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排序的分类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
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算法的复杂性
常见的排序算法
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快速排序
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常见的排序总结
到目前为止,数据结构的线性结构和树状结构就都讲完了,本节开始学习排序的相关算法!
我们学习C语言的时候学习过冒泡排序,其实在嵌入式中冒泡排序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但是一旦数据量非常大,冒泡排序就不太好使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另外几种排序方法。
排序的分类
稳定排序与不稳定排序
假设 Ki = Kj ,且排序前序列中 Ri 领先于 Rj ;
若在排序后的序列中 Ri 仍领先于 Rj ,则称排序方法是稳定的。
若在排序后的序列中 Rj 仍领先于 Ri ,则称排序方法是不稳定的。
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根据排序过程中待排序记录是否全部放置在内存中,排序分为内排和外排。
内部排序: 指的是待排序记录存放在计算机随机存储器(内存)中进行的排序过程。
外部排序: 指的是待排序记录的数量很大,以致内存一次不能容纳全部记录,在排序过程中尚需对外存进行访问的排序过程。
算法的复杂性
算法的复杂性:体现在运行该算法时的计算机所需资源的多少上,计算机资源最重要的是时间和空间(即寄存器)资源,因此复杂度分为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辅助空间:辅助空间是评价排序算法的一个重要指标,辅助空间是指除了存放待排序资源之外,执行算法所需要的其他存储空间。(比如交换两个空间的数据时,需要申请一个中间变量的空间)
时间复杂度:简单的说就是程序循环执行的总的次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函数,它定量描述了该算法的运行时间。时间复杂度常用大O符号表述,即O(f(n))。(可以理解为这个算法需要多少行代码,所有的代码加起来就是最终的时间复杂度)
以冒泡排序的算法为例:
for(i=0;i<n-1;i++)
{
for(j=0;j<n-i-1;j++)
{
}
}
这个算法在执行的过程中,i=0执行依1次,i<n-1执行n-1次,i++也是执行n-1次
j=0执行n-1次,j<n-i-1执行(n-1)(n-i-1)次,j++也是执行n-1次,然后其他的就是for循环体里面的一些代码,不过在这里我们不讨论。
最终计算时间复杂度时要去掉常量,因为常量没有意义,比如,1+n-1+n-1+n-1+(n-1)(n-i-1)+n-1,的结果大概是n^2+xn-20+i,当n趋近于无穷大的时候,整个式子就受n^2的影响最大,所以我们可以把低次幂的量全部去掉,就得到这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大概是O(n^2),O是表示时间复杂度,括号里面就是和n相关的表达式。
在一些笔试题中可能会出现“要求时间复杂度是O(n)”,一旦有这个要求,那么我们的代码中就不能出现好像上面的这种for循环嵌套了,因为一旦嵌套,肯定会出现n*n。
补充:时空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O(1)、O(n)、O(n^2)、O(log n)、O(n log n)是什么意思_空间复杂度为o(1)什么意思-CSDN博客
常见的排序算法
按照排序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的不同可以分类为: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 快速排序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堆排序
归并排序
基数排序
直接插入排序
就是把一个数字插入到一串有序的序列中。
比如将2插入到1 4 5这个序列中,我们首先将2与5比较,5比2大,就把5往后挪一个位置;2再跟4比较,4比2大,把4往后挪一个位置;2再和1比较,2比1大,就把2放在1的后面,结果就是:1 2 4 5
但是实际上插入排序并不会一开始就给一个有序的序列,但是有一个规律就是如果一个序列只有一个数字,那么它肯定是一个有序的序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完成插入排序。
比如6 5 7 4 8 3 9 2 1 0,
我们把6当成一个单独的有序序列
然后把5和6比较,6比5大,就把6往后挪一个位置,把5放到6左边去,那就得到:5 6这样的有序序列;
然后将7和6比较,7比6大,就直接放到6的右边,结果就是5 6 7
然后将4和7比较,7比4大,把7往后挪一个位置,
4再和6比,6比4大,也把6往后挪一个位置,
4再和5比,5也比4大,5也往后挪一个位置,
最后就把4放在5的左边,结果就是:4 5 6 7
以此类推,结果就得到一个有序的序列。
接下来通过代码实现:
新建一个sort目录
1.insert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个数//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_sort(int *a,int size)
{int i,j,num;for(i=1;i<size;i++)//因为一开始是拿下标为1的那个数和下标为0的数比较,所以i=1{num=a[i];//先把想要插入的数记录下来for(j=i-1;j>=0;j--)//因为每次都是跟最大最右边的那个数开始比起,所以j=i-1{if(num<a[j]){a[j+1]=a[j];//将a[j]的位置往后挪一个}else{break;//如果要插入的数已经比序列中最大的数大了就没必要比较了,直接跳出循环}}//一个数字比完了,就把这个数插入到空出来的位置a[j+1]=num;//因为for循环还要进行一次j--才跳到这里的,所以要给它把1加回来,所以是j+1,并且如果一开始比较就是比序列中最大的数大的话,也是将这个数放在j+1的位置}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直接插入排序insert_sort(arr,SIZE);//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直接插入排序的特点
稳定性:稳定
时间复杂度: O(n^2),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差不多
(1)初始数据正序,总比较次数:n-1
(2)初始数据逆序,总比较次数:(n2 + n - 1) / 2 = O(n2)
(3)初始数据无序,第i趟平均比较次数(i+1)/2,总次数为 (n2 + 3n) / 4 = O(n2)
(4)可见,原始数据越趋向正序,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越少。
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也是属于直接插入排序的一种,但是它比直接插入排序的效率高很多。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步长序列t1, t2, ..., tk,满足ti > tj(i <j),tk = 1。
(2)按步长序列个数k,对待排序序列进行k趟排序。
(3)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步长ti,将待排序的序列分割成ti个子序列,分别对各个子序列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例,序列 4 8 6 7 5 3 9 2 1 0排序
第一趟排序先取步长10/2=5(间隔为4个数)进行两两分组,共分成了5组
比如现在对5 和0进行排序,先把0取出来,0和5比较,0比5小,所以把5放到0原来的位置,把0放到5原来的位置
其他组数据的操作一样,最后我们得到一个不那么乱的序列
然后我们再缩写步长5/2=2(间隔1个数)进行分组,然后两两比较
现在是3 2 0 9 7为一组,8 1 4 6 5为一组,这两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而且是两组同时进行的。
以此类推,最终这个序列会随着步长的减小而变的越来越有序。
代码直接在插入排序的基础上改
复制直接插入排序的文件改名为2.shellsort.c
2.shell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的个数//希尔排序
void shell_sort(int *a,int size)
{int i,j,num,h;for(h=size/2;h>0;h/=2)//设置步长{for(i=h;i<size;i++)//因为一开始是拿下标为h的那个数和下标为0的数比较的,所以i=h{ num=a[i];//先把想要插入的数记录下来for(j=i-h;j>=0;j-=h)//因为每次都是跟最大最右边的那个数开始比起,所以j=i-5,比如步长为2的时候,刚开始和组内倒数第二个数比,所以每次跨越一个步长h,所以是j-h{if(num<a[j]){a[j+h]=a[j];//将a[j]的位置往后挪一个步长}else{break;//如果要插入的数已经比序列中最大的数大了就没必要比较了,直接跳出循环}}//一个数字比完了,就把这个数插入到空出来的位置a[j+h]=num;//因为for循环还要进行一次j-h才跳到这里的,所以要给它把h加回来,所以是j+h,并且如果一开始比较就是比序列中最大的数大的话,也是将这个数放在j+h的位置} }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希尔排序shell_sort(arr,SIZE);//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如果要比较直接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的效率的话,可以将他们的size改成100000测试一下
补充命令:time 文件路径,这行命令可以让我们看到代码执行的用时。
比如
直接插入排序用时
希尔插入排序用时
很明显,不考虑程序中的其他操作的话,希尔排序用时更少,效率更高
希尔排序的特点:
时间复杂度: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性在O(nlog2n)和O(n2 )之间,大致为O(n1.3)。
稳定性:不稳定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也比直接插入排序的效率高,而且它用的是递归。
比如这样一个虚序列:3 8 2 1 0 4 9 6 7 5
我们首先要选择一个基准,比如取第一个3作为基准,并且我们需要两个指针,一个指针x指向地第一个位置,另一个指针y指向最后的位置。
从最后一个位置开始比较,5比3大,不用动;
然后3和7比,指针y指向7,7比3大,也不用动;
指针y继续指向6,6比3大,不用动;
y继续指向9,9比3大,不用动;
y指向4,4比3大,不用动;
y继续指向0,
0比3小,所以将0挪到x指向的位置
然后x向右移一个位置,指向8
现在8和3比较,8比3大,所以将8挪到y指向的位置
同时y向左移动一个位置,指向1
现在1和3比较,1比3小,所以要挪到左边去,同时x要向右移一个位置,指向2
现在2比3小,就应该是放在左边的,所以不用动了,然后x再继续右移一个位置,和y重合了
x和y重合的时候就说明这一趟排序已经结束,我们把3放到x和y指向的位置
此时3已经在合适的位置了,然后我们分别对3的左边和右边做刚刚一样的操作,也就是递归,继续调用这个函数。
接下来用代码实现一下
我们也是在直接插入排序的基础上改
3.quick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快速排序
void quick_sort(int *a,int start,int end)
{//递归需要退出的条件if(end<=start)return;//记录下开始和结束的位置int x=start;int y=end;int num=a[start];//记录下基数,要不然等会儿回来覆盖掉while(x<y)//循环的条件是x小于y,如果x=y,循环就结束了{//只要y指向的位置的值比num大,y就减1while(a[y]>num && x<y){y--;}//一旦跳出上面的while循环,说明a[y]<numif(x<y){a[x++]=a[y];//就把a[y]放到a[x]的位置,同时x要往右移动一个位置}//只要x指向的位置的值比num小,x就加1while(a[x]<num && x<y){x++;}//一旦跳出这个while,说明a[x]>numif(x<y){a[y--]=a[x];//就把a[x]放到a[y]的位置,同时y要往左移动一个位置}}//跳出循环的时候,说明x=y了,就把num放到x或者y指向的位置a[x]=num;//然后对num左右两边的序列都作以上同样的操作quick_sort(a,start,x-1);quick_sort(a,x+1,end);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快速排序quick_sort(arr,0,SIZE-1);//开始是0,结束下标是SIZE-1//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把size也改成100000,测试一下它的用时
和那个希尔排序差不多,甚至比希尔排序的效率更高一点
快速排序特点:
稳定性:不稳定
平均时间复杂度: O(nlog2n)
简单选择排序
这种算法比较简单,但是效率比较低
比如这样一个序列:3 8 2 1 0 4 9 6 7 5
现在我们要从小到大排序,一开始我们需要记录最小值min=3,下标是index=0,
然后从8开始遍历,8比3大就不用管,
然后2比3小,我们就更新一下最小值min=2和下标index=2,
然后继续往后,1比2小,再次更新min=1,index=3,
再往后,0比1小,再次更新min=0,index=4
之后的4 9 6 7 5走比0大都不用管,这一趟结束后结果就是min=0,index=4,所以将3挪走,把0放到原来3的位置,3再放到原来0的位置。
之后以此类推得到一个有序的序列,这就是简单选择排序。
接下来用代码实现
还是在直接插入排序的代码基础上修改
4.select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个数//简单选择排序
void select_sort(int *a,int size)
{int i,min,index,j;//一共要循环9次for(i=0;i<size-1;i++){min=a[i];//先把第一个数记录下来index=i;for(j=i+1;j<size;j++)//从i+1的位置上的值开始和min比较,一直到最后一个位置,一共要比较9次{if(a[j]<min)//如果遇到比目前min小的数{//更新min和index的值min=a[j];index=j;}//如果是比目前min大,那就不用管}//等一趟比较完之后,就把这一趟最小的数放在一开始这一趟index记录的地方if(min!=a[i]){a[index]=a[i];a[i]=min;}}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简单选择排序select_sort(arr,SIZE);//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把size改成100000看看效率
和直接插入排序的效率差不多
简单选择排序的特点
最大特点:移动次数少;
时间复杂度:总共比较 n(n-1)/2 次 ,移动次数最多n-1, 时间复杂度为O(n2)
稳定性:不稳定。
我们主要是掌握这种思想,但是不建议用这种排序,如果想要这种还不如用冒泡排序。
堆排序
这是最难的一种排序
堆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堆有两种,一种是大顶堆,一种是小顶堆。
大顶堆要求所有的子树的父节点的值要比孩子节点的值要大。
比如
注意,大顶堆不是有序的,但是很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根节点的值一定是最大的。
小顶堆和大顶堆相反,孩子节点的值要比它的双亲结点的值要大,所以根节点上的值一定是最小的
现在比如有这样一个序列:6 5 7 4 8 3 9 3 2 0
第一步是先把这些数放到这个二叉树里面
目前这个不是大顶堆也不是小顶堆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构建大顶堆,就是调整上面的二叉树,使它变成大顶堆。
我们先从最后一个有孩子节点的双亲节点开始,这里是从下标为10/2-1=4的8开始调整,0比8小不用调整;
再看4比3大也不用调整,4比2大爷不用调整;
接下来7比9小,需要调整,要7记录下来,把9挪到7的位置,然后再把7放到9原来的位置上,然后3比9小不用进一步调整;
现在轮到5比4到不用管,8比5大,需要把5记录下来,把8放到5的位置,然后再把5放到8原来的位置;
8和5调换位置后,要记录再将5和它自己的孩子节点比较,0比5小就不用动了(如果孩子节点比5大还是要进行调换位置操作的)。
然后是9和6比,9大,就将9和6调换位置
同样,9和6调换过位置,那么不要忘了需要将6和它自己的孩子节点再比较一下,此时7比6大,所以需要将6和7调换位置,调换位置后3比7小就不用动了。
这样就完成了大顶堆的调整。9是这个数组中最大的元素
然后接下来把9和最下面的0调换位置
然后将9从这个数组里面剔除(相当于9这个节点跟这个二叉树断开了)
接下来我们调整的时候就跟这个9没有关系了。并且接下来我们的操作就不叫构建大顶堆了,叫调整大顶堆。
刚刚0和9调换过位置,所以我们需要将0和和它的孩子节点进行比较,8比0大,需要调换位置
然后0也需要和它自己的孩子节点进行比较,4和5比较,5大,5比0大,所以就将5和0调换位置。
调整完成后我们发现8是最大的。
此时要将8和2调换位置,之后的调整过程也跟8没有关系了。
以此类推,这个过程就是堆排序,总共就是两个步骤,一个构建大顶堆,一个调整大顶堆。
数据量越大利用堆排序的效率越高。
下面开始用代码实现。
虽然我们刚刚的过程都是在树里面完成的,但是其实在代码中并不涉及树,本质上我们一直操作的是数组的下标。
5.heap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个数void adjust_heap_sort(int *a,int root,int last)
{int child;while(1){child=2*root+1;//计算出left的下标if(child>last){break;//跳出循环}if(child+1<=last && a[child]<a[child+1])//child+1<=last保证右孩子存在{child++;//接下来的操作和原来的child无关}if(a[child]>a[root]){//交换位置int num=a[root];a[root]=a[child];a[child]=num;}//由于child的位置被调换过,所以要再次将这个位置的值和其孩子调整root=child;//把child当成根节点}}//堆排序
void heap_sort(int *a,int size)
{//构建大顶堆int i;for(i=size/2-1;i>=0;i--)//从最后一个有孩子节点的双亲节点开始,下标从size/2-1{adjust_heap_sort(a,i,size-1);//i是根的下标,size-1是每一趟最后一个节点的下标}//调整大顶堆//从下标为0的节点开始调整for(i=size-1;i>0;i--)//上面构建的环节已经找出来了最大的那个,下面剔除了一个,size-1{//每次都将最大的数从开始的位置挪到最后一个位置iint num=a[0];a[0]=a[i];a[i]=num;//交换完成后需要调整adjust_heap_sort(a,0,i-1);//i-1是下一轮调整的最后一个位置}}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堆排序heap_sort(arr,SIZE);//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将size改成100000看看效率
27ms,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效率最高的排序算法了
堆排序的特点:
稳定性:不稳定
时间复杂度:O(nlogn)
堆排序对记录较少的文件效果一般,但对于记录较多的文件很有效果,其运行时间主要耗费在创建堆与调整堆上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就是应用到递归和合并两个有序的序列的思想
比如这样两个有序的序列,要求把它们合并成一个有序的序列:
1 3 5 7
0 2 4 6 8
我们需要两个指针(下标),分别指向两个序列的开头位置
我们需要将这两个序列合并成一个序列,那就需要另外申请一个数组
开始是1和0比较,0小,就把0放到k指向的位置,然后y往后移动一个,k也往后移动一个
然后1和2比较,1小,就把1放到k目前指向的位置,然后x++,k++
依次类推,我们发现k每次都要移动,而x和y取决于谁的值小谁移动。
最后当7和8比较,7小,x++,k++之后,第一个序列后面没有数和第二个序列的8及后面的数比较了,我们就直接将8及后面的数接在k指向的位置及后面。
以上只是一个合并的过程,当我们遇到的两个序列不是有序的时候,就还需要用到递归
比如这样一个序列:6 7 5 8 4 3 9 0 2 1
我们之前说过如果一个序列中只有一个数,那么它一定是一个有序序列,我们利用这个思想,先将这组数组分成两份,5个为一份
此时两组数据都不是有序的,继续分组,5/2取整等于2,所以这样分
但是还是存在无序的序列
再进一步分组
此时6和7这两个序列是有序的,那就对6和7执行我们刚才的合并操作,结果合并成6 7
然后5 8和4两个序列是有序的,执行合并操作,结果是:4 5 8
接下来将6 7和4 5 8两个序列再做一个合并,结果是:4 5 6 7 8
然后右边的这5个执行和左边5个一样的操作,得出的结果0 1 2 3 9
最后将4 5 6 7 8和0 1 2 3 9再做一次合并就得到了结果:0 1 2 3 4 5 6 7 8 9
接下来用代码实现
还是在直接插入排序的代码基础上修改
6.merge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个数void merge(int *a, int start,int mid, int end)
{//计算左右两边的序列长度int left_len=mid-start+1;int right_len=end-mid;//为左右两边的序列申请空间int*L=(int*)malloc(sizeof(int)*left_len);int*R=(int*)malloc(sizeof(int)*right_len);//将左右两边的序列搬到刚刚申请的空间int i,k=start,j;for(i=0;i<left_len;i++,k++){L[i]=a[k];}for(i=0;i<right_len;i++,k++)//k正好加到第二个序列的0下标位置,接着用就行了{R[i]=a[k];}//i和k回到下标为0的位置,开始合并操作for(i=0,j=0,k=start;i<left_len && j<right_len;k++)//只要其中一边的序列比较完了,就退出循环{//小的那个放到合并的那快内存中if(L[i]>R[j]){a[k]=R[j++];}else{a[k]=L[i++];}}//其中一个序列比较完了,判断一下哪个序列还剩数字没有比较的if(i<left_len)//i指向的序列还剩数字{for(;i<left_len;i++,k++){a[k]=L[i];//将剩下的接到合并的序列中}}if(j<left_len)//j指向的序列还剩数字{for(;j<right_len;j++,k++){a[k]=R[j];}}//将i和j指向的序列的空间释放free(L);free(R);
}//归并排序
void merge_sort(int *a,int start,int end)
{//递归的退出条件if(start>=end)//如果分组后一个序列中只有一个数,就停止分组return;//找到中间元素的下标,因为一开始就要从中间元素的位置进行分割的int mid=(end+start)/2;//继续分组merge_sort(a,start,mid);//对左边分组merge_sort(a,mid+1,end);//对右边分组//合并merge(a,start,mid,end);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归并排序merge_sort(arr,0,SIZE-1);//开头下标0和结尾下标SIZE-1//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把size改成100000看看效率
比堆排序和快速排序慢了一点。
归并排序特点:
平均时间复杂度:O(nlog2n)
稳定性:稳定
基数排序
这种排序适用于数字本身所表示的值特别大的情况下,比如数字的值是1000,2000或者几万,就可以使用这种排序。
比如这样一种序列:1024 345 2045 32 8
我们需要10个“桶”,编号是0~9(因为自然数是0~9)
然后按个位进行排序
然后按照上面的排序顺序收集
这一趟就结束了
接下来按照十位进行排序
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第二次收集
然后再按百位来排序
然后再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收集
然后再按照千位进行排序
然后再这个顺序进行收集
这样就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这个过程就叫基数排序
一共要循环排多少趟取决于这个序列最大的那个数是多少位。
并且排序的结果中,某个数排在了下标为几的位置是因为它前面有几个数导致的,比如2045被排在下标为4的位置,是因为前面累计有4个数。
下面用代码来实现
还是复制直接插入排序的代码,进行修改
7.radixsort.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ime.h>#define SIZE 100000//数字个数//基数排序
void radix_sort(int *a,int size)
{int i,max=a[0];//先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因为它决定循环的趟数for(i=1;i<size;i++){if(a[i]>max)//如果找到一个数比max还大就更新maxmax=a[i];}int radix=1;while(max>0){int bucket[10]={0};//申请10个”桶"的空间//按照哪一位进行排序for(i=0;i<size;i++){//统计桶里的数的个数bucket[a[i]/radix%10]++;//直接把取出来的数位上的数当成桶的下标}//为排序结果申请空间int *tmp=(int*)malloc(sizeof(int)*size);for(i=1;i<=9;i++){bucket[i]=bucket[i]+bucket[i-1];//把每个桶里的数累加起来}//分配,将a数组的数倒过来考虑放在哪个桶for(i=size-1;i>=0;i--)//有多少个数就循环多少次{tmp[bucket[a[i]/radix%10]-1]=a[i];//桶里面统计的数的个数-1当成要放在排序结果数组tmp中的下标bucket[a[i]/radix%10]--;//让桶里面的数字减1,留着给下一个数使用}//将tmp数组中的结果搬移到数组a中for(i=0;i<size;i++){a[i]=tmp[i];}//释放tmp的空间free(tmp);radix=radix*10;//为下一趟排序作准备max=max/10;//计算最大的那个数的位数}
}int main()
{int arr[SIZE]={0},i;//随机产生数组srand(time(NULL));for(i=0;i<SIZE;i++){arr[i]=rand()%100000;//适合数值大的序列}//基数排序radix_sort(arr,SIZE);//打印排序结果for(i=0;i<SIZE;i++){printf("%d ",arr[i]);}printf("\n");return 0;
}
运行结果
把size改成100000看看效率
效率可以说非常高的
基数排序的特点:
稳 定 性:稳定
时间复杂度:O(kn)(k表示整形的最高位)
空间复杂度:O(10n)
到目前为止,常见的排序算法就学习完了
常见的排序总结
下面几种排序的总结
注:时间复杂度(即表中的平均时间)务必要记住!
从平均情况看(序列不是特别乱):堆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胜过希尔排序。
从最好情况看(序列已经是有序的):冒泡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更胜一筹。
从最差情况看(序列最乱,比如要求从大到小排序,而目前序列是从小到大的):堆排序和归并排序强过快速排序。
如果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可以使用堆排序、归并排序和希尔排序。
虽然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速度比较慢,但是当初始序列整体或局部有序是,这两种算法的效率比较高。
当初始序列整体或局部有序时,快速排序算法效率会下降。
当排序序列较小且不要求稳定性是,直接排序效率较好;
要求稳定性时,冒泡排序法效率较好。
建议从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和快速排序这四种比较复杂的算法选出其中两种,把它的代码记下来!笔试可能要求会写。
PS: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linux系统的终端上的一些操作命令、vim编辑器上的一些操作命令、C语言和数据结构,接下来我们就用学过的这些知识做一个“停车管理系统”的项目。
注:项目1停车管理系统的内容将会更新一个付费栏目中,学习者可根据需求订阅。
QQ交流群:963138186
本篇就到这里,下篇继续!欢迎点击下方订阅本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