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过于天马行空的宇宙舰队,逃离地球、移民外星一直是一 个更稳妥、也似乎更容易实现的计划,至少,在外星生活时不必担心星球因为意外而突然坠毁。
虽然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准,星际航行几乎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 务,根据NASA的一位科学家的推论,我们至少要等两百年,才能找 到足够维持星际旅行的能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挑选挑选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在理想状态下,“新地球”应该拥有稳定的能源以及大气层、液态水、大气成分适宜人类呼吸、行星活动不过分活跃等与地球高度相似 的条件,但如此完美的星球目前还没有被发现,月球、火星仍然是外星移民的首选对象。
国际航天学会在2008年的报告《太空居住地发展蓝图》中就把月 球称为“理想的第一站”,我国也已经开始在模拟月球状态的“月宫一 号”内试验粮食、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但另一些科学家却不赞同移居 这个人类唯一踏足过的外星球,他们更青睐太阳系内与地球相似度最 高的火星。“火星狂人”、航空航天工程师、美国火星协会主席罗伯 特•祖布林认为,火星拥有相当于地球40%的重力,稀薄的大气层还 可阻挡一部分宇宙射线。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任务,似乎解决了这个争论,因为 他们在类似太阳的恒星旁,发现了一颗更适合人类居住的新行星—— 开普勒-22b。开普勒_22b位于宜居带,表面可能有液态水,但目前还 无法确定那颗行星究竟是液态的还是固态的。
为此•,有科学家大胆提出了一个进阶式的太空移民方案:在太阳 熔化地球前,先移民火星,舒舒服服地住上45亿年后再迁居木星的卫 星欧罗巴,之后便可利用核聚变或反物质湮灭技术推进,在恒星系间跃迁,飞往半人马座。等到红矮星也死亡了,我们干脆就自己建造盒中恒星吧。
计划是如此的详尽而美妙,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甚至已经开始考 虑该如何与异星文明交流。1960年,荷兰天文学家创造了一种在数学和逻辑上完全精确的“宇宙语”,经过改良后科学家曾向附近天体发送 信息,不过至今还未收到过任何回复。之后也有科学家考虑了图像、 算法等交流办法,不过目前一切都尚在实验阶段。
我们倒是也接收过许多神秘电波,其中一些来自外星文明的可能 性还是有的,但可惜的是,面对“天书”,我们也尚未找出行之有效的 阅读方式,只能先把它们保存起来,等待后人去揭秘好了。
原文转载:http://www.chinabig.net/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