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OSI·TCP/IP 模型
(2023 9/5)
OSI 模型: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应用层:抽象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会话层:提供会话地址,建立应用程序端到端的会话
上三层为应用程序对数据加工处理的阶段; 故统称为应用层;
传输层: 分段 端口号 TCP/UDP
分段: 超大数据包在网络中无法与他人共享带宽,将出现带宽抢占,导致数据包损坏,重传,大 大增加网络的延时; 故必须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分段时需要受到 MTU 限制
MTU: 最大传输单元,默认 1500;
端口号:16位二进制构成 取值范围 0-65535 其中1-1023 注明端口 静态端口号 1024-65535动态端口 高端口
客户端访问服务端时,客户端随机使用高端口作为源端口号来标记本地的进程;使用注明端 口号作为目标端口号来对应服务;
80 http 443 https 53dns 21 ftp 22 ssh 23 telnet ..... 有兴趣可以去查看端口号对应列表UDP: 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仅完成传输的基础工作--- 分段、端口号
TCP :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在完成了传输层的基础工作外,还需要保障传输的可靠性;面向连接:在传输数据前,需要通过三次握手 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可靠传输:传输过程中使用到 4 种可靠传输机制; -- 确认、排序、流控(滑动窗口)、重传
俩本相关的书 《TCP/IP 路由技术》(行业圣经)、《TCP/IP 详解》TCP三次握手详见:
网络层:运行的是 互联网协议(internet协议) ---IP地址 ---逻辑寻址
IPV4报头:标准20字节 可扩展到60字节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控制物理设备 (核心作用)
数据链路层的核心作用在于控制物理层设备;因为物理设备不能自动工作的;需要程序控制:由于大部分网络环境物理层均使用以太网技术,故数据链路层的思考大多基于以太网的二层封装封装来进行;
以太网二代帧头部:
仅以太网技术在二层使用 MAC 地址进行物理寻址;
物理层:物理硬件,处理光电信号
网络名词注解:
[1] TCP/P:
TCP/P: 协议栈道 是 OSI 模型的前身;也是当下真实运行的模型TCP/IP 与 OSI 模型的区别:
1、层数不同2、TCP/IP 在 3 层仅支持IP 协议,OSI 支持所有网络层协议:
3、TCP/IP 支持跨层封装 -- 跳层封装
作用主要在于直连设备间协议,减少层面,加快计算; 非直连间使用的跨层封装协议为CMP.
当跨层后,被跨层面的工作,必须由其他层面临时的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