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靠背协议的定义
背靠背协议,又称背靠背条款,是指在合同中约定付款方的付款时间、金额、方式等以第三方给付付款方为条件的条款。简单来说,就是合同中规定“他给我钱,我才付你钱”。这种条款在建设工程领域尤为常见,例如承包人和分包人在分包合同中约定,承包人在收到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后再向分包人支付工程价款。
(二)背靠背协议的应用场景
背靠背协议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场景:
-
建设工程领域:承包人与分包人约定,以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工程款为前提,承包人再向分包人支付分包款。
-
大宗贸易领域:中间商与上游供应商约定,以下游客户向其支付货款为前提,再向上游供应商支付货款。
-
其他领域:在一些涉及多手交易的合同中,如连环资金拆借等,也会出现背靠背条款。
(三)背靠背协议的法律性质和效力
关于背靠背协议的法律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附条件说:认为背靠背条款是附条件的合同条款,即付款义务的履行以第三方付款为条件。
-
附期限说:认为背靠背条款是附期限的合同条款,即付款义务的履行期限取决于第三方付款的时间。
-
履行期限约定说:认为背靠背条款是对付款义务履行期限的约定,不影响合同整体或付款义务部分的成立与生效。
关于背靠背协议的效力,实践中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
有效说:认为背靠背条款是双方当事人 关于合同价款支付风险负担的自由约定,基于私法自治原则,该约定应当有效。
-
无效说:认为背靠背条款可能导致付款义务的不确定性,损害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当认定为无效。
(四)背靠背协议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
付款方的风险:如果第三方未按时付款,付款方可能会面临资金压力,甚至可能因无法履行付款义务而承担违约责任。
-
收款方的风险:收款方可能会因为付款方与第三方之间的纠纷而无法及时收到款项,影响其资金周转和经营计划。
(五)背靠背协议的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对背靠背条款进行实质性审查,并可能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和公平原则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付款方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法院可能会视为条件已经成就。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8月发布的《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中,否定了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背靠背条款的效力,以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六)总结
背靠背协议在合同领域中是一种常见的条款,其核心在于将付款义务的履行与第三方的付款情况挂钩。虽然这种条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移风险,但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和不确定性。在签订和履行背靠背协议时,双方当事人应当充分考虑可能的风险,并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条款,以避免纠纷的发生。
附录
《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
一、批复的背景和目的
2024年8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法释〔2024〕11号《关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约定以第三方支付款项为付款前提条款效力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背靠背”条款的效力问题进行了明确答复。该批复旨在统一司法审判中对该问题的审判尺度,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
二、批复的主要内容
-
适用主体:批复适用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同纠纷。根据《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的规定,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确定的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大型企业则是指中小企业以外的企业。
-
适用范围:批复适用于建设工程施工、采购货物或者服务等合同类型。具体而言,合同中应包含大型企业以收到上游采购方或业主方等付款作为向下游中小企业给付款项的前提条件。
-
法律效力:批复明确指出,大型企业在建设工程施工、采购货物或者服务过程中,与中小企业约定以收到第三方向其支付的款项为付款前提的,因其内容违反《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第六条、第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认定该约定条款无效。
-
法律后果:在相关条款被认定无效后,付款期限及违约责任的确定应根据合同履行的实际情况和公平原则进行调整。大型企业不得以“背靠背”条款为由拒绝付款,特别是当第三方明显欠缺清偿能力(如破产、被财产保全等)时。
三、批复的影响
-
统一裁判标准:批复的发布统一了司法审判中对“背靠背”条款的审判尺度,为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
保护中小企业权益:批复的出台有利于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因大型企业的优势地位而承担不合理的付款风险,优化了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
-
规范市场交易:批复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促进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四、批复的溯及力
批复的溯及力问题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认为,批复不具有溯及力,仅适用于批复发布后的合同纠纷。对于批复发布前已经签订的合同,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否则不适用该批复。
总结
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批复对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背靠背”条款效力问题进行了明确,旨在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条款无效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