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st 链表的使用+模拟实现

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一、list的简介

二、list的使用方法

三、list的模拟实现

1.基本框架:

2.迭代器实现

3.常用接口实现

四、完整代码

总结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C++【STL】容器中的 list,包括接口说明和模拟实现。其中讲解了迭代器功能上的分类,让你了解为何 list 要实现这个接口。


一、list的简介

  • list就是链表,对应我们在C语言数据结构中学的带头双向循环链表。
  • 既然是链表,那么它在内存中就是不连续的,数据由节点组成。

  • list为模版类,创建时需要传数据类型类型。

我们接着前面 string 和 vector 继续讲解,因为STL中容器的使用方法很相似,因此我写的比较简洁:


二、list的使用方法

1.list 的构造

常用构造:

构造函数接口说明
list (size_type n, const value_type& val = value_type())构造的list中包含n个值为val的 元素
list()构造空的list
list (const list& x)拷贝构造函数
list (InputIterator first, InputIterator last)用迭代器[first, last)区间中的元素构造 list
list (initializer_list<value_type> il)用initializer_list构造

简单演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1)list<int> l1(8, 6);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2)vector<int> v({ 1,2,3,4,5,6,7,8 });list<int>l2(v.begin(), v.end());for (auto e : l2){cout << e << " ";}cout << endl;//(3)list<int> l3({ 1,2,3,4,5,6 });for (auto e : l3){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2.list的迭代器、list遍历

迭代器:

  • 用法和 string、vector 一样,不赘述。

遍历方式:

(1)迭代器和范围for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 9, 8, 7, 6, 5, 4, 12 });//迭代器遍历auto it = l1.begin();while (it != l1.end()){cout << *it << " ";++it;}cout << endl;//范围for,支持迭代器就支持范围for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注意:因为 [ ] 对于链式结构的数据来说,效率不高,因此 list 并没有重载 [ ]


3.常见方法

函数声明接口说明
size()返回list中有效节点的个数
empty()检测list是否为空,是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front()返回list的第一个节点中值的引用
back()返回list的最后一个节点中值的引用
push_front (const value_type& val)在list首元素前插入值为val的元素
pop_front()删除list中第一个元素

push_back (const value_type& val)

在list尾部插入值为val的元素
pop_back()删除list中最后一个元素
emplace_back (Args&&... args)模版函数,与push_back大致相同,具体区别下面在讲
insert在list position 位置中插入值为val的元素
swap交换两个list中的元素
clear清空list中的有效元素

简单演示:

(1)size、empyt、front、back、push_front、pop_front、pop_back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 1,2,3 });l1.push_front(88);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cout << "size: " << l1.size() << endl;cout << "empty: " << l1.empty() << endl;cout << "front: " << l1.front() << endl;cout << "back: " << l1.back() << endl;l1.pop_back();l1.pop_front();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 因为list是链式结构,所以头插头删是没有效率消耗的。


(2)push_back 和 emplace_back 的区别

  • 首先 emplace_back 是一个模版函数

 用法异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struct Pos
{int _row;int _col;Pos(int row = 0, int col = 0):_row(row),_col(col){}
};int main()
{list<Pos> l1;list<Pos> l2;Pos p;//push_back支持:l1.push_back(p);l1.push_back(Pos(1, 2));//匿名对象l1.push_back({ 1,2 });//大括号//emplace_back支持:l2.emplace_back(p);l2.emplace_back(Pos(1, 2));l2.emplace_back(1, 2);//支持直接传参l2.emplace_back(1);//支持直接传参return 0;
}
  •  简单说:push_back 支持大括号传参
  • emplace_back 支持直接传参


(3)insert、erase、迭代器失效问题

在 vector 中,我们接触了迭代器失效的问题,而在 list 中,迭代器失效只会出现在 erase 中

  • list中,insert 插入数据迭代器不失效的原因就是,pos 指向的节点没有改变,因为 list 是链式结构,不存在扩容以及原空间销毁等问题。insert(1)的返回值是新节点的迭代器。
  • 而在 erase 中,删除节点就等于将迭代器指定的空间销毁,因此 erase 的返回值是被删除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演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插入auto it = l1.insert(l1.begin(), 22);cout << *it << endl;//迭代器没有失效l1.insert(l1.end(), 33);l1.insert(l1.end(), 44);l1.insert(l1.end(), 55);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cout << endl;//删除,我们可以借助 find 函数来找到需要删除的节点auto del = find(l1.begin(), l1.end(), 44);del = l1.erase(del);//迭代器失效,需要更新迭代器cout << *del << endl;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4.特有方法

函数声明接口说明
splice将另一个list对象中的元素拿出来插入到自己元素中。
remove删除指定元素
unique删除 list 中重复值,需先排序
merge合并两个链表,被合并的链表会变为空,合并前两个链表需先排序
sort链表特供的排序
reverse逆置

(1)sort排序 和 迭代器分类

通过前面 string 和 vector 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们两个都没有提供 sort 接口,而是直接使用算法库中的 sort。那么为什么 list 要提供 sort 接口?这里就涉及迭代器分类的问题了。

  •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算法库中的 sort 的参数列表,迭代器的名字带有随机的字样。这里的命名其实就提示了使用者该函数需要的迭代器类型了。
  • 还有一个原因是 list 需要自己实现 sort 的:
  • 我们在 sort 的定义中大致可以看出,算法库中的 sort 为了计算排序元素的个数其实通过地址相减得到的,这对于连续型存储空间的容器来说确实可以,但是 list 是链式结构,因此 list 不能使用算法库中的 sort 来进行排序。
<1.1>迭代器分类

按使用上分类:

  • 使用上分类就是我在 string 中讲到的 普通迭代器、const迭代器、反向迭代器等。这是我们按照使用上进行分类的。

按功能性分类:

  1. 单向迭代器:只支持++,比如 forward_list(单链表)
  2. 双向迭代器:支持++、--,比如 list(双链表)
  3. 随机迭代器:支持++、--、+、-,比如 string,vector

从官方文档中也能看到每个容器的迭代器类型:

例如:vector(随机迭代器)

例如:list(双向迭代器)

例如:forward_list(单向迭代器)


  • 所以算法库中 sort 的参数名其实就暗示了只有随机迭代器才能使用。
  • 当然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如果一个函数只支持双向迭代器,那么其实随机迭代器也可以使用,我们记住: 随机迭代器 > 双向迭代器 > 单向迭代器,类似包含的关系,如果一个接口支持单向迭代器,那么双向和随机迭代器也可以使用,但如果只支持随机,那么单向和双向都不能使用

例如1:算法库中的 reverse 逆置方法

  • 算法库中的 reverse 显示支持双向迭代器,那么 list 其实是可以直接使用算法库中的 reverse,那么为什么还要自己实现一个 reverse,关于这一点应该是效率问题。

例如2:算法库中的 find 接口

  • 这里显示的迭代器名称其实是可读迭代器,这涉及另外一种分类,但是其实 find 按功能是支持单向迭代器的,也就是 单向、双向、随机迭代器都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查找元素的。

<1.2>对比sort排序效率: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list>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srand((unsigned int)time(0));const int N = 1000000;vector<int> v1;list<int> l1;for (size_t i = 0; i < N; i++){v1.push_back(rand());l1.push_back(v1[i]);}int begin1 = clock();sort(v1.begin(), v1.end());int end1 = clock();int begin2 = clock();l1.sort();int end2 = clock();cout << "vector_sort: " << end1 - begin1 << endl;cout << "list_sort: " << end2 - begin2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 我们可以看到,排一百万个数据时,list 比 vector 多花了3倍多的时间。
  • 所以效率上,list 的 sort 是比不上算法库的 sort 的 

我们可以试着将 list 的数据拷贝到 vector 进行排序,然后再拷回 list,看看效率如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clude <list>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srand((unsigned int)time(0));const int N = 1000000;vector<int> v;list<int> l1;list<int> l2;for (size_t i = 0; i < N; i++){l1.push_back(rand());}l2.assign(l1.begin(), l1.end());//assign用于重新赋值int begin1 = clock();v.assign(l1.begin(), l1.end());sort(v.begin(), v.end());l1.assign(v.begin(), v.end());int end1 = clock();int begin2 = clock();l2.sort();int end2 = clock();cout << "list_vector_sort_list: " << end1 - begin1 << endl;cout << "list_sort: " << end2 - begin2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 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list 的 sort 效率甚至比不上,list 拷贝给vector排再拷回来的效率。所以我们一般不直接使用 list 的 sort 进行排序,因为效率不高,除非数据量少,一般我们还是拷贝给 vector 进行排序,毕竟连续型空间排序优势很大。


(2)splice、remove、unique、merge 和 reverse 演示

splice:

  • (1)将 x 的全部数据插入到自己的 pos 位置,x 中的数据将会清除
  • (2)将 x 中 i 位置的数据插入到自己 pos 位置,x 中该数据会删除
  • (3)将 x 中的一段迭代器区间的内容插入到 pos 位置,x 中这些数据会删除

简单演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 1,2,3,4,5 };list<int> l2{ 6,7,8,9,10 };auto it = find(l2.begin(), l2.end(), 8);l1.splice(l1.begin(), l2, it);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for (auto e : l2){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uinque、merge:

  • 这两个的第二个重载都涉及仿函数,仿函数下篇再讲
  • 注意这两个接口使用前,需要先将数据排成有序的。

简单演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 5,8,3,3,1,2,2,8 };list<int> l2({ 4, 4, 9, 9, 9, 6, 6, 5 });l1.sort();l2.sort();l1.unique();//删除重复项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l2.unique();//删除重复项for (auto e : l2){cout << e << " ";}cout << endl;l1.merge(l2);//合并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for (auto e : l2){cout << e << " ";}cout << "没了"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reverse、remove:

  • remove 只要知道元素内容就能删除

演示: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include <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list<int> l1({ 1,2,3,4,5 });l1.remove(2);//删除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l1.reverse();//逆置for (auto e : l1){cout << e << " ";}cout << endl;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小结:

  • list常用方法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关系运算等,这些比较简单就不一一演示了
  • 接下来我们就模拟实现 list。


三、list的模拟实现

我们不完全模拟,主要实现出 list 常用的接口,加强印象和使用。

1.基本框架:

namespace txp
{//定义节点template<class T>struct list_node{T _data;list_node<T>* _next;list_node<T>* _prev;list_node(const T& x = T()):_data(x),_next(nullptr),_prev(nullptr){}};//链表template<class T>class list{typedef list_node<T> Node;//节点public://初始化void empty_init(){_head = new Node();_head->_next = _head;_head->_prev = _head;_size = 0;}//默认构造list(){empty_init();}private:Node* _head;size_t _size;};
}

节点: 

  • 首先,依然需要命名空间来与库里的list区分
  • 然后,定义节点,我们之前学过链表,链表是由一个个节点连接组成的,既然是双向带头循环链表,那么就有三个成员变量,存储数据的_data,存储下一个节点地址的_next,存储上一个节点的地址_prev。
  • 节点 list_node 需要写成模版类,模版参数即是存储数据的类型,然后我们需要手动写一个默认构造,将成员初始化。
  • 注意:你可能想知道为啥 list_node 要用 struct 进行定义,这里简单说一下。

使用 struct 定义节点的原因:

  • 在学习c++类时,我们知道 c++ 中 struct 和 class 的区别,其实大致上没有区别,c++中 struct 也能定义类。
  • 唯一的区别就是如果不加访问限定符,struct 的成员默认是公有的,而 class 不加访问限定符则成员默认是私有的。
  • 然后行业内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假如类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写成公有的,那么就用 struct 进行定义,反之则使用 class 进行定义。
  • 因为 list_node 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被频繁的访问,所以 list_node 成员全部为公有成员,故而不加访问限定符,直接使用 struct 进行定义。

链表:

  • 链表有两个成员变量,一个是头结点 _head,另一个是记录节点个数的 _size。
  • 头结点的类型由节点类决定,因此对节点类进行重命名,这里重命名到链表类中,其实相当于将节点类设置为链表的内部类了,并且重命名在 public 的上面,这样节点就是私有的,对外部来说无法访问。
  • 链表的初始化先写到一个函数 empty_init 中,不直接写在构造函数中,是因为构造有很多,为了避免重复写就直接写成一个函数给构造函数调用。
  • 初始化:因为是双向带头循环链表,因此头结点是不储存数据的,也就是哨兵位。然后_next 和 _prev 指针初始化时需要指向自己,这样才算是循环链表。


 

2.迭代器实现

在 string 和 vector 的模拟实现中,迭代器是直接对指针进行重命名的,这样迭代器++、--就能遍历数据了,但是在 list 中,这种方法行不通,因为链表的存储结构是不连续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实现迭代器呢?

  • 其实之前我们就能发现迭代器很像指针,但我们不能说它就是指针,其实它是对指针的一种封装,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之一就是封装,为什么要封装,就是为了通用性,在STL中,迭代器是通用的功能,都叫一个名字,但其实底层实现不一样。
  • 对于 list 来说,想要实现迭代器就需要对指针进行封装,封装成一个类,在类中重载 ++、--等操作符,对于迭代器来说,++就是走到下一个数据,那么链表要实现这样的效果,就是将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
  • 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实现出 list 的迭代器
//定义迭代器
template<class T, class Ref, class Ptr>
struct list_iterator
{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list_iterator<T, Ref, Ptr> Self;Node* _node;list_iterator(Node* node):_node(node){}Ref operator*(){return _node->_data;}Ptr operator->(){return &_node->_data;}//前置++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his;}//前置--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his;}//后置++Self operator++(int){Self tmp(*this);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mp;}//后置--Self operator--(int){Self tmp(*this);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mp;}//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s){return _node != s._node;}//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s){return _node == s._node;}
};
  • 首先,迭代器的全部功能都需要公开,因此直接写成 struct 类。
  • 迭代器只要一个成员变量 _node,也就是节点指针。
  • 然后你会发现迭代器有3个模版参数,这其实是一种巧妙的设计,我们模拟迭代器时一般只模拟两个迭代器:普通迭代器和const迭代器。这两个迭代器在解引用返回值上有差别,const 迭代器解引用返回的是 const 修饰的数据,不能修改。因此,如果只有一个模版参数用来替换数据类型时,那么对于这两个迭代器就需要手动写两个迭代器类了。
  • 为了避免再手动写一个高度相似的迭代器类,因此另加两个参数 Ref 和 Ptr。

然后我们在链表中传递不同参数就能得到两种迭代器了:

//链表
template<class T>
class list
{typedef list_node<T> Node;//节点
public: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迭代器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const迭代器

(注意:迭代器重命名在 public 下方,迭代器需要被外部访问)

其实这样重命名后,编译器会根据模版自动生成两份迭代器类,只是减少了我们的代码量,将本来应该我们写两份迭代器类的工作交给了编译器。 

Ref 和 Ptr 只用于解引用操作符* 和 ->中:

  • *的重载函数就是返回对应节点的 _data 即可。
  • ->的重载函数就需要返回对应节点 _data 的地址了,写法就是前面加个取地址符

关于其他的运算符重载:

  • 如前置++、--,其实就是将节点指针移动到下一个节点或者上一个节点即可,后置同理只不过返回的是修改前的地址。
  • 另外需要重载的就是 != 和 == 了,!= 就是为了支持我们迭代器遍历,==有时候需要用到。


 

3.常用接口实现

(1)迭代器

//链表template<class T>class list{typedef list_node<T> Node;//节点public: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迭代器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const迭代器iterator begin(){return iterator(_head->_next);}iterator end(){return iterator(_head);}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_next);}const_iterator end() const{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
  • begin() 就是头结点的下一个节点
  • end() 就是头结点了


(2)insert

//insert
iterator insert(iterator pos, const T& val)
{Node* cur = pos._node;Node* prev = cur->_prev;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cur->_prev = newnode;newnode->_next = cur;prev->_next = newnode;newnode->_prev = prev;++_size;return iterator(newnode);
}
  • 直接看示意图:
  • 最后需要返回新节点的指针。


(3)push_back、push_front

  • 我们先实现了insert,那么这两个就可以直接复用insert了

//尾插
void push_back(const T& x)
{//复用写法insert(end(), x);
}//头插
void push_front(const T& val = T())
{insert(begin(), val);
}


(4)erase

//erase
iterator erase(iterator pos)
{assert(pos != end());Node* del = pos._node;Node* next = del->_next;Node* prev = del->_prev;next->_prev = prev;prev->_next = next;delete del;del = nullptr;--_size;return iterator(next);
}
  • 先改变待删节点的前后节点指向,最后删除。
  • 注意,不能删除头结点,使用assert进行断言
  • 最后需要返回被删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的迭代器


(5)pop_back,pop_front

同样,当我们实现了erase后,就可以直接复用

//尾删
void pop_back()
{erase(--end());
}//头删
void pop_front()
{erase(begin());
}
  • 注意尾删需要--end(),因为end()返回的是头结点。


(6)size、swap,clear、析构和更多的构造

//size
size_t size()
{return _size;
}//交换
void swap(list<T>& tmp)
{std::swap(_head, tmp._head);std::swap(_size, tmp._size);
}//赋值运算符重载
list<T>& operator=(list<T> lt)
{swap(lt);return *this;
}//clear
void clear()
{auto it = begin();while (it != end()){it = erase(it);}
}//析构
~list()
{clear();delete _head;_head = nullptr;
}//n个val构造
list(size_t n, const T& val = T())
{empty_init();for (size_t i = 0; i < n; i++){push_back(val);}
}//initializer_list构造
list(std::initializer_list<T> il)
{empty_init();for (auto& e : il){push_back(e);}
}//拷贝构造
list(const list<T>& lt)
{empty_init();for (auto& e : lt){push_back(e);}
}
  • 这里面需要注意的就是 swap 的操作,swap 本身是通过调用算法库中的swap交换两个list对象的指针和 _size 实现的。
  • swap 配合赋值运算符重载,能极大简化代码,这里就是函数参数使用传值传参,这样参数相当完成了拷贝,将参数与自己调换就完成了赋值。
  • clear 删除元素,配合析构也能简化代码。
  • 其他的就很好理解了,不再赘述

全局的 swap:

//全局的swap
template<class T>
void swap(list<T>l1, list<T>l2)
{l1.swap(l2);
}
  •  全局的 swap 存在主要是怕调用到算法库中的 swap,官方的文档中也有实现两个swap。
  • 这样一来,当我们不用 对象. 去调用swap,而是直接调用 swap 也能高效的调换两个list对象了


  • 关于 list 模拟就实现这么多,当然剩下的你如果有想法可以自己试着实现。


四、完整代码

#pragma once
#include <assert.h>namespace txp
{//定义节点template<class T>struct list_node{T _data;list_node<T>* _next;list_node<T>* _prev;list_node(const T& x = T()):_data(x),_next(nullptr),_prev(nullptr){}};//定义迭代器template<class T, class Ref, class Ptr>struct list_iterator{typedef list_node<T> Node;typedef list_iterator<T, Ref, Ptr> Self;Node* _node;list_iterator(Node* node):_node(node){}Ref operator*(){return _node->_data;}Ptr operator->(){return &_node->_data;}//前置++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his;}//前置--Self& operator--(){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his;}//后置++Self operator++(int){Self tmp(*this);_node = _node->_next;return tmp;}//后置--Self operator--(int){Self tmp(*this);_node = _node->_prev;return tmp;}//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s){return _node != s._node;}//重载==bool operator==(const Self& s){return _node == s._node;}};//链表template<class T>class list{typedef list_node<T> Node;//节点public:typedef list_iterator<T, T&, T*> iterator;//迭代器typedef list_iterator<T, const T&, const T*> const_iterator;//const迭代器iterator begin(){return iterator(_head->_next);}iterator end(){return iterator(_head);}const_iterator begin() const{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_next);}const_iterator end() const{return const_iterator(_head);}//初始化void empty_init(){_head = new Node();_head->_next = _head;_head->_prev = _head;_size = 0;}//默认构造list(){empty_init();}//n个val构造list(size_t n, const T& val = T()){empty_init();for (size_t i = 0; i < n; i++){push_back(val);}}//initializer_list构造list(std::initializer_list<T> il){empty_init();for (auto& e : il){push_back(e);}}//拷贝构造list(const list<T>& lt){empty_init();for (auto& e : lt){push_back(e);}}//析构~list(){clear();delete _head;_head = nullptr;}//sizesize_t size(){return _size;}//赋值运算符重载list<T>& operator=(list<T> lt){swap(lt);return *this;}//交换void swap(list<T>& tmp){std::swap(_head, tmp._head);std::swap(_size, tmp._size);}//clearvoid clear(){auto it = begin();while (it != end()){it = erase(it);}}//尾插void push_back(const T& x){//原始写法/*Node* new_node = new Node(x);Node* tail = _head->_prev;tail->_next = new_node;new_node->_prev = tail;_head->_prev = new_node;new_node->_next = _head;*///复用写法insert(end(), x);}//头插void push_front(const T& val = T()){insert(begin(), val);}//尾删void pop_back(){erase(--end());}//头删void pop_front(){erase(begin());}//insertiterator insert(iterator pos, const T& val){Node* cur = pos._node;Node* prev = cur->_prev;Node* newnode = new Node(val);cur->_prev = newnode;newnode->_next = cur;prev->_next = newnode;newnode->_prev = prev;++_size;return iterator(newnode);}//eraseiterator erase(iterator pos){assert(pos != end());Node* del = pos._node;Node* next = del->_next;Node* prev = del->_prev;next->_prev = prev;prev->_next = next;delete del;del = nullptr;--_size;return iterator(next);}private:Node* _head;size_t _size;};//全局的swaptemplate<class T>void swap(list<T>l1, list<T>l2){l1.swap(l2);}
}


总结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感谢支持!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hkb.cn/news/23520.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长河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2. EXCEL中函数和公式《AI赋能Excel》

欢迎来到滔滔讲AI。今天我们来学习和讨论下函数和公式是什么&#xff0c;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2、AI赋能EXCEL-函数和公式 一、什么是函数 首先&#xff0c;我们来了解一下函数。函数是Excel中预定义的计算工具&#xff0c;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进行各种计算。 …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教室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点击链接获取Keil源码与Project Backups仿真图&#xff1a;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64505944/90419908?spm1001.2014.3001.5501 C16 部分参考设计如下&#xff1a; 摘 要 本项目的智能教室灯光控制系统通过合理的软硬件设计&#xff0c;有效地提升了教室…

商业化运作的“日记”

晴&#xff0c;2025年2月24日 看到这张图&#xff1a; 将其放大&#xff1a; 建立表格&#xff1a; 原话翻译一些点市场中的万物现出本相&#xff0c;无非世人的需求有需求才有市场商品交换需求交换⇆孕育平台产品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经济价值/增…

Matlab R2024B软件安装教程

一、新版本特点 MATLAB R2024B版本带来了众多新特性和改进&#xff0c;旨在提升用户的内容创作体验和工程效率。以下是该版本的一些主要特点&#xff1a; 1. 性能提升和优化&#xff1a;R2024B版本在性能上进行了显著优化&#xff0c;无论是在提问、回答问题、发布新技巧还是…

本地部署AI模型 --- DeepSeek(二)---更新中

目录 FAQ 1.Failed to load the model Exit code: 18446744072635812000 FAQ 1.Failed to load the model Exit code: 18446744072635812000 问题描述&#xff1a; &#x1f972; Failed to load the model Error loading model. (Exit code: 18446744072635812000). Unkn…

项目一 - 任务3:搭建Java集成开发环境IntelliJ IDEA

本次实战任务通过搭建 Java 集成开发环境 IntelliJ IDEA&#xff0c;深入体验了 Java 开发的全流程。从安装 IntelliJ IDEA 到配置开发环境&#xff0c;再到创建 Java 项目、包和类&#xff0c;每一步都为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编写简单的 Java 程序&#xff0c;如 Welcome …

【uni-app】对齐胶囊容器组件

代码碎片 <template><div><view :style"{ height: ${statusBarHeight}px }"></view><viewclass"":style"{height: ${menuButtonHeight menuButtonPadding * 2}px,width: ${menuButtonInfo.left}px,}"><slot …

OpenCV(8):图像直方图

在图像处理中&#xff0c;直方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xff0c;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图像的像素分布情况。通过分析图像的直方图&#xff0c;我们可以进行图像增强、对比度调整、图像分割等操作。 1 什么是图像直方图&#xff1f; 图像直方图是图像像素强度分布的图形表示&am…

攻防世界 Reversing-x64Elf-100

进入题目&#xff0c;先下载附件 将下载好的RE文件拖入ExeinfoPE查看&#xff0c;有无壳 “Diagnose” 一栏的信息 “NOT WIN EXE -o - ELF executable [64bit obj. Exe file - CPU: AMD x86” 可知&#xff0c;这是一个 ELF 格式的可执行文件&#xff08;通常用于 Linux 系统…

【C】堆的应用1 -- 堆排序

之前学习了堆&#xff0c;堆的一棵以顺序结构存储的完全二叉树&#xff0c;堆本身又氛围大根堆和小根堆&#xff0c;假设以大根堆为例&#xff0c;由于堆顶部元素是一棵二叉树里面最大的元素&#xff0c;所以如果每次都取堆顶的元素&#xff0c;那么取出的元素就是一个降序排列…

CentOS 7配置YOLOv8环境指南:无显卡版教程 - 幽络源

看本篇教程前请确保Centos7系统已安装配置Python3环境&#xff0c;参考幽络源上一篇文章>CentOS 7安装Python3环境详细指南&#xff1a;从源码编译到PIP配置 步骤1&#xff1a;建立python虚拟环境项目 在home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新建虚拟环境python项目 python3 -m venv y…

Confluence知识库管理系统安装步骤(Windows版本)

我们介绍的是安装7.15.1以下版本的安装方式,8.0以上的安装方式暂不支持。 如果你要安装8.0以上的版本,请参考本文末尾的附录中提供的相关网址。 首先我们安装之前需要准备安装所需文件以上文件可以在这里下载:【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Elegant_Kevin/90412040】…

Uniapp 开发中遇到的坑与注意事项:全面指南

文章目录 1. 引言Uniapp 简介开发中的常见问题本文的目标与结构 2. 环境配置与项目初始化环境配置问题解决方案 项目初始化注意事项解决方案 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案 3. 页面与组件开发页面生命周期注意事项示例代码 组件通信与复用注意事项示例代码 样式与布局问题注意事项示例代码…

学习笔记--电磁兼容性EMC

一、基本概念 电磁兼容性&#xff08;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xff0c;EMC&#xff09;是电子电气设备在特定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xff0c;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其核心目标是确保设备在共享的电磁环境中既能抵抗干扰&#xff0c;又能避…

Unity百游修炼(2)——Brick_Breaker详细制作全流程

一、项目简介 Brick Breaker 是一款经典的打砖块游戏&#xff0c;本次案例将使用 Unity 引擎来实现该游戏的核心功能。 游戏画面如下&#xff1a; Brick_ breaker 二、项目结构概览和前期准备 &#xff08;1&#xff09;在 Unity 项目视图中&#xff0c;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重要…

Java基础常见的面试题(易错!!)

面试题一&#xff1a;为什么 Java 不支持多继承 Java 不支持多继承主要是为避免 “菱形继承问题”&#xff08;又称 “钻石问题”&#xff09;&#xff0c;即一个子类从多个父类继承到同名方法或属性时&#xff0c;编译器无法确定该调用哪个父类的成员。同时&#xff0c;多继承…

算法题(77):数组中的第k个最大元素

审题&#xff1a; 需要我们在时间复杂度O(n)的前提下找到数组中第k个最大元素 思路&#xff1a; 方法一&#xff1a;建堆实现 首先写一个dowmset函数&#xff0c;实现对第i个索引位置的向下调整。然后创建build函数&#xff0c;利用dowmset实现向下调整建堆&#xff0c;再根据k…

PCIe学习笔记1:PCIe体系架构——PCIe简介

目录 一、PCIe简介 1.1 串行传输 1.1.1 相对于并行传输的优化 1.1.2 带宽计算 1.1.3 差分信号传输 1.1.4 基于数据包的传输协议 1.2 PCIe的系统拓扑结构 1.2.1 根组件&#xff08;Root Complex&#xff0c;RC&#xff09; 1.2.2 上行端口与下行端口 1.2.3 交换机与桥 …

一天记20个忘10个之4:man

据说&#xff0c;给你一个支点&#xff0c;你就能撬起地球。 那好&#xff0c;今天&#xff0c;我给你一个 man&#xff0c;如果你能完成记20个忘10个的任务&#xff0c;你就真的很 man 了。 零、热身 young manold manmedical man 一、man之复合词 1.1 man复合词 chairm…

SpringBoot之自定义简单的注解和AOP

1.引入依赖 <!-- AOP依赖--> <dependency><groupId>org.aspectj</groupId><artifactId>aspectjweaver</artifactId><version>1.9.8</version> </dependency>2.自定义一个注解 package com.example.springbootdemo3.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