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
测试流程:执行测试—–>提交缺陷报告
1、缺陷的概述(回顾)
结果角度: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不一致
需求角度:所有不满足需求或超出需求的,都是缺陷
2、缺陷的相关属性
-
概述:指的是在执行测试时,一旦发现缺陷,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描述缺陷
-
缺陷属性
-
缺陷类型:根据缺陷的自然属性来划分缺陷类别
参考:功能缺陷,性能缺陷,UI界面缺陷,文档缺陷,系统/模块接口之间的缺陷,代码缺陷…(参考禅道给出的BUG类型)
-
缺陷的严重程度:指的是发现的缺陷对软件产品使用时产生的影响
致命
:主要功能完全丧失,用户的数据遭到破坏/泄露,死机,崩溃,闪退且不可恢复,甚至危及人身安全(S1
)严重
:主要功能部分丧失,次要功能完全丧失,数据不能及时保存,软件闪退但重启可以恢复(S2
)一般
:系统次要功能部分丧失,但是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提示信息不准确,等待时间长,界面差(S3
)较小(建议型缺陷)
:使用不太方便,错别字,排版重叠,设计不合理….(S4
)扩展:其他的划分:致命P1 严重P2 一般P3 瑕疵P4 建议P5
-
缺陷的优先级:指的是发现的缺陷被修复的紧急程度
立刻修复P1
:该缺陷导致系统主要流程走不通,测试工作无法进行,需要开发立刻修复高优先级P2
:缺陷严重,影响测试,需要优先考虑修复正常排队P3
:提交的缺陷按照顺序等待开发进行修复低优先级P4
:提交的缺陷等开发有时间再进行修复还有一些简洁化分:高 中 低
注意:一般情况下,
缺陷的严重级别越高,修复的紧急程度也会高
;但是,修复的优先级高,对应的严重程度不一定高。 -
缺陷的状态:指的是在缺陷的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所处的不同状态,体现的是一个缺陷被跟踪修复的过程
-
缺陷的生命周期
-
缺陷状态
激活或打开:指的是缺陷提交后,公开给开发以及相关人员看到
已修复或已修改:开发认可了缺陷,并按照缺陷的描述在代码中进行了修改问题(测试人员还未验证)
关闭:开发修复了缺陷,测试验证没有问题,就可以关闭缺陷
重新打开:开发修复后,测试验证未通过,缺陷还存在,就把缺陷状态更新为打开
推迟修复:该缺陷不在当前版本修复,放在下一个版本进行修复,但是必须要有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确认,不能关闭,持续跟踪
保留:缺陷是由于第三方导致的,公司无权限进行修复,缺陷一直要保留,等待第三方授权/帮助进行解决
不能复现
:指的是开发人员按照测试人员提供的复现步骤,不能重现该bug,原因可能是测试人员提供的缺陷描述或复现步骤不详细/不清楚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BUG截图,录制demo视频,日志文件(记录一些报错信息)
,都能作为证据帮助开发人员进行复现重复:同一个缺陷被多个测试人员提交,可以合并或删除
不是缺陷:直接删除
-
缺陷的起源:指的是缺陷第一次被发现的阶段
需求阶段
架构设计阶段
编码阶段
测试阶段
用户使用阶段
-
缺陷的来源:引发缺陷的起因
需求说明书:描述不清楚,错误
设计文档: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与需求描述不符合
数据库:约束规则,数据类型不合理
代码:代码编写不严谨
-
缺陷的根源:指的是发生错误的根本原因
测试策略:错误的测试范围,未明确测试类型
工具和方法:不适用的管理过程,工具和方法不匹配当前测试流程
人员:人员安排不合理,工作职责不明确
测试环境:硬件,软件,网络环境
-
3、缺陷报告编写
-
概述:记录在执行测试过程中发现的缺陷,对缺陷进行相关的汇总和描述
-
包含的模块
缺陷编号 所属模块 优先级 严重程度 缺陷概述 缺陷描述 提交人 备注 缺陷编号:给找到的每一个缺陷生成唯一的序列号
参考写法:Bug_项目名称 _模块名称 _子模块名称 _0001
所属模块:写上发现的bug所属的模块 一级模块/二级模块/三级模块…
优先级:P1 P2 P3 P4
严重程度:S1 S2 S3 S4
缺陷概述:一句话总结或描述所发现的缺陷,用简洁清晰语言,把问题现象说清楚即可
缺陷描述(最核心):
复现步骤:把缺陷产生的操作步骤写清楚(参考测试用例测试步骤)
实际结果:按复现步骤操作产生的结果
预期结果:按复现步骤应该会出现的结果
提交人:写上提交缺陷人员名字
备注:上传一些缺陷截图,demo视频,日志信息,测试用例编号…
-
缺陷报告目的/作用
- 易于搜索查找缺陷的信息
- 描述的缺陷更为详细,准确
- 开发人员想获取缺陷本质和复现步骤
- 市场或其他人员想获得缺陷类型以及会对用户产生的影响
-
预期读者:开发,市场,产品,运维,管理….
-
缺陷报告编写准则:5C准则
准确(correct):每个模块组成部分的描述都是准确的,不能引起误解
清晰(clear):易于理解
简洁(concise):只包含必不可少的内容,多余的信息不用出现
完整(complete):复现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
一致(consistent):按照一致的格式来编写缺陷报告
4、禅道的使用
-
了解模块:
【后台】:部门组织,权限,用户管理
【项目集】:创建项目集,创建项目
【产品】:创建产品 -
掌握操作模块:
【BUG】:提bug,对bug进行跟踪和管理
【用例】:创建用例,执行用例,转BUG
缺陷报告
模板:
- 缺陷编号
- 所属模块
- 缺陷概述(一句话描述发现的问题现象)
- 缺陷描述(复现步骤,实际结果,预期结果)
- 缺陷严重程度(S1-S4:致命,严重,一般,较小(建议))
- 缺陷优先级
- 备注
9、Web测试
-
WEB端应用程序测试点分析(掌握)
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
安全测试
配置兼容性测试
易用性测试
-
WEB功能测试
-
概述:WEB端应用程序—–>网站类型项目—–>B/S架构的软件——>浏览器
-
链接测试: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
测试点:
- 链接是否正确
- 链接是否存在
- 是否有孤立的页面(没有链接能指向该页面)
-
表单测试:用于搜集用户的输入项
测试点:
- 表单控件的正确性
- 提交数据信息的正确性、完整性
- 是否有错误处理
-
cookie和session测试
-
概述:用于记录用户的相关信息,一般cookie是在本地形成的记录文件,session是在服务器端生成的记录文件,最典型的场景:访问WEB程序,选择记录账号和密码
-
测试点:
- 登录成功后,检查是否会生成相关的cookie和session文件
- 考虑到cookie和session是否设置了过期时间,如果有设置,一旦过了时间,看是否会提示再一次输入
- 退出登录时,系统是否会清除cookie和session文件
- 考虑到cookie和session中是否存在敏感的数据,这些数据是否会被进行加密处理
小总结:检查cookie和session是否可以正常工作,是否可以按照既定的时间来进行内容的保存
-
-
设计语言的测试
测试点
-
考虑用到的html版本
-
允许使用的脚本语言以及版本
-
允许能够使用的空间元素
-
-
-
性能测试:依赖于测试工具
-
速度测试:响应时间,一般不超过5秒
影响响应时间的因素有很多:①应用程序使用时所获取大量的数据;②硬件影响,比如设备老化;③网络环境的影响;④所访问页面的大小
-
负载测试:验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应用程序能够支持到的最大并发用户数量或单位数据的吞吐量,测试时,,增加用户的数量,平均响应时间就会增加,当达到用户的临界点时,就可以看成是系统能够接收到的并发用户数
-
压力测试:测试应用程序会不会崩溃,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会崩溃,崩溃之后产生的结果(做一些破坏性质的操作);在进行性能测试时,通常将压力测试和负载测试结合在一起使用:在负载测试的基础上,增大负载量,直到系统崩溃
-
-
安全测试
-
操作系统方面:确认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避免因操作系统的漏洞,病毒等导致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问题
-
数据库方面:确认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的丢失,对于敏感且重要的数据是否要考虑约束或进行加密处理
-
业务功能方面:确认业务场景和业务流程的安全性。以登录功能为例:测试点:
①用户名和密码的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②登录成功后,用户是否可以自定义账号和密码;
③检查允许错误登录的次数限制;
④检查是否可以在不登录的情况下进行页面的访问操作;
⑤长时间页面未进行操作时,是否提示重新载入操作
-
系统设计方面:保证系统相关的日志文件是能够记录WEB端应用程序的主要操作;通过日志文件能够获取到相关的操作;保证日志文件相关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非法入侵或损坏;进行加密技术引入时,要保证加密和解密后的数据一致性,正确性。
-
-
配置兼容性测试
WEB应用程序主要考虑【浏览器】的兼容性,使用不同的浏览器对于WEB页面的显示,访问,操作等是否存在差异化;其次,考虑操作系统平台的兼容性,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环境的兼容性等。
-
易用性测试
-
概述:指的是用户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软件功能做操作时,所具备的
有效性,效率,用户主观满意度
有效性:软件功能操作达到最终目标所具有的正确性和完整程度
效率:在有效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响应时间,处理速度等问题
用户主观满意度:接受程度,用户体验,好不好用…
-
测试点:
-
功能是否可以成功的完成一个任务流程(功能的正确性)
-
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时间
-
完成任务时所需要的访问页面数
-
系统是否提供了层次结构清晰,表达清楚的导航功能
-
提示的信息是否准确
-
对整个系统的使用感受如何(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