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因果推断库2】使用 PyMC 模型进行差分-in-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分析

目录

 使用 PyMC 模型进行差分-in-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分析

导入数据

分析

使用 PyMC 模型建模银行业数据集

导入数据

 分析 1 - 经典 2×2 差分-in-差分 (DiD)

分析 2 - 具有多个干预前后观测值的差分-in-差分 (DiD) 分析 


 使用 PyMC 模型进行差分-in-差分(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分析

import arviz as azimport causalpy as cp
%load_ext autoreload
%autoreload 2
%config InlineBackend.figure_format = 'retina'
seed = 42

导入数据

df = cp.load_data("did")
df.head()

分析

`random_seed` 这个关键词参数对于 PyMC 采样器来说并不是必需的。我们在这里使用它是为了确保结果是可以重现的。

result = cp.pymc_experiments.DifferenceInDifferences(df,formula="y ~ 1 + group*post_treatment",time_variable_name="t",group_variable_name="group",model=cp.pymc_models.LinearRegression(sample_kwargs={"random_seed": seed}),
)
fig, ax = result.plot()

result.summary()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Formula: y ~ 1 + group*post_treatmentResults:
Causal impact = 0.5, $CI_{94\%}$[0.4, 0.6]
Model coefficients:Intercept                   	1.1, 94% HDI [1, 1.1]post_treatment[T.True]      	0.99, 94% HDI [0.92, 1.1]group                       	0.16, 94% HDI [0.094, 0.23]group:post_treatment[T.True]	0.5, 94% HDI [0.4, 0.6]sigma                       	0.082, 94% HDI [0.066, 0.1]
ax = az.plot_posterior(result.causal_impact, ref_val=0)
ax.set(title="Posterior estimate of causal impact");

使用 PyMC 模型建模银行业数据集

本笔记本分析了来自 Richardson (2009) 的历史银行业关闭数据,并将其作为差分-in-差分分析的一个案例研究,该案例研究来源于优秀的书籍《Mastering Metrics》(Angrist 和 Pischke, 2014)。在这里,我们复制了这项分析,但是使用了贝叶斯推断的方法。

import arviz as az
import pandas as pdimport causalpy as cp
%load_ext autoreload
%autoreload 2
%config InlineBackend.figure_format = 'retina'
seed = 42

导入数据

原始数据集包含一个日期列,这个列中的数字无法直接解读——对于我们分析而言只需要年份列。数据集中还有 `bib6`, `bio6`, `bib8`, `bio8` 这几列。我们知道数字 6 和 8 分别代表第 6 和第 8 联邦储备区。我假设 `bib` 表示“营业中的银行”,所以我们保留这些列。数据是以天为单位的,但我们将把它转换成年为单位。从 Angrist 和 Pischke (2014) 一书中的图 5.2 来看,他们似乎展示了每年营业银行数量的中位数。现在让我们加载数据并执行这些步骤。

df = (cp.load_data("banks")# just keep columns we want.filter(items=["bib6", "bib8", "year"])# rename to meaningful variables.rename(columns={"bib6": "Sixth District", "bib8": "Eighth District"})# reduce from daily resolution to examine median banks open by year.groupby("year").median()
)treatment_time = 1930.5# set treatment time to zero
df.index = df.index - treatment_time
treatment_time = 0
ax = df[["Sixth District", "Eighth District"]].plot(style="o-")
ax.set(ylabel="Number of banks in business")
ax.axvline(x=treatment_time, c="r", lw=3, label="intervention")
ax.legend();

让我们可视化我们现在得到的数据。这与 Angrist 和 Pischke (2014) 一书中的图 5.2 完全匹配。 

只需几个最后的数据处理步骤,就可以使数据适合于分析。我们将把数据从宽格式转换为长格式。然后我们将添加一个新的列 `treated`,用来指示已经实施处理的观测值。 

df.reset_index(level=0, inplace=True)
df_long = pd.melt(df,id_vars=["year"],value_vars=["Sixth District", "Eighth District"],var_name="district",value_name="bib",
).sort_values("year")# We also need to create a column called `unit` which labels each distinct
# unit. In our case we just have two treatment units (each district). So
# we can build a `unit` column from `district`.
df_long["unit"] = df_long["district"]# We also need to create a `post_treatment` column to define times after
# the intervention.
df_long["post_treatment"] = df_long.year >= treatment_time
df_long# Dummy coding for district
df_long = df_long.replace({"district": {"Sixth District": 1, "Eighth District": 0}})
df_long

 分析 1 - 经典 2×2 差分-in-差分 (DiD)

首先,我们只分析 1930 年和 1931 年的数据。这样我们就只有一个干预前的测量和一个干预后的测量。

我们将使用公式:`bib ~ 1 + district * post_treatment`,这等价于以下的期望值模型:\begin{aligned}\mu_{i}&=\beta_0\\&+\beta_d\cdot district_i\\&+\beta_p\cdot post\textit{ treatment}_i\\&+\beta_\Delta\cdot district_i\cdot\textit{post treatment}_i\end{aligned}

让我们逐一理解这些内容:

- \mu_{i} 是第 i个观测值的结果(营业中的银行数量)的期望值。
- \beta_{0} 是一个截距项,用来捕捉对照组在干预前营业中银行的基础数量。
- `district` 是一个虚拟变量,所以 \beta_{d} 将代表地区的主要效应,即相对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任何偏移量。
- `post_treatment` 也是一个虚拟变量,用来捕捉无论是否接受处理,在处理时间之后结果的任何变化。
- 两个虚拟变量的交互作用 `district:post_treatment` 只会在干预后处理组中取值为 1。因此,\beta_{\Delta} 将代表我们估计的因果效应。

result1 = cp.pymc_experiments.DifferenceInDifferences(df_long[df_long.year.isin([-0.5, 0.5])],formula="bib ~ 1 + district * post_treatment",time_variable_name="post_treatment",group_variable_name="district",model=cp.pymc_models.LinearRegression(sample_kwargs={"target_accept": 0.98, "random_seed": seed}),
)

这里我们遇到了一些发散的情况,这是不好的迹象。这很可能与我们只有4个数据点却有5个参数有关。这对于贝叶斯分析来说并不总是致命的(因为我们有先验分布),不过当我们遇到发散的样本时,这确实是一个警告信号。

使用下面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我们遇到了经典的“漏斗问题”,因为当采样器探索测量误差(即 σ 参数)接近零的值时出现了发散。

az.plot_pair(result1.idata, var_names="~mu", divergences=True);

为了进行“正规”的工作,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避免出现发散情况,例如,可以尝试探索不同的 σ 参数的先验分布。

fig, ax = result1.plot(round_to=3)

result1.summary()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Formula: bib ~ 1 + district * post_treatmentResults:
Causal impact = 19, $CI_{94\%}$[15, 22]
Model coefficients:Intercept                      	165, 94% HDI [163, 167]post_treatment[T.True]         	-33, 94% HDI [-36, -30]district                       	-30, 94% HDI [-32, -27]district:post_treatment[T.True]	19, 94% HDI [15, 22]sigma                          	0.84, 94% HDI [0.085, 2.2]
ax = az.plot_posterior(result1.causal_impact, ref_val=0, round_to=3)
ax.set(title="Posterior estimate of causal impact");

分析 2 - 具有多个干预前后观测值的差分-in-差分 (DiD) 分析 

现在我们将对整个数据集进行差分-in-差分分析。这种方法与{术语}CITS(比较性中断时间序列)具有相似之处,其中涉及单个对照组随时间的变化。虽然这种区分稍微有些武断,但我们根据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序列数据让CITS能够捕捉时间序列模式来区别这两种技术。

我们将使用公式:`bib ~ 1 + year + district*post_treatment`,这等价于以下的期望值模型:

\begin{aligned} \mu_{i}=& =\beta_{0} \\ &+\beta_y\cdot year_i \\ &+\beta_d\cdot district_i \\ &+\beta_p\cdot post treatment_i \\ &+\beta_\Delta\cdot district_i\cdot post treatment_i \end{aligned}

与上面的经典 2×2 差分-in-差分模型相比,这里唯一的改变是增加了年份的主要效应。因为年份是数值编码的(而不是分类编码),它可以捕捉结果变量随时间发生的任何线性变化。

result2 = cp.pymc_experiments.DifferenceInDifferences(df_long,formula="bib ~ 1 + year + district*post_treatment",time_variable_name="year",group_variable_name="district",model=cp.pymc_models.LinearRegression(sample_kwargs={"target_accept": 0.95, "random_seed": seed}),
)
fig, ax = result2.plot(round_to=3)

result2.summary()
===========================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Formula: bib ~ 1 + year + district*post_treatmentResults:
Causal impact = 20, $CI_{94\%}$[15, 26]
Model coefficients:Intercept                      	160, 94% HDI [157, 164]post_treatment[T.True]         	-28, 94% HDI [-33, -22]year                           	-7.1, 94% HDI [-8.5, -5.7]district                       	-29, 94% HDI [-34, -24]district:post_treatment[T.True]	20, 94% HDI [15, 26]sigma                          	2.4, 94% HDI [1.7, 3.2]

通过观察交互项,它可以捕捉干预措施的因果影响,我们可以看出干预似乎挽救了大约20家银行。尽管对此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在下方看到这一影响的完整后验估计。

ax = az.plot_posterior(result2.causal_impact, ref_val=0, round_to=3)
ax.set(title="Posterior estimate of causal impact");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hkb.cn/news/41505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长河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设计模式之生成器方法

一、生成器模式概念 Builder模式也叫建造者模式或者生成器模式,是由GoF提出的23种设计模式中的一种。Builder模式是一种对象创建型模式之一,用来隐藏复合对象的创建过程,它把复合对象的创建过程加以抽象,通过子类继承和重载的方式…

MySQL:约束

目录 一、概述二、创建测试三、外键约束3.1 数据准备3.2 添加外键3.3 删除外键3.4 增加外键约束 一、概述 约束主要用于作用在表中字段上的规则,用于限制存储在表中的数据。 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约束描述关键字主键约束非空并且唯一PRIMARY…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三十四天| 62.不同路径 63. 不同路径 II

62.不同路径 题目: 一个机器人位于一个 m x n 网格的左上角 (起始点在下图中标记为 “Start” )。 机器人每次只能向下或者向右移动一步。机器人试图达到网格的右下角(在下图中标记为 “Finish” )。 问总共有多少…

ESD防静电监控系统助力电子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在电子制造行业中,静电危害不容小觑。ESD 防静电监控系统的出现,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强大助力。电子元件对静电极为敏感,微小的静电放电都可能损坏元件,影响产品质量。ESD 防静电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生产环境中的静电状况&#xf…

rknntoolkitlite2环境搭建

目录 前言 0、要下载的软件包 一、环境搭建步骤 1.1 安装Miniconda 1.2创建RKNN虚拟环境 1.3 安装rknntoolkitlite2软件包 1.4 安装opencv 前言 RKNN Toolkit Lite2 工具支持运行在 RK3568: Debian10/Debian11(aarch64)、Ubuntu20/22(…

Java分布式架构知识体系及知识体系图

Java分布式架构整体知识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它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以下是对Java分布式架构整体知识体系的概述: 一、分布式理论基础 CAP理论: 一致性(Con…

线性代数 第五讲:线性方程组_齐次线性方程组_非齐次线性方程组_公共解同解方程组_详解

线性方程组 文章目录 线性方程组1.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1.1 核心要义1.2 基础解系与线性无关的解向量的个数1.3 计算使用举例 2. 非齐次线性方程的求解2.1 非齐次线性方程解的判定2.2 非齐次线性方程解的结构2.3 计算使用举例 3.公共解与同解3.1 两个方程组的公共解3.2 同解方程…

三(五)子棋实现

设计一个小游戏其实是对自己掌握一门编程语言的一个升华,几百行代码分项目进行这种很让人着迷的感觉哦! 与五子棋游戏其实本质区别只不过是判输赢的条件不同,这里我打算写写三子棋小游戏。 代码的最后我将所有源代码整理了,大家急…

物联网之MQTT

一,MQTT 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MQTT(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是一种轻量级的消息传输协议,设计用于低带宽、延迟高、不稳定的网络环境,特别适合物联网(IoT)应用。它采用了发布/订…

pet薄膜高速度视觉软件丝印应用

卷对卷生产的PET薄膜,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在塑料薄膜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它透明度高、光泽度好,强韧性出色,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远高于一般薄膜,且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耐油和耐酸性。这些特性使…

(二)、软硬件全开源智能手表,可全面高精度采集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健康检测。(HealthyPi Move)

HealthyPi Move是一款开放式硬件设备,可让您高精度地跟踪所有生命体征。它不仅仅是另一款带有心率监测器的智能手表,它还是手腕上的完整生命体征监测和记录设备,可以测量心电图(ECG)、光电容积脉搏波 (PPG)、SpO₂、血压(基于手指)、EDA/GSR、…

scikit-learn:一个强大的机器学习Python库

我是东哥,一个热衷于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爱好者。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强大的机器学习库——scikit-learn。你是否曾经对机器学习充满好奇,却觉得它高深莫测?scikit-learn库将帮你轻松入门,让你在机器学习的…

《TSMaster开发从入门到精通》——创作者背后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 由汽车行业畅销书作者杨金升老师牵头,同星智能研发团队和应用支持团队全力参与的《TSMaster开发从入门到精通》书籍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印付。此书一经上架,就获得汽车行业人士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京东自营100%好评率,并…

基于DPU与SmartNIC的K8s Service解决方案

1. 方案背景 1.1. Kubernetes Service介绍 Kubernetes Service是Kubernetes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定义了一种抽象,用于表示一组提供相同功能的Pods(容器组)的逻辑集合,并提供了一种方式让这些Pods能够被系统内的其他组…

python-uinput虚拟输入

文章目录 python-uinput虚拟输入背景库简介:什么是python-uinput?安装指南:如何获取这个强大的工具?快速上手:五个核心函数的介绍与使用1. 创建虚拟设备2. 模拟键盘输入3. 模拟鼠标移动4. 模拟鼠标点击5. 模拟触摸屏操…

嵌入式全栈开发学习笔记---Linux系统编程(进程间通信)

目录 进程间通信概述 进程通信目的 进程间通信的发展 进程间通信分类 管道通信 无名管道 有名管道mkfifo() 信号 发送信号kill & raise 忽略信号signal() 发送信号alarm() 消息队列 消息队列使用的步骤 创建消息队列msgget() 读写消息队列msgrcv()/msgsnd()…

【C语言】十六进制、二进制、字节、位、指针、数组

【C语言】十六进制、二进制、字节、位 文章目录 [TOC](文章目录) 前言一、十六进制、二进制、字节、位二、变量、指针、指针变量三、数组与指针四、指针自加运算五、二维数组与指针六、指向指针的指针七、指针变量作为函数形参八、函数指针九、函数指针数组十、参考文献总结 前…

高经费打造的史诗级视觉盛宴,惊叹于每一帧的奢华

8月29日,备受期待的《指环王:力量之戒》第二季终于上线了。这一季一上架就放出了三集,立刻引发了影迷们的热烈讨论。 自从2022年首季首播以来,《指环王:力量之戒》就一直备受瞩目。尽管首季受到了不少争议,…

【C++ Primer Plus习题】9.4

问题: 解答: main.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ales.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SALES;int main() {Sales s1, s2;double de[QUARTERS] { 12.1,32.1,42.1,51.1 };setSales(s1, de, QUARTERS);showSales(s1);cout << endl;setSal…

springsecurity快速入门

Spring Security 是一个功能强大且高度可定制的安全框架&#xff0c;主要用于保护基于 Spring 的应用程序。它提供了一整套用于身份验证、授权、加密、会话管理等功能的工具和 API&#xff0c;从而帮助开发者快速、有效地保护应用程序。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