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等级是衡量汽车自动化程度的标准,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分级标准,将自动驾驶分为 0 到 5 级,各级别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类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的职责分配上。以下是各级别的详细介绍:
0 级:无自动化(No Automation)
- 特点:人类驾驶员完全掌控车辆的所有操作,包括转向、加速、制动等,车辆上配备的一些辅助系统,如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只是在特定情况下提供有限的辅助,不会主动控制车辆的行驶。
- 举例:普通的手动挡或自动挡汽车,没有任何自动驾驶相关的功能,驾驶员需要时刻关注路况并进行操作。
1 级:驾驶辅助(Driver Assistance)
- 特点:车辆具备一项或多项单项自动化功能,主要是提供转向或加速/制动方面的辅助,但不能同时进行。驾驶员仍然需要时刻监控路况并对车辆的安全负责。
- 举例:定速巡航功能,驾驶员可以设定一个固定的车速,车辆会自动保持该速度行驶,但驾驶员仍需控制方向盘和处理其他路况;还有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它可以帮助车辆保持在车道内行驶,但驾驶员需要负责加速、制动和应对其他交通情况。
2 级:部分自动化(Partial Automation)
- 特点:车辆能够同时实现转向和加速/制动的自动化控制,即所谓的“组合式功能”。然而,驾驶员必须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随时准备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 举例:特斯拉的 Autopilot 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 2 级自动驾驶。它可以实现自动跟车、车道保持和自动变道等功能,但驾驶员的手不能长时间离开方向盘,需要时刻监控车辆的行驶状态。
3 级:有条件自动化(Conditional Automation)
- 特点:在特定的条件下(如特定的道路、天气和交通状况),车辆可以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驾驶员不需要时刻监控路况,但必须能够在系统发出请求时及时接管车辆。
- 举例: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且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它可以自动完成加速、制动、转向和车道变换等操作。如果遇到系统无法处理的情况,如前方道路施工或恶劣天气,系统会向驾驶员发出接管请求。
4 级:高度自动化(High Automation)
- 特点:在特定的运行设计域(ODD)内,车辆可以完全自主地完成所有驾驶任务,无需驾驶员的干预。即使驾驶员不响应系统的接管请求,车辆也能安全地停车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 举例:一些特定区域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如在封闭园区、机场内部或特定的城市道路上,车辆可以自动行驶、停车和应对各种交通情况,乘客只需设定目的地即可。
5 级:完全自动化(Full Automation)
- 特点:车辆可以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无需人类驾驶员的参与。车辆没有方向盘、油门和刹车踏板等手动控制装置,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路况和交通场景。
- 举例:理论上,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在全球任何道路上自由行驶,无论是城市街道、乡村公路还是山区道路,都能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任务。
综上所述,随着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车辆的自动化程度逐渐增强,人类驾驶员的参与度逐渐降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车辆处于 2 级或以下的自动驾驶水平,而 4 级和 5 级的自动驾驶仍面临技术、法规和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