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分析对产品成功和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它帮助团队深入了解用户需求,优化用户体验,减少开发中的需求变更,降低开发风险。如果缺乏产品分析,容易造成产品定位不准确,用户体验不佳,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对产品市场竞争力有较大影响。
一般,我们将B端产品需求按照需求来源,分为:产品规划类需求、业务类需求、用户反馈类需求、市场及竞品需求,主要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B端产品的需求分析和挖掘:
1、产品规划类需求
产品规划类需求是根据公司战略方向、市场竞争对手分析、产品定位、用户调研等维度来进行分析和挖掘用户需求,我们需要梳理产品架构,清楚产品目标和产品边界。
在产品的整个规划过程中,我们需不断调整和完善产品架构图,一般是通过以下三个层级进行梳理:
第一层,按照产品角色进行判断和梳理。
第二层,梳理各角色所涉及到的产品模块。
第三层,针对各模块梳理大致的点。
2、业务类需求
在分析业务类需求时,首先需理清组织最基本的业务组织架构。通过组织架构图理解管理体系和职能单元的设计以及后续规划。然后通过用户调研,梳理出目前的业务运作流程。
一般的业务运作流程如下:
第一个基本元素是角色,有角色才会有分工和协助,才能完成价值目标。
其次是活动,即每个角色需要做的具体事情,角色活动后会有产出,最终才能达到目标。
而对于业务类需求,最好的方法是轮岗参与业务环节和用户调研。用户调研可以使用需求调研五步法:
(1)明确调研目标和业务模式。了解业务模式和特点、业务目标、业务运转方式,挖掘当前问题与痛点。
(2)选取调研对象。根据业务组织架构,选择每一个节点的干系人作为调研对象。
(3)设计调研大纲。根据调研目标和对象,从干系人的角色职责、利益、关注点、需求和期望等方面,设计针对每个干系人的不同问题。
(4)执行调研大纲。提前将大纲发给被访问者,以便其提前准备和思考;访谈过程循序渐进;访谈结束后,需与被访者保持联系。
(5)总结归纳。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输出访谈记录表。
另外需要注意,调研过程中需进行全场景分析,具体拆分如下:
(1)场景要素
(2)梳理出尽可能详尽的业务流程
(3)基于业务流程找到对应的全场景
(4)基于全场景找到对应的用户需求
(5)确定边界,也就是确定哪部分场景需要系统支持,哪部分场景需求不需要系统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统支持
3、用户反馈类需求
我们需要根据用户反馈的需求优先级,整理成用户需求池。需要注意,用户往往直接反馈他们自己给出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不是需求传递者,需要进一步挖掘需求。挖掘需求可以使用13要素5步法:
(1)是谁?
提出需求的人是谁,使用人是谁?受影响人是谁?
(2)想要做什么?基本场景是什么:是谁想要解决谁的,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中 有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的概念吗?发生频率是多大?
(3)了解需求背景,为什么?
多问为什么,核心问题(痛点)是什么?强烈程度如何?实际的价值是怎样的?
(4)是够有更多可能?
横向替代场景是什么?纵向互补场景是什么?把该有的功能点都列出来,看是否有更多的细分场景?
横向替代场景是指在需求分析中,围绕核心诉求,找到所有可能的解决思路或场景,这些场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替代关系。而纵向互补场景是指在需求分析中,对选定的解决方案及场景进行进一步思考,在需求点的上下游和整体的用户操作动线上,寻找考虑不够全面的机会点和优化空间。通过探索纵向互补场景,可以找到围绕需求点的补充和优化方案,使解决方案更加全面、透彻。
(5)如何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哪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实现的成本有多大?你觉得哪种方案最适合?该解决方案对用户而言有什么优缺点?有没有其他需要挖掘的需求点?
把这些问题进行场景化描述出来,问题一一确认完毕,那么这个需求就能确认并纳入到需求池中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需求分析质量,我们可以使用开发工具,快速提高需求分析效率。如CoCode开发云使用GPT技术,通过需求条目化和自动分解子需求功能,将客户需求一键自动生成标准客户故事,并自动导入需求。
而平台的需求分析工具,使用AI,通过需求测试和一致性检测,能够在几分钟内快速分析客户需求缺陷,如歧义、重复、遗漏、不一致和复杂性等问题,精准锁定需求缺陷,从而更高效地修改缺陷,提高客户需求质量。
4、市场及竞品需求
需在深入体验竞品功能后,梳理出其功能清单,体验其模块的功能流程和用户路径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产生的交互点。然后我们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使用场景,梳理可以借鉴竞品的点,需求收集完整后,进行需求管理。
将需求分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然后对于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制定需求版本迭代计划。
在对需求进行排序时,可以使用RICE原则:
Reach(触达):多少用户提出来的
Impact(影响力):对用户的价值有多少
Confidence(信心度):产品经理的信心
Effort(努力):标准化的难度和研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