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IP数据报的介绍
- 2. 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各字段说明
- 2.1 Version(版本)
- 2.2 IHL(首部长度)
- 2.3 Type of service(区分服务)
- 2.4 Total Length(总长度)
- 2.5 Identification(标识)
- 2.6 Flag(标志)
- 2.7 Fragment offset(片内偏移)
- 2.8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TTL)
- 2.9 Protocol(协议)
- 2.10 Header checksum(首部检验和)
- 2.11 Source address 和 Destination address(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1. IP数据报的介绍
- 一个IP数据报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 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字段,共20字节,是所有IP数据报必须所具有的。
- 在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后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我们将详细介绍固定字段的各部分说明。
2. 首部的固定部分的各字段说明
2.1 Version(版本)
- 占4bit,指IP协议的版本。目前的IP协议版本号为4(即IPv4)
2.2 IHL(首部长度)
- 占4bit,IP包头长度,最小为5,最大为15,单位为word(32bit–4字节),因此一个IP首部长度的最大值为60字节。
2.3 Type of service(区分服务)
- 1字节—占8bit,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时,这个字段才会起作用。一般情况下都不适用这个字段
2.4 Total Length(总长度)
- 2字节—占16bit,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即IP包总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总长度必须不超过最大传送单元MTU.
2.5 Identification(标识)
- 2字节—占16bit,是一个计数器,用来产生IP包的标识
2.6 Flag(标志)
- 占3bit, 目前只有后两位有意义。第一位无意义,(总的为第50位)第二位为DF,DF = 0时才允许分片;(总的为第51位)第三位为MF,MF = 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 = 0表示最后一个分片。
2.7 Fragment offset(片内偏移)
- 占13bit,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相对位置,以8字节为基本单位
2.8 Time to live(生存时间TTL)
- 占8bit,数据报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个数的最大值。
2.9 Protocol(协议)
- 占8bit,协议字段,1表示ICMP;2表示IGMP;6表示TCP;17表示UDP。
2.10 Header checksum(首部检验和)
- 占16bit,该字段指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
2.11 Source address 和 Destination address(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各自占用4字节—32b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