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
概念
任何计算机系统都包含一个基本的程序集合,称为操作系统(OS)。
操作系统是一款进行软硬件管理的软件。
操作系统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操作系统。
笼统的理解,操作系统包括:
内核(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驱动管理)(这就是狭义的操作系统)
其他程序(例如函数库,shell程序等等)
我们说安卓底层也是基于linux,也就是内核加上给手机专门设计的外壳程序,这部分就是安卓。
设计OS的目的
我们的底层硬件是需要驱动程序安装成功才能访问的。
接下来如果不特殊说明,我们说的操作系统就是狭义的只指内核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第一个作用是要向下进行软硬件资源的管理。
但是操作系统把硬件管理起来根本就不是目的,是手段。
目的是为了对上,给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主要目的,以人为本)
软硬件体系结构层状结构
在说软硬件体系结构时,要想到从用户到硬件整个过程。这是被设计成层状的一个结构。
软件层状结构本质是在软件工程上体现出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就是把相同功能、逻辑的代码数据放在同一层内部,比如操作系统这一层就都是操作系统的数据,驱动程序这一层就都是驱动程序的数据。
低耦合指的是层与层之间,本身只使用接口的方式来互相调用,在数据和逻辑上没有强耦合。
所以未来如果想改动操作系统这一层,驱动和硬件都不用变。修改硬件,驱动和操作系统也不用变。
也就是为了代码后续的可维护性。
一个模块出问题就在一个模块改不用改其他模块。
就像我们的函数或者说接口,也是这样。
C++里的封装继承多态也是。继承关系就是个层状结构。
层状结构式软件领域最常见的模式。
我们的计算机里的各种硬件设计都是高内聚低耦合的。哪个硬件坏了把硬件换了就可以,比如计算机变得太慢了,换内存或者加内存条;计算机芯片有问题了,换个CPU;磁盘有问题换磁盘……
可以说整个计算机世界就是高内聚低耦合的。
访问操作系统必须使用系统调用
(——其实就是函数,只不过是系统提供的)
操作系统本身不允许用户直接访问内存,直接读取进程,直接访问文件,直接读取驱动。
而是要通过操作系统自己提供的一些C封装的接口来访问操作系统。这些接口就称为系统调用:
目前为止系统调用我们一个都没有用过。
这个系统调用用起来太麻烦了,理论上说还要懂操作系统才能会用。
比如想往显示器上进行打印,本质是把数据写到硬件。
程序只要是访问了硬件,它必须是贯穿整个操作系统的
我们是不可能绕过操作系统直接到达硬件的,所以本质上printf函数(库函数)底层一定要封装系统调用, 然后通过操作系统对对应的驱动进行访问,然后才能把数据交到硬件上。scanf也是类似。只要涉及到文件操作IO操作的,都必须贯穿操作系统。
库可能在底层封装了系统调用
以前我们所做的都叫做应用开发,只要使用对应的库就行了。
因为我们并没有研究过printf的底层实现。底层封装了一些接口。
因为系统调用太麻烦了,所以有人给我们封装成了库。
库将系统调用接口封装成库。
所以我们只需要用上层的代码就可以。
我们平时做开发在整个体系结构的最上层。
所以我们做的所有操作不管是开发、指令还是管理(比如新建文件删除文件)都必须被应用程序转化成系统 调用接口,访问操作系统。
理解操作系统
在这个层次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操作系统这一层处于一个非常承上启下的位置。
在整个计算机硬件架构中,操作系统的定位是:一款纯正的“搞管理”的软件。
如何理解管理?
我们日常做的事可以简单分为两种:1.决策 2.执行
比如一个学校里,做决策的是管理者。执行者是中间层,比如辅导员。学生是被管理者。
我们的软硬件层次结构的下三层,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底层硬件。其中操作系统相当于校长的角色,学生相当于底层硬件,辅导员相当于驱动程序。
1.要管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可以不需要见面
2.那,怎么管理呢?
见面并非管理的本质,而是要拿到数据进行管理。
3.不见面,如何得到数据?
由中间层获取。
比如做决策——让执行者去获取底层相关数据。
所以管理者不用管理被管理者,而是管理数据。对人的管理转为对数据的管理和决策。
如果数据太多呢?管理数据本身是增删查改。(操作系统是C语言写的)可以定义一个结构体,来表示所有学生的信息:
以前的相当于顺序表,现在在stu里加上指向下一个stu的指针,就变成了链表。
如果我们要找某个属性的最大值,就变成了在链表中的遍历查找,删除就变成了删除结点……
校长管理学生的工作就变成了链表的增删查改。(建模过程)
先描述(结构体)再组织(数据结构)。完成对现实世界任何管理场景的建模。
所以操作系统怎么管理硬件的?硬件名、硬件状态、硬件的其他属性,操作系统也可以先描述后组织,把网卡、硬盘、显卡、显示器这些,统一struct device。所以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转化成了对硬件数据的增删查改。
操作系统怎么对进程做管理?首先要对每个进程定义struct结构体对象,然后把进程相关的属性放到结构体里,用结点全部链接起来,将进程管理转换成对链表的增删查改。
所以C++等语言为什么要提供类的概念和STL?
因为类解决的就是先描述的问题。
STL就是各种算法和容器(即数据结构),容器解决的是再组织的问题。
我们写的各种东西,操作系统、贪吃蛇扫雷、学生管理系统这些,本质都是对数据做管理,所以本质就是先描述再组织。所以任何面向对象的语言都必须提供类和容器。
世界就是个先描述后组织的世界、数据结构才能让计算机处理…
所以C语言中也有struct,并能让我们自己实现数据结构。
总结:
先描述就是可以用class或者struct包含被管理对象的属性集,再组织就是用数据结构将其管理起来。
组织起来后我们就可以将对结点的管理转化成对算法的设置。所以大部分语言提供类和容器,类解决描述问题,容器解决组织问题。
操作系统与底层硬件不直接打交道而是拿到底层硬件的数据,将其先描述再组织,转化成对链表等容器的增删查改。
预言:操作系统内一定会存在大量数据结构以及与该数据结构匹配的算法。
(这也是学懂数据结构的意义——为了学操作系统,网络等所有基于数据结构的所有学科。
操作系统如何对进程做管理?
也是先描述再组织,将对进程的管理转化成对某种数据结构的增删查改。对内存文件、网络也一样是先描述再组织!
理解系统调用
操作系统要向上提供对应的服务(什么是服务?访问硬件的能力)
操作系统不相信任何用户或者人
不相信但又要提供服务?听起来有些抽象。
这其实就像银行。我们可以存取钱,但不能进到金库里,而是在门口等,设置了一个个窗口。
所以操作系统必须把自己的细节封装起来,给人提供系统调用。所以系统调用本质是操作系统给我们提供的函数调用。
我们使用的各种操作系统无论是Linux 、Windows 、macOS,基本都是C语言写的,既然是C语言写的,基本就是提供C函数。
只要是函数就要想到输入参数和返回值,前者是用户给操作系统的,后者是操作系统给用户的。
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进行某种数据交互,耦合度较低,保证自身安全情况下提供服务。
由于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很难,所以有专门的人写好了库、外壳、指令,来将系统调用封装,让我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