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S系统基本概念
PACS,全称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中文意为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它是应用于医院影像科室的一种系统,主要任务是把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包括核磁,CT,超声,各种X光机,各种红外仪、显微仪等设备产生的图像)通过各种接口(模拟,DICOM,网络)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当需要的时候在一定的授权下能够很快的调回使用,同时增加一些辅助诊断管理功能。
PACS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影像采集、影像传输、影像存储和管理、影像影像工作站进行阅读四个流程。临床上,PACS系统流程从患者在登记台登记检查开始,然后患者进入检查室,技师进行检查,采集影像数据,将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上传至PACS网,影像医师通过PACS调阅图像并书写报告,最后将PACS的图文报告归档。
PACS系统改变了传统图像保存和传递方式,成本低,保存时间长,方便图像的存取,使影像医师和临床医师能够随时读取影像资料。此外,PACS系统还可以帮助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因为数字化使得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调阅影像成为可能,比如借片和调阅病人以往病历等。原来需要很长周期和大量人力参与的事情现只需轻松点击即可实现,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PACS系统是一个集影像采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诊断、报告、归档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PACS系统业务流程
PACS系统,全称为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是现代医疗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从病人挂号登记到影像诊断报告生成的全过程,实现了医学影像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以下是PACS系统的业务流程:
1. 登记与预约
病人首先在医院信息系统(HIS)中进行挂号登记,或者在放射信息系统(RIS)中进行检查登记。这一步骤为后续的检查预约、排期等流程奠定了基础。临床医生在医生工作站中录入电子检查申请单,将申请单的信息传输到RIS系统。在RIS中,申请单的信息经过预约、审核、划价确认等步骤,最终确定检查的时间、地点和所需的设备。
2. RIS与PACS的通讯
一旦检查预约完成,RIS与PACS之间的接口引擎开始通讯。通过传递HL7消息,RIS将个人信息和检查信息传递给PACS。PACS接口引擎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会通知归档服务器有新的需要调度的检查。这样,PACS系统就能够为接下来的检查做好充分的准备。
3. 检查与影像采集
当病人到达检查科室时,检查设备会向PACS接口引擎请求worklist。对于支持worklist的DICOM设备,电子申请单直接传入影像设备,技师在影像设备中选择病人后,即可直接安排检查。采集后的影像会自动送往PACS。对于不支持worklist的影像设备,技师需要在设备中输入病人的基本信息,然后进行检查操作。检查完成后,技师将得到的DICOM影像发送到采集工作站,完成质量控制等操作。
4. 影像存储与分发
采集工作站接收到影像后,会将其送往PACS存储服务器。如果申请科室存在缓存服务器,则影像也同时发送到科室缓存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