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发表了TalentOrg的面试文章而被官方的人找上门
- 前情提要
- 事情经过
- 尝试联系
- 正式沟通
- 齿轮易创与TalentOrg
- 主营业务
- 雇主和工作方式
- 关于时差和假期
- 关于笔试
- 关于面试
- 关于简历翻译
- 关于沟通和通知
- 结尾
前情提要
我加入了TalentOrg,新奇之余就写了一篇文章,谁知道这篇文章竟然引起了官方的注意,这也导致了我后续被官方请喝咖啡…
事情经过
之前我通过在招聘平台上齿轮易创HR的邀请,通过重重面试,最终加入了TalentOrg的工程师Family,新奇之余就写了一篇面试过程的文章,没看过且感兴趣的可以点这里talentOrg-面试体验记。
也是因为网上有关TalentOrg的文章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就想着写一篇方便有兴趣的人能看到真实的一面。
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被官方的人看到了。
首先是有一个自称是面试官的人评论了我的文章,但很快又删除了,我虽然感到意外,但想着可能是不方便在非官方的渠道私下联系我,所以就没再去想。
之后过了几天,我都已经忘记这事时,突然又一个自称是官方产品运营的人评论了我的文章,表示想要和我进一步交流,并留下了邮箱地址。
这个时候,说我不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文章中后半段是充满各种吐槽,因为事先也没想过会被官方看到,所以想着是不是要被请喝咖啡了,先给个糖再给个大棒最后让我删除之类事件不断在我脑海中呈现。
不过乐观的我又想着也许官方看我文章写得还行,想让我接受采访然后再写篇文章也不一定?
尝试联系
于是心虚且乐观地通过官方提供的邮箱地址联系了运营人员,并且表示了对文章本身吐槽的愧疚和乐意通过沟通,结果对方说请我喝咖啡!喝云咖啡!!!
以下是大体的邮件内容:
我:
你好,TalentOrg的运营,我看到了你的评论,抱歉文章里充满吐槽,我愿意通过微信、飞书等进行交流。
官方运营:
你好,希望能约个时间沟通一下文章里的反馈,如面试官的面试风貌(低头)【已解决】、笔试题的设计、面试环节的一些问题,请你喝云咖啡,哈哈。
我不知道看到这段回复的人关注点在哪里,但我的关注点都在”面试官低头【已解决】“这几个文字上,一个恐怖的对话场景似乎出现在我脑海中——
安静的午后,在一个废弃的工地四楼上,一个高大壮硕的身影虔诚地低头向另一个器宇轩昂带着眼镜双手插兜的人报告。
壮汉:强哥,有个员工一直给我们集团找麻烦,甚至被人写成文章发表了。
强哥:让人处理掉。
壮汉:已经解决了,不过写文章的人怎么处理?
强哥:带他来喝咖啡。
…
当然以上场景只是我的幻想,实际上官方运营很友善,而且从用词中感觉似乎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女性。
或者是一个娘娘的男性。
不管如何,最后我还是先添加了微信并定好了语音通话的时间,之后就是等待那一刻的到来——实际上就是白天约定晚上通话,只是大家应该明白,有时太闲就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并且对方的微信头像、昵称和使用的表情包都看起来像是女性。
或者是一个娘娘的男性。
正式沟通
虽然事先有点小意外,但在我们双方都准备好后,这次约定好的通话还是如期而至——
我:Hi,听得到吗
官方运营:你好,XX(人名)是吗?从昵称上猜出来了。
【从声音上可以听出确实是女性。或者是一个娘…,嗯,你懂得。】
我:对的,你真聪明!确实是我的名字!
官方运营:我已经仔细看过你的文章,这次是想着再交流一下细节和一些笔试面试过程的体验反馈,以便进行记录和改善。
我:好的好的。
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以为半小时能搞定,但实际上花了一个半小时的通话,期间主要是扩展讨论了我文章中提及的一些问题,包括沟通、测试、业务动向等,对话比较啰嗦,整理后如下:
齿轮易创与TalentOrg
一开始我以为齿轮易创就是运营TalentOrg平台背后的企业,这次和官方人员交流后才知道TalentOrg和齿轮易创是属于同个公司旗下的不同产品线或者说子公司项目,而母公司或者说集团本身是在北美,而因为我忘记问了,所以母公司的名称和具体业务我依旧不清楚。
主营业务
总结来说,TalentOrg是做远程雇佣办公平台和人才收录的,而齿轮易创是专注于帮国内公司做项目解决方案的,只不过在招聘平台上由齿轮易创HR负责招揽人到TalentOrg,这个流程来说两家公司还是有互通渠道的。
TalentOrg还做了一个远程办公协作的软件或者网站应用,会包含各种办公状态、即时通讯、工作进度、报表之类,不过目前貌似只在内部使用,我有让官方推一个给我试试,目前还没收到。
雇主和工作方式
负责TalentOrg的公司或者说团队目前人数不多,采用混合式办公形式,即有部分成员在办公室现场上班,也有在北京、杭州、墨西哥(后两个可能记错地名)各地居家远程办公的。
目前帮助工程师找工作是不仅仅只限于北美,而是相对北美来说被视为海外的区域都在所寻找的雇主范畴之内,例如中国国内对他们来说也算海外,所以当有国内企业有需求时也可以找他们雇佣。
关于时差和假期
之前我以为是北美的企业,所以不担心假期的问题,会觉得可以跟随那边的节日假期或者年假进行休息,毕竟国外对员工还是比较尊重的。
不过要是放到国内的企业就不一样了,国内企业本来就对员工非常剥削,如果只雇佣工程师一个月30天,结果工程师期间还要过3天元旦、7天春节,如果我是雇佣方也会觉得有些不妥。
其次是如果是国外的企业因为有时差,又有全体会议时,很可能是半夜12点甚至1点的时间参加的。
对这些情况则需要雇主和工程师先行进行磋商,防止类似的情况发生。
关于笔试
我尝试的技术栈笔试,大部分题目都是偏理论和背诵的。
例如要你判断创建响应式数据的4个方式里哪几个是对的,或者哪个是错误的,甚至问一些错误写法下会报什么样的错误。
按一般框架的使用方式,工程师都只会记得其中最简便和性能最好的两三种方式。
而在需要时直接看编辑器自带的代码提示就能知道剩余的选项,也不需要关心写错或记住报错内容,因为编辑器会有提醒。
官方介绍说,笔试内容是从第三方的题库根据一定条件筛选出来的,TalentOrg内部的工程师也有试过,应该是没问题的,只不过确实笔试部分的通过率比较低。
我更期望的是像算法题一样,题目给出已知条件、限制和目标,答题人不需要关心有多少种解决方式,只要能写出一个正确答案即可。
关于面试
因为我在文章里提到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低头,实际我也不是反感这种情况,只是因为过程中只对这个印象比较深刻,所以我就记住并记录在文章里了。
而官方也解释了是因为对面试官有要求事后要提交报告,因此面试过程中会进行一些手写记录之类的操作。
可能在这种视频面试中就会显得有些不尊重,之后也会尽量改善,毕竟有眼神接触确实有更好的体验。
其次是面试过程的提问是有大纲或者目的地进行提问的,并不是我以为的随意发问。
关于简历翻译
我很早前就已经在网站上填好了中文简历,但最近发现多了一份空白的英文简历,且我是可以自行填写的,我当时也有问过官方得到的答复是会有专人翻译填充,而从年前到现在元宵已过,这份英文简历却一直保持空白没有变化。
这是因为工程师的简历实际上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审核确认后才能进行人工优化和翻译工作,而目前我的简历还在初审阶段。
其次是因为中英文数据放在一起展示了,所以我才会看到有份英文版的空白简历。
但这也引发我的一些问题,如果我现在想更新简历的话,是不是所有的过程又得推倒重来?特别是从当时面试到现在,实际上我又偷偷学了一些新技术,那到底是更新还是不更新,这又成为一个问题。
关于沟通和通知
因为长时间我没收到官方的信息和反馈,让我觉得好像没人管理,甚至感觉TalentOrg这个平台项目是不是被放弃了。
特别是简历的进展、雇主筛选的进展、投递工作的进展甚至一开始远程工作测验的进展都是很难直观和及时了解到的。
这一点就算我在简历翻译和雇主问题主动在飞书询问官方也没得到满意答复。
其次是事项通知上,例如官方要进行直播却只在公众号上发了,飞书和企业微信没有通知,平台平时也没看到版本更新或者放假/上班通告,让人难以知晓平台是否仍在运营且积极活跃中。
官方运营也表示确实沟通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并且…(后面我忘了),大致就是记下了。
结尾
就像我前面说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通话过程非常漫长,很多对话内容我也忘记了,说的人嗓子都干了,听的人也累了。
总之运营小姐姐(或者是娘…)很高兴有我这样愿意沟通反馈的工程师(实际上我是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业余视频剪辑),也收集到了足量且超出TA预期的反馈。
甚至还想付我咨询费,最后改成请我喝咖啡——真的咖啡而不是云咖啡——那就是给我发了咖啡红包。
我也是第一次收到这种红包,可以在某家品牌咖啡小程序里点咖啡喝,不过距离有点远,等周末再去了。
事情到这里就一段落了,本次番外篇主要是介绍了TalentOrg本身和工程师之间的一些状况,之后应该是回到等待雇佣的日子了。
希望能尽快更新,感谢观看,期待下次相遇,祝安好!
(这件事后过了一个月,面试我的员工貌似离职了,应该和我没啥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