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背景与起源
诞生过程
特点与影响
背景与起源
历史背景: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主要由商业软件主导,如DOS、Windows以及Unix的各种版本。然而,这些系统往往价格昂贵,且源代码不开放,限制了用户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
与此同时,GNU计划(由理查德·斯托曼在MIT创立)正在致力于创建一个完全自由的Unix类操作系统,但操作系统内核一直没有完成。
个人动机:
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一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年轻学生,对操作系统内核的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最初的目标是学习操作系统内核的开发,并为自己的个人计算机编写一个操作系统。
诞生过程
初步探索与准备:
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通过学习,他逐渐不能满足于minix系统的现有性能,并开始酝酿开发一个新的免费操作系统。
他几乎花了全部时间研究386-minix系统,并且尝试着移植GNU的软件到该系统上(如GNU gcc、bash、gdb等)。
正式发布:
1991年10月5日,林纳斯·托瓦兹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了一个帖子,宣布了他正在开发的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内核——Linux(最初被称为“Freax”,但最终被命名为Linux,这是Linus和Unix的组合)。
他开放了这个内核的源代码,并邀请全球各地的程序员参与开发。这个举动迅速引起了开源社区和开发者的兴趣。
早期发展与完善:
随着全球各地的程序员参与开发,Linux内核变得更加完善和稳定。
1992年,Finux(Finland Unix)用户组成立,这是Linux用户组织的最早形式之一。同年,Linux的第一个发行版Slackware发布。
1993年,Linux的第一个商业公司——Softlanding Linux System(SLS)成立,他们发布了一个基于Slackware的商业发行版。同年,Debian GNU/Linux项目开始。
特点与影响
特点:
Linux是一个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内核。
它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Linux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使得它既能在价格昂贵的工作站上运行,也能够在廉价的PC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
影响:
Linux的诞生推动了开源运动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开发者能够参与到操作系统的开发中来。
随着Linux的发展,一些商业公司开始提供Linux的发行版和支持服务,这标志着Linux开始进入商业市场。
Linux在服务器、个人电脑、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以及移动操作系统(如Android)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