谈诊疗过程,ChatGPT 可能会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比如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CCBT, Computer-assist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对抑郁症、焦虑症、多动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神经性贪食都能发挥治疗或防护作用。CCBT 治疗过去是医生为主,计算机为辅,未来可能在初级保健阶段就会以 ChatGPT 为主,医生为辅。医生使用定制的 ChatGPT 作为 CCBT 支撑工具,对患者进行定期的心理评估和干预,帮助患者识别和纠正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韧性。
有研究显示,在心理咨询领域,对最终咨询起效果的影响因子中,有 35% 是在资讯之外的生活本身有变化,30%是来访者的配合程度,15%是和诊疗师的关系互信,10%是咨询方法技术,7%是咨询师的个人能力差异。相比于直接跟人打交道,部分疾病的患者可能更乐意和机器交流。所以 ChatGPT 的运用可能会提高来访者的配合程度和互信关系,扩大不同技术方案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最终增强咨询效果。
这里我们仅通过一段模拟对话,看看 ChatGPT 的回答,是否能承受的住我们对未来的期望。由于笔者并非职业心理咨询师,此处援引Korea Biomedical Review 的对比实验中,Jill Dunbar 博士评估过的 5 个问题:
最近我好像不怎么想运动了,之前我一直挺喜欢户外运动或者去郊外散散步。现在大部分时间我都想呆在室内,也不怎么和朋友说话。一开始是因为我的学业很忙,但我现在闲下来了,却依然对我以前想要做的事提不起兴趣。 其实我之前是一个很外向的人,现在的情况让我有点担心,这是不是代表着自己的性格变得孤僻了。我跟一个很了解我的朋友谈过这件事情,她觉得我可能有些抑郁症的倾向。你的意见呢?
除了刚刚说到的情况之外,有时我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一件事上,因为我的思绪总是跳来跳去。我的工作性质导致我的生活总是处于忙碌中,我也经常在做事时坐立不安,想着别的事情。我很难理清思绪,很难完成事情。我想知道这是否可能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一种情况。
从回答来看,ChatGPT 目前严守 AI 伦理,在做出相对肯定的判断之外,主要还是建议提问人去联系执业医生。当然,即使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靠这么两句话就结束问诊下结论。现在进一步提问,要求 ChatGPT 给出行动建议,而不只是找医生这种安全建议:
我能做些什么事情来应对现在的情况?你能给我提一提建议吗?
果然在有"压力"的 prompt 之后,ChatGPT 会给出更明确的行动建议。这可能也是AI 和医生的区别。如果是医生,第三问没能给前两问补充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应该更多还是要通过反问来获取更多信息。
我同时患有多动症和抑郁症的概率有多大?同时患有这两种症状的可能性大吗?有相关的研究吗?
我不是很想吃药,因为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有问题,而且药物有时会有副作用。我可以先做些其他的事情来改善现状吗?
和第三问的情况类似,ChatGPT 的"武断"显得还是不够严谨。好在最后都会补上一段联系正规医生的建议。因此,ChatGPT 应该有助于我们快速了解一些医疗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明确自己应该联系什么方面的医生,并在防患于未然的阶段,积极主动配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