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闪存,即FlashMemory。其基本储存单元(Memory Cell)如下图所示。看起来有点像N沟道(N-Channel)MOS管,但比MOS管多一个悬浮闸(Floating Gate)。悬浮闸内可以储存电荷。在悬浮闸的两端,是层间绝缘膜和二氧化硅隧道氧化膜。一旦电荷进入悬浮闸内,在没有外部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可以被长期保存。常温环境下,这些电荷可以被保存10年以上。但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悬浮闸内的电子可能会因为获得热能而逃逸。电荷逃逸意味着数据丢失。悬浮闸的上方是控制闸(Control Gate),相当于MOS管的G极。悬浮闸的下方,左边是源极(Source),右边是漏极(Drian)。最下面是P阱(P-Well)。
闪存写入原理:
写入数据时,在G极施加较高的电压,源极接地,漏极也施加适当的电压。这时,源极和漏极导通,电子流在源极和漏极之间流动。当电子流足够强大时,会发生穿隧效应,部分电子会穿越二氧化硅氧化膜,进入悬浮闸。理论上,只要二氧化硅氧化膜不退化,移除电源之后,进入到悬浮闸内的电子也不会丢失。这样就完成了写入的动作。
闪存数据的读取:
电荷进入悬浮闸之后,产生一个电势。这个电势施加到G极,导致G极电压产生偏移。我们以此来判断悬浮闸内是否存在电荷。假设有电荷为“1”,则无电荷为“0”。数据就这样读取出来了。
闪存数据的擦除:
擦除数据就是清除悬浮闸内的电荷。一般有两种方式。
1 在源极加上较高的电压,G极接地,让源极和G极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电压差,强大的电势能会把悬浮闸内的电子“吸”出来,越过二氧化硅氧化膜流向源极。如下图所示。
2 在源极加上正电压,在G极加上较高的负电压,源极和G极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电压差,强大的电势能会把悬浮闸内的电子“挤”出来,越过二氧化硅氧化膜流向源极。如下图所示。
闪存数据丢失:
以上是正常擦除的方法,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闪存长期存放在高温环境下,悬浮闸内的电子可能因获得热能而加速运动,并有可能突破二氧化硅氧化膜,“逃逸”出来,丢失电荷就是丢失了数据。所以大家在使用固态盘时,尽量避开热源。像M.2和mSATA这类小固态盘,不要安装在发热量大的部件附近。
分类:
以上是闪存基本储存单元的工作原理。根据基本单元的连接方式不同,闪存被分为NOR Flash和NAND Flash两大类。下次有时间我再给大家介绍。也可参阅《工业计算机硬件技术支持手册》第8章及其他相关章节。
推荐文章:
《工业计算机硬件技术支持手册》简介
AMI UEFI BIOS更新程序AFUEFIX64.EXE中文使用说明
如何使用 再生龙(Clonezilla)备份系统或还原系统,备份硬盘或还原硬盘
利用BIOS状态码(Checkpoint)及Beep声来诊断计算机启动过程中的问题
AMI aptio 5.x BIOS状态码(POST CODE)及开机Beep声含义表(Checkpoints & Beep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