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认识JAVA常用数据结构【栈, 队列, 链表】
前言 什么是数据结构
一种用来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法,描述了数据之间的关系和操作方式。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数据结构,可以大幅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存储效率以及代码可维护性。
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数据结构决定了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方式。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可以:
-
优化性能: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是什么
- 代码进入数据结构计算阶段 (算法执行) 的运行时间和
数据规模
的增长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 随数据规模增长的运行时间
- 代码进入数据结构计算阶段 (算法执行) 的运行时间和
-
空间复杂度是什么
- 代码进入数据结构计算阶段 (算法执行) 的运行所需额外内存空间随数据规模的变化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 随数据规模增长的额外内存空间
- 代码进入数据结构计算阶段 (算法执行) 的运行所需额外内存空间随数据规模的变化关系。
-
-
提高操作效率:快速查找、插入、删除等操作,可以显著提升程序的执行速度。
-
解决复杂问题:数据结构在java中相当于一套为算法逻辑设计的高效 API,提供基础操作(如插入、删除、查找等)来支撑复杂问题的解决。
常见数据结构
1. 栈 (Stack)
-
定义与特性:
栈是一种遵循 先进后出 原则的线性
数据结构。它限制了数据的访问方式,只能在一端(栈顶)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类似“弹匣装子弹”的过程。最后装的子弹最先射出- 栈顶:新数据从栈顶进入,称为“进栈”。
- 栈底:当数据被移除时,从栈顶弹出,称为“弹栈”。
-
应用场景:
- 函数调用:栈用于存储函数的
调用顺序
及其局部变量。
-
局部变量与栈的关系
前置知识 : 什么是栈帧
函数调用时在栈中分配
的一块内存区域,用于存储该函数的运行 状态, 和函数信息 (参数, 局部变量, 返回地址, 其他状态… )-
每次函数调用会分配一个栈帧,其中包含该函数的局部变量、参数和返回地址等信息。
-
局部变量是在函数的作用域内分配的,生命周期跟随函数的调用过程——调用开始时创建,调用结束后在栈中被释放。
-
等待被使用
- 栈中存储的局部变量和状态,并不直接“运行”,而是为当前函数提供“可用的环境”。
- 如果当前函数调用另一个函数,当前函数的栈帧会 暂时被挂起(停止运行),直到被调用的函数执行完成后,当前函数暂停状态恢复并继续执行。
-
- 表达式求值 (自行拓展):用于实现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的计算。
中缀表达式转后缀表达式 缀 : 运算符
像
3 + 4 * 5
就属于中缀表达式
, 需要考虑运算符优先级和括号,计算复杂。
通过栈,可以把中缀表达式转换成后缀表达式(如3 4 5 * +
),计算更简 单。 为什么?
-
后缀表达式规则:
-
从左到右扫描,遇到数字就压入栈。
-
遇到操作符时,从栈中弹出 最近压入的两个数字 进行计算,再将结果压入栈。
-
-
计算步骤:
-
表达式:
3 4 5 * +
-
初始化一个空栈。
开始计算
-
遇到
3
,数字,压入栈。
栈:[3] -
遇到
4
,数字,压入栈。
栈:[3, 4] -
遇到
5
,数字,压入栈。
栈:[3, 4, 5] -
遇到
*
,是操作符:-
从栈中弹出
5
和4
,计算4 * 5 = 20
。 -
将结果
20
压入栈。
栈:[3, 20]
-
-
遇到
+
,是操作符:-
从栈中弹出
20
和3
,计算3 + 20 = 23
。 -
将结果
23
压入栈。
栈:[23]
-
-
- 浏览器回退与前进:通过两个栈实现页面的前进和后退功能。
- 函数调用:栈用于存储函数的
-
**图示 **:
栈结构图解:
┌─────────┐│ 数据4 栈顶(Top) ← 从这里进栈(Push)├─────────┤ │ 数据3 │ ├─────────┤ │ 数据2 │ ├─────────┤ │ 数据1 │ └─────────┘栈底(Bottom)
关键操作说明:
-
进栈 (Push):
- 将数据压入栈中,新数据总是位于栈顶。
- 图示:
进栈 数据5:┌─────────┐│ 数据5 ← 新栈顶├─────────┤│ 数据4 │ ├─────────┤│ 数据3 │ ├─────────┤│ 数据2 └─────────┘
-
弹栈 (Pop):
- 从栈顶移除数据,弹出的数据是最后压入的数据。
- 图示:
弹栈 数据5:┌─────────┐│ 数据4 ← 新栈顶├─────────┤│ 数据3 │├─────────┤│ 数据2 │└─────────┘
-
函数调用栈:
函数A 调用 函数B,函数B调用 函数C: ┌─────────┐ │ 函数C局部 ← 当前执行 ├─────────┤ │ 函数B局部│ ├─────────┤ │ 函数A局部│ └─────────┘
-
队列 (Queue)
-
介绍:
队列是一种遵循 先进先出 原则的线性数据结构,数据只能从队尾插入,从队头取出,类似排队买票的过程。- 入队:数据从队尾进入。
- 出队:数据从队头移出。
-
存储顺序:
-
数据顺序存储
-
新数据从队尾加入
-
旧数据从队头取出
这种方式保证了数据处理的顺序性和公平性。队头 队尾 ↓ ↓ [1] -> [2] -> [3] -> [4] ↑ 取出
-
数组 (Array)
定义与特性
数组是一种基于连续内存空间的线性数据结构,其中每个元素通过索引直接访问。所 有元素共享相同的内存地址偏移量,存取速度快。
示例:
数组: A B C D E F G
索引: 0 1 2 3 4 5 6
-
优点
- 快速访问
- 通过索引直接访问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1) -> 直接访问。
- 数据独立性
- 每个元素在数组中独立存在,无需依赖其他元素,方便管理和操作。
- 快速访问
-
缺点
- 插入和删除效率低
- 需要移动大量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 一次操作多次移动元素位置。
- 固定大小
- 数组长度在初始化时需要确定,后期无法动态扩展。
- 插入和删除效率低
-
应用场景
-
频繁查找的场景
- 如哈希表的底层存储,利用数组的快速索引特性。
-
优化后的图表:
优点 | 描述 |
---|---|
快速访问 | 支持通过索引直接访问,效率高 O(1)。 |
数据独立性 | 每个元素独立存在,操作简单,不依赖其他元素。 |
缺点 | 描述 |
---|---|
插入效率低 | 需要移动元素,插入和删除操作成本高 O(n)。 |
固定大小 | 初始化后长度固定,扩展性差,无法灵活调整容量。 |
结构图示:
数组: A B C D E F G
索引: 0 1 2 3 4 5 6 插入操作(在索引3处插入X):
移动后的数组: A B C X D E F G
链表(Linked List)
-
介绍
链表是一种由节点构成的线性数据结构,每个节点包含以下两部分-
数据域:存储节点自身的数据。
-
指针域:存储下一个节点(或前后节点)的地址。
-
分类
类型 | 特性 |
---|---|
单向链表 | 每个节点只包含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
双向链表 | 每个节点包含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 |
循环链表 | 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指向第一个节点,形成闭环结构。 |
优点
- 动态扩展:链表不需要连续的内存空间,内存利用率高。
- 高效插入与删除:仅需修改指针即可完成操作,无需移动数据,效率高。
缺点
- 查询效率低:链表无法通过索引直接访问,需要从头逐一遍历,耗时较多。
- 额外存储开销:需要额外的指针域存储地址,占用更多内存。
图示
-
单向链表
[数据 | 指针] -> [数据 | 指针] -> [数据 | 指针] -> NULL
-
双向链表
NULL <- [指针 | 数据 | 指针] <-> [指针 | 数据 | 指针] <-> NULL
-
循环链表
链式存储结构,链表的尾节点指向头节点,形成一个首尾相连
的环状结构。根据节点指针的数量,循环链表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单向循环链表:每个节点仅包含一个指针域,指向下一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指针回指到头节点。
- 双向循环链表:每个节点包含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头节点和尾节点通过指针互相连接。
特点:
- 可以从任意节点开始访问整个链表。
优点: 高效利用尾节点与头节点的连接,无需特殊处理末尾条件。
缺点: 实现和维护较普通链表复杂。
总结
链表在灵活性和动态扩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查询效率较低,不过频繁插入和删除的场景中表现较好。
总结
- 查询频繁,数据量较小:优先选择数组,支持快速访问。
- 插入和删除频繁:优先选择链表,避免大量数据移动。
- 队列场景:需要依赖先进先出的规则时使用队列。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你, 帮忙点个关注呗, 点赞或收藏也行鸭 ~ (。•ᴗ-)✧
^ '(இ﹏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