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X型学习动机体系:我对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装逼)的研究,怎么让自己充满动力,这个我期待太久了
- 本质篇:生命的本质是,渴望被看见
- 动力篇:积极响应挑战,自恋克服惰性
- 费曼学习法
- 登月思维
- 天生乐之者
- 未知的价值
- 破除刻板印象
- 超越人的自私,进入神的自私
- 关联篇:深度关系,从发狠到热爱
- 结构化关联
- 因果关联/模式识别
- 拆解定位和阶梯序列
- 深度关联
- 相关联想
- 模仿关联
- 空隙关联
- 感官关联
- 处理思维的思维导图
- 拆分关联
- 语义关联
- 流程篇:行则将至,从发狠到习惯
- 装X带来的动机
- 爱带来的动机
本质篇:生命的本质是,渴望被看见
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就是说,如果你有个强烈的目标作为你的方向,就会对眼下的任务表现得格外积极和努力。
而这个方向其实每个人都有,因为生命的本质是,渴望被看见。
这将会是我们不顾一切翻墙的动力。
看见并被认可,更优秀的自己就能蜕变成型。
苦学到深夜只为第二天数学课堂上装逼一句话:第一个做出来。
一篇作文雕琢3个小时,只为了下一次语文课被当成范文。
疯狂读课文50遍,乃至把一首rap连练100遍,只为用快的听不清的语速说出一段标准的英语,只为同学一脸惊叹的眼神……
可能旁观者眼里,这依然很可笑,但还是那句话,一个年轻男人,他身上的确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谁也不敢担保,他今天装的逼,会不会成为明天他真正拥有的东西。
其实我对装X是受益颇大的,特别是对于没什么生存压力的学生,那你怎么才能保持精进的状态呢?装X!
上进心属于善,虚荣心属于恶,但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在学习上攀比,就叫上进心,在物质上攀比,就叫虚荣心。
等孩子进入社会,努力攀爬、赚钱,光宗耀祖,这叫上进心,不努力攀爬、赚钱,但买假货向别人显摆,这叫虚荣心,其实分别很大吗?
基因深处为了节省能量而养成的懒散习惯让我们稍微懈怠,就会失去生活的激情变为油腻大叔。
如何通过满足自己的装逼本能来鼓励自己的学习,主动响应时代挑战,又如何让自己的学习动力最终超越装逼的冲动而持续下去,与事物建立深度关系。
动力篇:积极响应挑战,自恋克服惰性
装逼的四个境界:无到有 -> 有到精 -> 精到稀 -> 稀到自然。
如何彬彬有礼地展示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成就,让听者钦佩而非生厌,这应该是我们装逼的终极目的。
费曼学习法
当我在给朋友讲述我新学的知识点时,总有一种无形装逼的快感,但也有一丝丝被戳穿的紧张,这时候我对这个知识点就印象很深刻。
但当装逼失败被问住时,羞愧的情绪让我下决心一定要攻克它,这也成为我深入学习的动力。
如此往复,虽然装逼有风险,但成功与失败都是我进步的动力。
怎么把一个概念讲的通俗易懂:先讲一个外国的,再讲一个国内的;讲一个古代的,讲一个近代的;讲一个人家知道的,讲一个人家不知道的,方式很简单的。
但我们要想讲的比别人好,首先是架构要清晰逻辑:
- 宏观框架:把一个项目拆分流程步骤、应用地方?
- 中观思路:把这个子对象再拆分为流程,怎么全流程优化?
- 微观应用:这个方法,能够在什么地方中应用出来?该怎么用?
- 翻译概念方法一:用自己的语言套名词,比如机器学习的定义 — 通过喂数据,让机器自动学习隐藏数据特征,学习方式是通过对比算法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修改算法参数权重,找出最小误差的最优参数权重。
- 翻译概念方法二:图像化
- 翻译概念方法三:和生活联系起来
- 翻译概念方法四:正反例
- 翻译概念方法五:归纳总结
登月思维
先公开吹牛,再把吹过的牛都实现,如果没有实现,那这之间的差距会让人如鲠在喉。
一个北京大学的学霸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学习好的秘诀就是,在做事情之前,先对周围的小伙伴吹牛,先装X,然后不断逼迫自己完成这个目标。
比如每天写总结,你可以先写下固定几项任务和挑战,早上发出去,白天努力解决。
晚上,再把笔记截图、博客链接、读书笔记都发出去。
做成一件别人认为你不可能做成的事,你就不是昨天的你了。
这叫登月思维,这个给我的动力也是最多的,具体做法记录在下文《流程篇》。
最牛逼的装X方向就是,在别人最在意的领域(生产力方向>专业方向>认知方向>颜值方向>身材方向>其他方向),玩出大操作。
我们能装逼,但朋友要会照顾对方的情绪,损友只会为了维护自己的虚荣心,贬低别人。
装逼就是炫耀,炫耀就会让别人不舒服,所以我们需要平衡别人的心理。
- 如果是炫耀赚了多少钱,务必搭配红包
- 如果是炫耀某个高逼格知识,务必用费曼学习法写出来,让零基础的人一看就懂
- 如果对方在朋友圈发emo情绪,务必送一杯奶茶钱的红包
- 如果对方夸你,那你一定要热情、认真的回复
- 朋友有什么问题,帮一下,也是一件很值得的事
天生乐之者
做这件事之前,你很期待;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进入心流状态;做完这件事,你会有满足感。
虽然公开宣布带来40%的压力,但学习过程仍要开心、快乐、轻松。
从学习者到探索者,问题就是创意。
探索者就是那些碰到问题,会去探索,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人。
要有创意就不能只有直线思维,必须有不同领域的思维模式,组合成相互关联的框架,来接触问题。
未知的价值
有关于机会,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得关注身边靠谱的人或者大佬在做什么,有自己看不懂的东西,而他又一直在学习和探索新东西,那他这种人很容易遇到机会。
我的机会也是这样来的,web3这东东我是看不懂的,我是书上认识的作者,加了联系方式,跟着入门的,之后就自己探索了。
破除刻板印象
我们从小受到的文化是内敛的、道德的、美好的、神人的、无欲无求的。
但人的内核就是自恋、性、攻击性,你就是要有点任性地活着,按照你的感觉来呈现真实的自己。
只有这么真实的呈现你自己的时候,你才会获得一种感觉,说这是可以的,这是好的… …这样才能够把这个真实的好东西内化到心里,才能形成坚定的内核,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道路。
了解内心世界,了解主要带来的是控制感,也可以让你清醒的作出选择,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热爱生活,打通一个个的心结,投入的去爱、去创造,唤醒活力自我,自信滋养自己😼😼,热情维系关系❤️❤️。
问:你是不是特别爱装逼?
答:是的。我最喜欢装逼。我一辈子的梦想就是一定要让我幻想的逼装出来,我一直都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所以我从小就是按照我喜欢的装逼的样子要求自己。非常荣幸,我现在可以按照自己幻想的样子装逼了。
问:你是不是特别虚荣,特别爱面子?
答:是的。我是一个非常虚荣的人。感谢你的理解。
我这辈子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我的虚荣心。我希望能证明我比别人强。我希望我能证明我的话整个世界能听到。我希望我远远地甩开那些我曾经瞧不起的人。我希望能永远向那些我崇敬的人致敬。
我就是为了我的虚荣心而奋斗的。我是一个非常虚荣的人。我希望我能在死的时候,获得一些荣誉。
问:这是一种什么感觉?
答:这无源之源便为一切力量之源了,而一切开合明灭尽在我手。
我是,超越希望与绝望的战斗之魂。
我是,破碎懦弱与虚妄的金刚之拳。
我是,断灭过去与未来的永恒一息。
欢迎,进入神之领域。
超越人的自私,进入神的自私
人的自私:欲望满足、快感的期待
神的自私:流传万世、几辈子被人歌颂、人生的圆满、被人供奉
我不要被动的被看见,我要主动去连接,通过挖掘人的需求,把自己创造的产品工具化,平台化,让更多人的情感和需求得以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人得以连接,也让自己和他人、和世界连接、共生。
能把自己的理念和服务嵌入到他人的生活中,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就是对自己价值最大的“认可”和“看见”。
关联篇:深度关系,从发狠到热爱
装X体系有一个漏洞是,忽视难度渐进法则,喜欢直接挑战远超当前水平的问题。
发狠也会消耗大量的心里能量,这也是一般人无法发狠的原因。即便那些对自己特别狠的人,也无法长久的消耗下去。
我们需要把“发狠”与“习惯”进行平衡,或者“发狠”与“热爱”进行平衡。
习惯与热爱都是可以长久维持的动力,而发狠则不行。
所以,我们必须有一套快速度过新手期,同时让基础非常扎实的学习策略。
深度学习/把事情做好的本质是,深度关系,我与你产生各种各样的链接。
我们要把运用大脑的模式,改成拆解和关联模式。
拆解模式:
- 理解单一信息:概念放大器、提取词归纳、经验图/线性图、正反例
- 复杂信息拆解:过程法、要素法、二分法、公式法、列表法
- 理工大题拆解:阶梯序列
- 框架思维:结构化和逻辑链条
- 深度记忆:核心语意拆解
关联模式:
- 理解模式关联:面对新东西无所适从,只能引入新的信息消除不确定性、找到抓手,如果是视频学习,就换文章学习,相互补充。课本只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我们追求的是月亮本身,多参考几根手指更容易定位。
- 概念/解题思路结构化: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联、特定问题与解题思路的关联
- 算法题目模式识别:答案和题目的关联,发现题目的隐藏模式
- 数学题目等量关联:在某种等量关系下,量和量的关联
- 七识想象力关联:感知与事物的关联,感知打开的越多,关联就越多,越有想象力
- 多重关联:太阳图、同心图、金字塔图、流程图、因果树
结构化关联
遇到问题,结构化分析:
结构化思维包括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是层级,第二个是分类。
层级,分类。
人是一类,车是一类,路是一类,环境是一类,这是框架。
再从框架到细节,细节的话。细节的分析需要结合七识,记录在下文。
思维导图的核心是结构化思维,用法是知识的思维导图,和思维的思维导图这两种。
对于生物、地理、政治、历史这些学科,比较适合用思维导图的低级阶段,就是知识的思维导图;而数学、物理之类的,就需要用思维导图的高级阶段,思维的思维导图!
用结构化思维去处理知识,是思维导图的低级用法(方便记忆和理解);用结构化思维去处理思维,才是思维导图的高级用法(方便推理和完备)!
学习的时候,先做一份知识的思维导图,描述内容有哪些、概念和方法论的关联。
而算法、数学,要额外做解题思路的思维导图。这就需要需要模式识别。
因果关联/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从特征到解法,之所以使用XX方法,一定有XX特征。
模式识别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特征和方法的匹配,至少需要300题才能建立模式,之后做相似题就会超级快。
-
首先,是否掌握解这个题的方法
是书上的方法跟着学习即可。
而想成为专家,就需要发现书上没有的隐性知识,需要自己定义、提取方法。
隐性方法,不但课本上没有,而且可能尚未形成文字发表的知识。
提取隐性方法的方法:关键步骤定义法,用关键步骤定义隐性方法。
关键步骤定义法:逐行对比-自己的解题步骤 VS 这题的解题步骤,寻找自己没想到/特别核心的步骤,我们把这个关键步骤提取出来,定义为 某关键字方法。
-
其次,是否能识别这个特征,这个方法用在这里是因为什么特征
特征可以在条件、问题、中间步骤中寻找。
显性特征自动识别。
隐性特征,如微小到注意不到的规律和模式。
寻找特征的方法:条件对比、不同题目对比、解题步骤逐行对比。
寻找特征就在于细分,把不会做题的原因,拆解定位到某个特征上,再掌握这个特征。
太抽象的特征,需要图像化理解。
-
最后,特征和方法的匹配
前面俩步做好了,这步自然呈现。
事实上,我们还会遇到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的情况。
多题一解,说明多题共用一个特征,共用特征所以共用解法。
一题多解,说明一题有多个特征,所以有多种解法。
挖掘特征的方法,就是前俩步。
先自己做,自己不会做,但也知道了自己的思维路径;对比作者的思维路径,发现特征;重复。
拆解定位和阶梯序列
以特征为指标, 拆解定位题目。
如一道题 = 特征1 + 特征2 + 特征3,我这题不会是因为只懂特征1、2,不会特征3,所以用不出刚学会的公式/解题思路,那我需要刻意练习特征3。
怎么刻意练习特征3呢?
阶梯序列设计题目,特征由少到多,从单一到组合。
- 简单题目 = 特征1
- 中等题目 = 特征1 + 特征2
- 复杂题目 = 特征1 + 特征2 + 特征3
按照这个平缓的学习曲线,学习。
对于错题,必须精准定位到某个特征,单独训练。
相当于玩游戏,看着和培养这个题目长大。
做题目标准步骤,应该是先用【思维追踪法】(对比自己做这题的逻辑链条、作者做这题目的逻辑链条)进行微观维度的初步改错,同时做模式识别(介于宏微观之间),然后再切换到宏观视角上,做解题思路的结构化。
深度关联
5why、5so 方法,加深逻辑链条。
一个博物馆的东边外墙面上有非常严重的腐蚀,需要经常涂刷新的油漆。这一天,博物馆的主管发现墙面又腐蚀得很严重了,现在他需要决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也许,部分人的第一直觉是,那就再喷刷一次油漆呗。可是这个答案显然太肤浅了。有一些思维能力的你可能会说:“显然需要找出原因,为什么东边的外墙面腐蚀很严重?”(why)
经过调查以后,你发现,原来博物馆的清洁人员在洗墙的时候,用了一种高腐蚀度的清洁剂,这才导致了墙面的腐蚀。所以正确的解决方法应该是,在喷刷修补了这一次的墙面以后,要求清洁人员下次清洗墙面时换用低腐蚀度的清洁剂。
你看,经过思考,你做出的决定就比直接刷油漆要强多了。
可是根据5Why法,事情并不能就这么结束了。你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个清洁工要用高腐蚀度的清洁剂?(why)
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东边的墙上经常有很多鸟粪粘着,用一般的清洁剂洗不干净。
现在你肯定已经知道了,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东边的墙上有很多鸟粪?(why)
调查发现,原来是因为墙上有很多蜘蛛,而这些鸟以蜘蛛为食,所以经常在墙附近活动。
那么,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why)
因为墙上有很多小虫子,而蜘蛛以这些小虫子为食。
为什么墙上有很多小虫子?(why)
因为东面墙上有几扇窗子,晚上,博物馆里的光会从这里透出去,而这些趋光性很强的虫子就被光吸引过来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在窗户那里安装遮光性很强的厚窗帘,每天太阳落山之前拉上窗帘,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
从喷刷修补墙面到安装厚窗帘,解决方案的跨度之大,如果没有5Why法的引导是很难思考到的。设想以下的问答:如何解决外墙腐蚀的问题?——安装窗帘。这个问答看起来有多么跳跃和奇怪,5Why法的价值就有多大。
5why法是从某个点开始向前追索,延长逻辑链;自然的,也应该有一个方法是从某个点开始往后追索。
这就是5so法。
对于某个事情/原理/现象,你问一个so?——那又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就会带着你延长思维链条。
相关联想
列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想出与核心问题相关的事物 -> 找关联关系
问题:说明汽车轮胎的抓地力
模仿关联
盘出自己的优点、缺点,把现有的问题列出来。
出门找师父,学习各家所长,形成新的自己。
把蓝图画出来,一步步推导未来。
行动实现蓝图,义无反顾的行动。
空隙关联
在人与物之间寻找空隙,有没有需求(省钱、省时、爽)没有被满足?
在产品与产品之间寻找空隙,老产品解决不到的问题。比如手帕、卫生纸 -> 面纸。
在主角与配角之间寻找空隙,现在市场大卖的产品是什么,你想着怎么配合TA,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手机和手机膜等配角。
感官关联
对于同一个对象,为什么有些人感知就不一样呢?
视觉,就是眼睛看到的东西,包括形状、颜色、数量、动作、外貌等。
听觉,就是耳朵听到的东西,包括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
嗅觉,就是鼻子嗅到的东西,包括香、臭等各种细微气味。
味觉,就是舌头尝到的东西,包括酸、甜、苦、辣、咸、鲜等。
触觉,就是皮肤感到的东西,包括冷、热、软、硬、滑、涩等。
意识,就是大脑想到的东西,是通常比较抽象,包括逻辑思维(分析、比较、归类、类比、因果等);还包含批判性思维(提出观点、归纳和演绎的论证以及引用的论据、在各种数据和事实、最后得出结论);甚至还包括了创新性思维(提出新的思想)。
心识,就是我们心灵的感受,包括喜、怒、哀、乐、忧、惧等心情、情绪,就是和我们的感情有关的部分。
针对对象,分别从七识角度提出七个问题。
1.我看到什么?
2.我听到什么?
3.我能闻到什么气味?
4.我可以尝到什么味道?
5.我的身体、皮肤、手部感觉到什么?
6.我想到什么?
7.我的心情如何?
处理思维的思维导图
常见导图:太阳图、同心图、金字塔图、流程图、因果树
比如写一篇主题是《妈妈的白头发》作文,先使用七识提问,再套用某种结构图:
按照某种流程串起来:
收拾衣服的时候,我从妈妈的大衣上,捡起一根头发,灰白灰白的,失去了光泽(视觉);摸起来有些粗糙,似乎还带着妈妈的体温(触觉);放在鼻子边,还可以闻到一股厨房的味道(嗅觉);我心里感到酸酸的,想起有时候对妈妈不好,对妈妈感到深深的惭愧(情感);妈妈给我的爱是天底下最好的爱,不管岁月蹉跎,哪怕她白发苍苍,从来没有改变(思维)。
那么,怎么不重不漏的归纳信息呢?
拆分关联
常见方法:
- 过程法: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流程、程序,对信息进行逐一的分类。
- 要素法: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
- 二分法:分成A和非A两个部分。
- 公式法: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去分类,销售额=单价×数量。
金牌销售的9大特征:
- 保持微笑和目光接触
- 不只是单单回答顾客的提问,还要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 让顾客把话说完,不打断和猜测还没有说完的话
- 提出适当的问题来询问顾客,保持对方的兴趣
- 如果顾客表现出不耐烦或不要被打扰时,应当尊重顾客的意愿
- 如果顾客在某个产品前逗留较久时,可以轻柔询问,是否需要协助
- 展现个人的风格,提供建议
- 用正面的语言回答
- 当顾客没有买东西要离开时,可以递上宣传册,欢迎他们再次惠顾
使用不同的条目进行分类,信息就会变得非常清晰、简单。
二分法:(A)你无时无刻都要做的(非A)根据顾客的不同反应分别去应对的
-
(A)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对顾客保持微笑,有目光接触,展现个人风格和使用正面的语言。
-
(非A)当顾客有不同反应时,又要有特别的应对。比如,顾客有购买意愿时,应当上前去询问、引导;当顾客想离开时,可以递上宣传册,欢迎再次惠顾。
流程法:顾客进店、店内接待和送客这三个步骤
- 顾客进店时,要对顾客保持微笑,有目光接触
- 顾客在店时,要注意对顾客保持观察、倾听,提供专业建议,并进行正面引导
- 送客时,要尊重客人意愿,并表达持续服务的姿态
钢铁侠马斯克把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力,运用到了极致:开支付公司,造火箭,搞电池,造车,挖隧道,太阳能光伏,搞星链,人脑芯片,搞机器人,最近还在偷偷的做类似CHATGPT那样的事情。
人怎么能够同时在这么多领域做出绩效贡献呢!马斯克的秘密在于掌握了本质的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
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别人已经做过了或者正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就也去做。
这样的结果是只能出现细小的迭代发展。
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最优路径的方法。”
- 目标、目的、本质的问题是什么?----发现问题
- 实现目标、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条件、要素?----分析问题
- 每个步骤、条件、要素如何提升/改良?----解决问题
语义关联
如,文化题目的记忆。
- 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 作用:积淀着最深处的底层追求,代表独特精神标识,提供巨大精神动力。
先特点到作用,隐藏逻辑:先本体到作用。
比如介绍一个苹果的功能,肯定是得先有苹果,才有功能。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隐藏逻辑:时间、空间、人物、知识
- 时间源远流长、空间博大精深、人物薪火相传、知识历久弥新
快速记忆,是寻找信息之间的逻辑。
这种逻辑是按照关联的方式寻找,每个人寻找到的都不一样,越简单、越清晰,记忆就越快速、越不会忘记。
关键在于,让自己的大脑擅长关联,从各种方向关联。
- 时间
- 空间
- 数量
- 递进
- 并列
- 转折
- 因果
流程篇:行则将至,从发狠到习惯
装X带来的动机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动机,其次才是方法和技巧。
去打游戏,打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乐不彼此的尝试去解决。
你想要学习一个新知识,随便找一个介绍这个知识的书,然后去阅读,就好了(去打游戏)。
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乐不彼此的尝试去解决。
大部分人厌学缺的是学习动机,不是学习方法。
我的流程:
- 找好小伙伴团队,里面有异性激发荷尔蒙、学习好的学生、行业内优秀的人
- 他们得和你同频,最好有一个共同的领域,共同再做一件事,不会说风凉话。
- 大家每天写总结,异性写不写都行,自己一定要写。
- 学习本身就能让TA爽,在他成绩好了,有大佬表扬、异性喜欢了,TA还会更开心。
- 总结内容:我每天总结内容是专业(算法、安全、web3)、健身、读书笔记。
- 如果哪天,我哪个没做到,我给异性发50红包,请异性监督我(注意力>时间>钱,一天有1443分钟>50元)
- 每天都能在,做事当中获取快乐。
四种学习模式:
- 入门的时候 — 纯模仿(找通俗易懂、手把手教学、有真实项目的视频/文章)
- 学习具体概念和方法 — 从自己喜欢的项目开始,概念结构化 + 分析拆解 + 关联(概念之间的关系),再手把手教别人
- 做理工题目 — 对比自己和作者的逻辑链条、使用模式识别(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 优化某个问题 — 相关联想(激发思路)
自恋、性、攻击性-激发动力:
解决真实项目 直奔大师 不必从基础开始,缺啥补啥,这样你才会有动力。
因为那个项目太酷了,酷到今天搞定这个项目就值了;而像学校一样从头学到尾,直到最后才开始做项目,激情早就被磨灭了,坚持不下来。
请异性监督 需要她善解人意 经常赞美 及时回应
- 坏的时候每天20-50元红包发她,好的时候发高逼格内容给她增长知识
计算机,有很酷的科技项目,手把手教学拆解的博客
自由技艺,有每个人都会遇到财富、情感、家庭话题(在她熟悉的领域让她认知地震,给她秘籍)
健身方面,明天锻炼一个部位(颜值好身材也好,既优秀又努力,异性自然夸自然喜欢自然支持)
但是不要因为日久生情,和她谈恋爱,因为她的功能就是激发你的学习动力,仅此而已……
当你谈恋爱就会影响你的学习,恋爱前你学习/健身/读书的时间就是优点,恋爱后这些时间都不是陪她的时间,对她来说都变成缺点了……
再加一个总结群,有很多人一起,有竞争就会更有意思,也可以学习别人的内容。
第一次装逼是公开宣布,自己掌握高逼格内容。
是男人都吹牛的,只是一些男人会把吹过的牛都实现。
第二次装逼是费曼学习法,让零基础的人看懂这个高逼格内容,偶像的本质是提供价值。
第三次装逼是每天总结,不止一项,而是几项高逼格内容。让别人叹服,一天居然能做这么多事,关键的是,TA每天都这么谦虚,不会凌人。
第四次装逼是时间,这样时间久了,会给别人很大的冲击。
这个人居然一天能完成这么多事,更牛逼的是,ta能一直保持,如同望向山海。
第五次装逼是知识体系,真正掌握这个知识,写成博客分享远方的你、未来的你。
第六次装逼是博客体系,持续写很大概率有搜索引擎排第一页的文章,进而获取流量、合伙出书、约付费专栏、HR找谈工作、相关老板找你带货,系统有了,一切就会自然发生。
第七次装逼是把梦想都实现了(实现了的叫梦想),到了那个时候,他也一定会像我一样,感谢那个曾经勇于装逼的自己,也感谢那些包容过他装逼的人,尤其是女生。
爱带来的动机
在我真正取得成就的时候,我一定会想到曾经包容过我装逼,给过我鼓励的女生。
她会是我最想分享胜利果实的那个人。
如果她的闪光点还能让我有点佩服,我会想和她在一起。
我在做自己,同时也能满足对方的期待,在共同完成一件事的过程中,产生链接。
你获得的不是奖励或者惩罚,是回应、包容、理解、链接带来的深情和满满的喜欢。
深情,是无条件地欣赏、接纳和喜欢。
满满的喜欢才是力量的源泉!
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外在的条件都不重要~
遇到,才是真的赚到~
这种状态也带到了他的工作/生活中,他从来不考虑老板/亲人会怎么看他,他深信只要努力做出成绩,其他的一切自然都会拥有。
结果,他的这份内在感知都一再变成外在现实,每一个老板/亲人都非常信任他,对他也很慷慨。
这是最为深刻的体验之一。
自己又如何去爱人呢?
- 积极回应,回应是光,无回应之地,便是绝境
- 赞美 = 发现 + 指出对方的独特 + 努力的行为
- 好的回应是表达依恋,而不是责备或者跟父母一样输出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