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个人角度,对于GPT是否意味着革命机会我觉得需要做一些更具体的尝试才行。上次看老板在群里分享了一张图片,大意是说GPT意味着如下几个机会:生产工具(写代码,生成内容、生成报告)、对话引擎(数字人、客服)、个人助理(情感陪伴、知识问答、辅助任务)、智能金融(风险评估、研报分析、智能投顾)、休闲娱乐(角色扮演、智能推荐);这些听上去都对,但也都不是单凭个人就能够实现的。
我觉得这次AI给个人带来的机会,就是造就“超级个体”。因为它能带来的效率提升是指数级增强。当然,这种增强也同样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因为GPT需要prompt,相当于需要用知识解压缩海量知识。
下面说下我的近期几点思考:
1、对于大部分普通C端用户而言,很少有人会为copilot(个人助理)买单。因为copilot往往意味着save time。而save time的产品一般都是变现非常困难的产品。只有某个特定岗位的copilot才容易变现。比如我就购买了github copilot,因为能够帮我生成代码,确实非常好用。但你要懂得如何描述清楚需求写好prompt,而大部分工程师都不喜欢思考和分解业务,所以也就无法用好。
2,我其实不是纯粹为生产效率买单,不是说它能生成代码就OK。而是它要在我的prompt下要表现的像熟手一样生成代码,我才会买单。说到底我仍然是在为最终解决方案的质量买单。我这类愿意买单的用户属于“professional consumers”。这类人群更容易知道工具带来的高效价值体现在哪里,所以才会买单。放到公司内部,如果你所在部门需要服务群体的专业水平没有那么高。那么,他们也很难体会到系统带来的高效到底有什么价值。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
PS:下面这张图是google的2022年的应用市场的收入数据,我们看到,工具、社交、娱乐是用户最愿意买单的三类产品,下载量也是最大的。
3,场景的相互组合可能产生更有意思的场景;比如个人助理+智能金融+生产工具 = 智能投顾。不过单就这个例子而言,从表面上看逻辑貌似是对的。但问题是,现在的GPT技术是否真的能对风险进行评估,对研报分析和市场走势判断比专家是否更准?这个就是共识不一致(也是可能的机会)的地方。因为就GPT目前的表现而言,由于统计概率在发挥作用,很有可能读了各类研报之后,它会总结出一个“随大流”的观点,但背后的投资逻辑没有被真实学习到,所以得出的观点未必靠谱。当然,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也能被解决,因为GPT展示的另一个能力是叫“智能涌现”,只要投喂的数据前期被标注的好,从技术原理上看,垂类大模型的表现是一定远超人类的。因为它能考虑到的维度量级实在太多了。
4,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AI产品:只要在https://www.oxolo.com/上输入自己的海外站,就可以自动生成模板化的产品介绍视频。这个idea其实很酷,因为它不仅仅能生成营销文案,而且还解决了自动读取数据、自动学习产品的问题。前期我做过一个实验,由于openai对输入的token存在限制,所以直接把几十页的研报喂给GPT是不行的。需要先用OCR将图片版的研报进行识别,生成文本。然后要再根据段落切割文本,最后再给GPT设置人格,进行分段prompt。整个prompt的过程同样很考验给到GPT的案例是什么,从而让它能理解整个业务场景和输出目标。总之,我觉得只有解决端到端问题的AI产品才有卖点。openai从定位上看属于作为AI基座给专业人士使用。其他普通用户可能就是玩一玩感受一下chatGPT。
5,我觉得可以利用GPT做解梦和算命的场景。我以前曾有一段时间喜欢研究命理学说,对古人的“梅花易数”和“六爻占卜”之法都很好奇。在看过一系列书之后,我觉得古人本质上也是在用概率对抗不确定性。怎么理解呢,相当于在玩德扑的时候,我们会提前记住不同位置需要的手牌范围。然后根据手牌、位置、筹码深度等维度制定自己的下注策略。其实这就是在利用概率来对抗不确定性。
通过数据分析,我想下面这张图已经可以表达出“算命”和“解梦”的用户需求程度,以及怎么找到这些用户。至于产品如何设计,如何跑通闭环我还得继续琢磨下:
6,AI+Web3是否有可能产生更好的赚钱机会呢?我觉得web3最大的功能亮点就是智能合约。比如AI生成的内容如何具备有效性赢得客户信任呢,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智能合约记录AI生成的内容,从而让客户更加信任AI,最后为合约的内容买单。我感觉是有可能的,比如外汇交易平台的差价合约如果能写入以太坊,那绝对是更受客户信任,从而赢得更多客户。
7,现在一个新的问题也来了,在AI时代还需要学习知识吗?我觉得在AI时代更需要学习垂类知识,对于通用技能则可以放低要求了。GPT虽然是个大型知识压缩模型,但让它有效的解压缩知识就需要我们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如果没有,那么prompt就很难写好,提取出来的知识质量就会很一般。而个人的知识存储(对业务和场景有更深的理解)就像是钥匙,这把钥匙可以通过prompt更好的解压缩海量知识。(前面说的web3智能合约就属于垂类知识,而一些编程技能比如java就可以不用那么花时间。)
8,我觉得国内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难发挥出GPT的价值。因为GPT相当于创造了一个“知识丰富的人“,属于生产要素的革命。而在当前环境下,国内最不缺的就是人,所以机器产生的边际收益没有那么高,最后造成机器带来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比人高。汽车在1886年就被发明了,在当时的大清,雇四个人抬轿子比买汽车要划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