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一)-基础知识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二)-目标识别定位模块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三)-部署至机器人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四)-代码解析之启动识别模块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五)-代码解析之修改声呐参数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六)-代码解析之目标截图并传输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七)-代码解析之录制数据包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八)-代码解析之各模块通信
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九)-声呐驱动
开发了多波束前视声呐目标识别定位模块后,自然期待能将声呐部署至AUV,实现AUV对目标的抵近观测。原本规划着定位模块不仅能将目标定位信息提供给AUV进行辅助导航,还能借助水声通信模块在水面实现在水面开关声呐及调节声呐参数,开关目标识别模块,传输目标图像向观测者展示,录制目标数据包以进行模型训练等。在先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前视声呐目标定位只能提供目标距离及水平开角信息,而缺少垂直开角的信息,所以使用前视声呐定位是无法得到目标物具体坐标信息的,只能起辅助作用。
先前的文章已经介绍了声呐目标识别及定位模块,在部署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比较关键的有三个。首先是目标识别模块需要GPU算力板,算力板尺寸必须满足AUV布局的需求限制,同时要考虑散热的问题;再者声呐的驱动及目标识别模块都是在ubuntu下使用ROS/ROS2进行开发,而AUV的导航模块是性能普通的工控机,还是特制的系统,使用水声通信模块必须借助工控机做中继,只能考虑其它通信方式;最后水声通信的带宽非常低,是比较难满足图片传输的条件的。
虽然接到任务时时间紧需求多任务重,鼓捣了一段时间还是开发出了一个小小的demo。不过开发完后整个项目都没有了,所以也没有部署至AUV进行下水测试,最终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了。最近整理资料时在角落里发现了这些东西,虽然我也觉得整个框架粗糙且暴力,不尽如人意,但想着水下圈子这么小,资料这么少,把这个demo开源也许能为一些水下爱好者的研究开发提供一条不同的思路吧,同时也算是把这些工作做一个归档,日后可以查阅。
项目github地址:GitHub - cabinx/yolov5_humble_fls_tcp: yolov5_humble_fls with tcp/ip transmission
接下来处理上文提及的三个问题。首先综合考虑尺寸和算力后选择了NVIDIA XAVIER开发板,在密闭的舱段内散热的问题倒是没有啥好办法。再者XAVIER板和AUV的工控机之间通过TCP/IP通信,约定好协议就好。最后关于目标图片,只截取目标部分的图片,然后压缩编码传输,以满足水声通信的限制。
整个软件的框架如下图。
在XAVIER板上center_server起一个处理中心的作用。其接收AUV工控机下发的指令信息,并转发给相应各个模块。同时接收各个模块的数据,封装后发送给AUV工控机。yolov5_humble_fls是目标识别模块,和之前的识别模块相比主要添加了TCP通信模块和截图封装传输模块。sonar_node是声呐驱动模块,当时选择的是Oculus m750d这款声呐。control center是指令转换模块,将auv下发的指令解包转换为shell指令以执行相应任务,非常粗暴,并不是非常推荐,只是当时简单地想着怎么简单怎么来。
在工控机上auv_server也起信息中转的作用,接收水面指令转发给XAVIER板,同时接收XAVIER板数据转发给水面,但是需要根据协议解包目标数据以辅助导航。还有一个client test模块,是我用来模拟水面发送指令的测试模块。
水声通信模块我没接触在此就不讨论了,但只要知道协议无非是在auv server上再添加相应的编解码。
框架原先我是在ROS Neotic下写的,测试时Oculus 750d声呐通过网线和XAVIER板连接,然后用我的台式机模拟AUV的工控机,直接用一根网线连接,测试基本实现了各个功能。现在我用ROS2 humble大致重新整理了一遍,测试就只在我的台式机测试了,台式机既模拟XAVIER板,又模拟AUV工控机。此外我手头上已经没有声呐进行测试了,所以声呐驱动模块我就没有在ROS2重新整理,以后我会将之前写的ROS版本的上传至github,该版本是测试过是能正常接收发布声呐数据的。
目前只能使用离线数据包进行测试,将声呐数据包下载至bag文件夹下,启动auv_server.py,center_sever.py,control_center.py。然后通过client_test.py脚本进行测试。后续我会通过几个例子介绍整个框架的信息流。
python3 client_test.py 1 1 #启动识别模块
python3 client_test.py 5 1 #播放离线数据包
python3 client_test.py 7 1 #对识别到的目标截图传输
python3 client_test.py 8 1 #开始录制数据包
python3 client_test.py 9 1 #结束录制数据包
python3 client_test.py 6 1 #结束播放离线数据包
python3 client_test.py 2 1 #结束识别模块python3 client_test.py 3 1 #启动声呐模块
python3 client_test.py 4 1 #关闭声呐模块python3 client_test.py 11 1/2 #切换声呐高低频,1为低频,2为高频
python3 client_test.py 12 100 #设定声呐gamma correction值为100
python3 client_test.py 13 20 #设定声呐量程为20m
python3 client_test.py 14 50 #设定增益为50
python3 client_test.py 15 1500 #设定声速为1500
python3 client_test.py 16 25 #设定盐度为25
当时还想过实际应用中把这些指令做个图形界面的话将会方便不少,现在暂时不需要了。
当初ROS1版本时测试时,台式机及XAVIER板的系统均为Ubuntu20.04,ROS版本为Neotic;ROS2版本测试时,台式机版本为Ubuntu22.04,ROS版本为Humble。
ROS1 Neotic版本测试视频:
yolov5-ros1-test
整理后ROS2 Humble版本测试视频:
yolov5-sonar-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