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量化小论坛策略分享会板块精华帖,作者为孙小迪,发布于2025年2月17日。
以下为精华帖正文:
01
前言
学习了一段时间交易后,我发现在几百年的历史中,不同门派的交易理论对同一种市场特征的称呼不一样,但都在说同一件事。这篇文章以经典的头肩形态为例,头肩形态分为头肩顶和头肩底两种。
02
(1700年代)日本蜡烛图技术
三尊顶与倒三尊底
在《日本蜡烛图技术》这本书中,描述了这种形态的特征:
市场先后三次均从某一个高价位上回落下来,或者市场对某一个高价位向上进行了三次尝试,但都失败了。
如果中间的波峰高于两侧的波峰,类似于在佛教寺庙的大殿里,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他的塑像最高大,两边是他的弟子,他们的塑像比较小,这就构成了三尊顶部形态,这种形态构成了一种主要顶部反转过程。
03
(1930年代)威科夫理论
底部吸筹和顶部派发
在《威科夫操盘法》这本书中,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了价格变化,威科夫认为价格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主力会在底部进行吸筹买入,在顶部进行派发卖出。
终极震仓:主力在底部吸筹过程中会刻意制造暴跌行情,让散户恐慌,逼迫散户交出筹码。对应头肩底的底部。
抢购高潮:主力在顶部派发过程中会刻意制造暴涨行情,让散户兴奋,诱惑散户买入筹码。对应头肩顶的顶部。
04
(1948年代)图表分析学派
头肩顶与头肩底
在《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这本书中,首次提到了头肩顶与头肩底这个词(沿用至今),明确了该形态的ABCD四个阶段,和每个阶段的成交量特征,以及左肩/头部/右肩/颈线的位置。
05
(2000年代)订单流策略
主力获取流动性
先讲讲主力交易的特征:买卖的资金量很大,必须寻找市场中流动性充足的区域进行买卖,如果市场流动性不足,买卖会造成价格的巨大波动。所以主力会刻意制造一些流动性充足的区域来进行买卖,叫做流动性池子。
震荡区间就是一个典型流动性池子,在区间上下边缘会积累大量的流动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市场上绝大部分交易教程,都是这么教散户的。
大量的散户想在震荡区间上边缘买入:做突破的散户想在这里开仓多单(买入),做回调的散户会在这里止损空单(买入)。
大量的散户想在震荡区间下边缘卖出:做突破的散户想在这里开仓空单(卖出),做回调的散户会在这里止损多单(卖出)。
所以主力会在红圈位置进行买卖,获取大量流动性(也叫猎杀止损),在形态上就形成了头肩顶和头肩底。
06
总结
从18世纪的日本蜡烛图技术到21世纪的订单流策略,交易理论在形式上不断演变,但价格走势没有变,价格走势的背后是人性,贪婪与恐惧、希望与绝望、从众与逆势,这些人性的特质在市场中反复上演。这时候就会理解利弗莫尔的那句话:投机如山岳一样古老,华尔街没有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