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IP 分片和组装`
- `分片与组装的过程`
- `分片`
- `组装`
- `分片与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 `分片组装过程`
IP 分片和组装
- 16 位标识(id): 唯一的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 如果 IP 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 那么每一个片里面的这个 id 都是相同的.
- 3 位标志字段: 第一位保留(保留的意思是现在不用, 但是还没想好说不定以后要用到). 第二位置为 1 表示禁止分片, 这时候如果报文长度超过 MTU, IP 模块就会丢弃报文. 第三位表示"更多分片", 如果分片了的话, 最后一个分片置为 0, 其他是 1. 类似于一个结束标记.
- 13 位分片偏移(framegament offset): 是分片相对于原始 IP 报文开始处的偏移. 其实就是在表示当前分片在
原报文
中处在哪个位置. 实际偏移的字节数是这个值除以 8
得到的. 因此, 除了最后一个报文之外(之前如果都是 8 的整数倍,最后一片的偏移量也一定是 8 的整数倍), 其他报文的长度必须是 8 的整数倍(否则报文就不连续了). - 注意:片偏移(13 位)表示本片数据在它所属的原始数据报数据区中的偏移量(以 8 字节为单位)
分片与组装的过程
分片
- 检查 MTU 限制:
- 当一个 IP 数据报的大小超过了网络的 MTU(最大传输单元)限制时,就需要进行分片。MTU 是数据链路层对 IP 层数据包进行封装时所能接受的最大数据长度(一般1500字节,指的是有效载荷)。
- 分割数据报:
- IP 层将原始的 IP 数据报分割成多个较小的片段。
- 对于每个片段,IP 层会设置相应的标识(Identification)、偏移量(Fragment Offset)和标志位(Flags)等字段。
- 标识字段用于标识属于同一个数据报的不同分片,确保所有分片能够被正确地重新组装。
- 偏移量字段指示了当前分片相对于原始数据报的起始位置,以 8 字节为单位。
- 标志位字段包含了 3 个位,其中 MF(More Fragment)位用于指示是否还有更多的分片,DF(Do Not Fragment)位用于指示数据报是否允许进行分片。
- 添加 IP 头部:
- 每个分片都会加上自己的 IP 头部,
与完整 IP 报文拥有类似的 IP 头结构
,但MF 和 Fragment Offset 等字段的值会有所不同。
- 每个分片都会加上自己的 IP 头部,
- 发送分片:
- 分片在传输过程中独立传输,每个分片都有自己的 IP 头部,并且各自独立地选择路由。
组装
- 接收分片:
- 当目的主机的 IP 层接收到这些分片后,会根据标识字段将属于同一个数据报的所有分片挑选出来。
- 排序与组装:
- 利用片偏移字段,IP 层会对属于同一个数据报的分片进行排序。
- 当所有的分片都到达并正确排序后,IP 层会将这些分片重新组装成一个完整的 IP 数据报。
- 传递给上层协议:
- 组装好的 IP 数据报会传递给上层的协议进行处理。
注意:
-
IP 分片对传输层是透明的,这意味着传输层无需关心数据是否被分片以及如何重新组装。
-
任何一片的丢失都可能导致超时重传,意味着分片与组装会增加丢包的概率。
-
接收方如何得知自己收到的报文分片了?
- 如果没有分片,则更多分片标志位FWF为0 && 片偏移为0;分片了,则 :WF != 0 || 片偏移 !=0 ;
-
接收方如何得知自己收到的分片收全了?
- 将16位标识相同的聚在一起,然后排升序,偏移量*8+自己有效载荷大小 = 下一片的偏移量。
分片与组装过程的示意图
分片组装过程
- 假设在 IP 层,有一个大小为 3000 字节的报文,如何分片?如何组装呢?
注意:
偏移量的大小,是在原报文中的偏移量,如下图:第一片的有效载荷为1480,加上报头,为1500字节,但是偏移量是1480,因为在原报文中偏移量为1480,而不是1500。
组装:保证收全了,然后排序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