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数学活动是建构的操作过程,建构的过程必须是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
什么是建构,建构就是构建,就是建立。明明有让人一看就明白的词,人非得弄得云遮雾绕。
也难怪,现在什么都流行上云。
上云还不够,还要上主义。建构这个词其实就是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来的,“建构主义”的全称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这个理论的核心有两点:
①教学要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
②学习要主动建构新知识,而不是被老师灌药。
一般认为,建构主义的祖师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主义是一种主张,它得有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基本上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比如浪漫主义倾向于浪漫,现实主义倾向于现实,马克思主义倾向于不现实。
但是这个“建构主义”呢?从名字里根本看不出它和那两个核心观点有毛关系。
老金认为,建构说的是目的,而非主张,它指明学习的目的是要建造知识大厦,现在流行的词叫“知识体系”。
这个建造过程就和小孩玩积木是一样的,一开始就是瞎拼(探索),拼着拼着发现点儿门道,认识到这样摆或那样摆更好看、更对称(发现),再后来他就能拼出各式各样的东西出来(创造)。
拼积木的过程也可能是这样的,给孩子一张图,让他照着拼,它拼错了你立马给他纠正。他一遍遍照着样子拼,拼出千篇一律的美轮美奂。
为什么我们数学竞赛独步天下,却鲜有真正的数学人才。
就是因为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是瘸腿的。
像专家说的,数学活动是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过程。然而,咱们就一个劲儿地在“探索”里面死磕。
我们整天泡在“题海”里,迷失在“题海”里,还要对着“题海”望洋兴叹:
不要搞“题海战术”,我们要做“典型题”,我们要做“母题”,但总之离不开题。
从“解题”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只会求解,不会发现、更不会创造。
但是,数学研究的就是问题,不解题又解什么呢?
同样是问题,性质却大不相同。我们给孩子们解的题是锁链、是牢笼,限制他们的思维、磨灭他们的灵性。孩子们自己找到的问题是翅膀、火花,激荡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灵性。
就像同样是积木,我们让他们拼成的和他们自己拼成的,大不一样。
然而,到底怎样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这是个在问题,怎么也得算是个系统工程,老金说白了也是个雏儿,也不知道,只能在这里发发牢骚。
但总之,我们现在的教育的尴尬之处就在于,我们一边在大声呼唤创造力,一边又不去培养创造力。
就像有人说的,一艘巨轮,95%的动力都用在喇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