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在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数据一致性问题,这类问题导致了大量的数据手工梳理、清洗的工作,对于系统的对接以及统计分析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信息化部门的管理者迫切的想通过主数据项目来解决目前的困境。
那么主数据项目的第一个关键决策点在于是否需要主数据平台?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我们可以拿一类主数据来分析,如上图的主数据业务对象。左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主数据无论是数据属性还是实际具体的数据都来自A系统,如果企业内部大部分主数据都是这种模式,我们认为不需要上主数据平台,只需要把相关主数据的管理职责、创建/变更/使用/分发流程及机制、以及主数据的质量评价以及考核指标梳理清楚,并进行对应的系统改造即可。相对应的是右图的主数据,这类主数据的数据属性、具体数据都分别在A和B系统中进行维护,要形成这类主数据的全局视图,就必须由一个统一的系统来提供,也许你会觉得为什么我不能改造后统一在A或者B系统中维护,答案显然是不行,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供应商的采购类属性我们可以在供应链系统中维护,但供应商的财务类属性就不能在供应链系统中产生,原因在于供应链管理的业务是不涵盖财务相关的领域的。所以右图这种情况,是需要建设主数据平台并进行统一的数据采集和分发的。
主数据管理的第二个决策点在于主数据建设模式的选择,主数据管理通常有“集中模式”及“共存模式”两种,对于不同的主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首先有必要先来介绍一下主数据的这两种模式以及区别:
- 集中模式:从业务系统初次抽取主数据到统一的资料库后,由主数据管理平台进行主数据的创建、更新、删除等操作;主数据在主数据管理平台更新后,由主数据管理平台主动推送或业务系统订阅等方式同步主数据的更新至业务系统;
- 共存模式:从业务系统抽取主数据或主数据的引用地址到统一的资料库之后,由业务系统进行主数据的创建、更新、删除等操作;主数据在业务系统更新后,采用定期抽取的方式增量同步至主数据管理平台。
那么对这两种模式该如何决策呢,我们可以根据数据产生源头以及数据维护源头唯一、同一属性/分类唯一、不唯一来构造主数据的建设模式参考矩阵,整体是原则是只要是产生或维护源头存在不唯一的情况则建议采用集中模式。建设模式参考矩阵如下表所示:
以上就是关于主数据建设必要性和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中大型企业来说一般业务都比较复杂,系统众多,管控口径不一致,因为建设主数据系统很有必要且大部分都会采用集中模式建设,也存在集中模式和共享模式暂时共存的情况,但最终都会逐步演进到集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