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与家庭收入
生产要素:企业用于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最初投入,主要分为三类:
劳动:工人的时间和技能
土地:代指自然资源
资本:指的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可以供企业用来购置厂房、设备等资本品。
企业使用生产要素需要向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家庭)支付报酬,形成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工人获得工资(给别人打工,出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
土地所有者获得租金(出租土地,或其他资产)
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把自有资金借给企业用)
经济中存在两个市场:
产品市场:交易的是物品与服务,企业是供给方,家庭是需求方。要素市场:交易的是生产要素,家庭是供给方,企业是需求方。(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
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需求的特点
- 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最终取决于顾客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 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并不直接关心它雇佣的工人量(和其它要素数量),只关心利润
- 企业会按照要素的MR=MC来确定其对要素的最佳雇佣量
要素需求曲线:以劳动为例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负相关。
劳动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倾斜( 替代效应:用更便宜的生产要素替代)
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 企业产品的价格
企业的产品价格越高,对劳动的需求越大,产品价格上升会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收益 - 技术进步
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增加,对低技术工人的需求降低 - 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供给的基本规律:
- 生产要素的供给由居民户的决策决定。
- 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都取决于其价格。
- 价格越高,对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多。但劳动的供给存在例外。
劳动的供给
居民户的时间配置包括二部分:
市场活动(market activity)
参加工作,供给劳动。
以工资的形式获得收益。
非市场活动(nonmarket activity):
不工作,包括闲暇、做家务、接受教育和培训等
以家庭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更高的未来收入或闲暇的形式获得收益。
工资率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更高的工资对劳动供给量有两种相互抵消的影响:
替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越高,人们就愿意减少更多的 非市场活动,并增加用于工作的时间。
收入效应:工资率越高,居民户的收入越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高收入会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少花在劳动上的时间。
劳动的供给曲线
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量增加;
当工资继续提高时,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提高不会增加对劳动的供给;
如果工资继续提高,替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资提高将减少对劳动的供给
资本的供给
资本是企业用向居民户借来的钱买的。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本量取决于居民户储蓄的数量。
居民户提供资本的数量取决于其收入中有多少用于储蓄。
储蓄的实质是什么?
牺牲现在的消费,换取未来更多的消费
决定居民户储蓄(资本供给)的最重要因素包括:
现期收入与预期未来收入的比值 正相关
利率 正相关
土地的供给
土地是自然资源的存量,任何一个个人都无法改变土地的供给总量。
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类型的土地总量总是固定的,即土地的供给是无弹性的。
生产要素市场上的竞争均衡
- 劳动市场的竞争均衡
- 资本市场的竞争均衡
不同行业(企业)所能吸引到的资本数额取决于其利润率。
资本会向利润率高的行业流动.
不同行业的资本利率相同时,资本市场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 土地市场的竞争均衡
收入的其他决定因素
经济学认为,人们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其拥有的要素的市场价格。
要素的市场价格取决于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但这一点还不能完全解释人们收入的差异
补偿性工资差别
工作的货币特性:一份工作提供工资的多少。
工作的非货币特性: 除工资之外,工作的条件、劳动强度、危险性等特征。( 海员,月嫂,外卖小哥,办公室文员)
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征而产生的工资差别。“好”工作往往比“坏”工作的均衡工资低。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人本身积累的技能和知识,是对人投资的积累。教育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主要方式。
按照受教育水平的差别可以将工人分为两类:
- 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高,能够完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 不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低,不能完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能力、努力和机遇
能力:不同的工人具有不同的天赋能力。能力高的人具有较高的生产率,因此获得高报酬。
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企业按人们生产多少支付报酬。
机遇
收入的公平性与再分配
第一次分配: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由供求决定。
第二次分配(再分配):通过政府和公共程序进行。
收入再分配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税收,社会保障,反贫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