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 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上)

文 | BFT机器人 

前言

Introduction

文化科技是文化科技融合过程中诞生的系列新技术成果,是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两大战略的交又领域。2012 年 8月,科技部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开启了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路径的新篇章。经过十年的沉淀与结晶,在政策指引下,文化科技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文化产业也成为文化科技的重要的“孵化器”与“试炼场”。

文化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深刻关系到文化与科技两大领域的创新趋势。梳理“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既是回溯文化科技发展之路上的创新火花,也希望进一步映照文化科技融合演进的轮廓,助推行业探索具有“文化”与“科技”双重生命力的发展路径。

广义上,文化科技既包括文化产业共性支撑技术,也包括上层的应用、工具与生态:在基建层,已完成 4K/8K 超高清视频、云染、智能创作分发等“文化科技新基建”,不断向高算力、低延迟.强智能的方向进发;在应用层,涌现出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 视频、数字虚拟人等层出不穷的“新应用”,强调连接、沉浸、交互等特性,服务文化消费、生活生产等多元场景。

近年来,文化科技在多领域蓬勃生长,不断在新方向大放异彩,已形成“多元融合、多维升级、多向赋能”的发展格局:

“多元融合”指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都与前沿技术实现了广泛交叉、融合创新,“多维升级指文化科技促使文化产业链的各环节都实现了效能提升、体验升级,“多向赋能”指文化科技在支撑文化领域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跨界应用、多向赋能。

01

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

资料来源:腾讯研究院

02

虚实共生篇

趋势1:生成式AI技术为AIGC注入新动能,变革大众内容生产与交互范式

核心内容:

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l-generated Content) ,是区别于UGC、PGC 等互联网上人类生产内容的全新的内容生产方式,代表着 AI技术向创造力的跃迁。AIGC 并非新事物,但受限于之前的 AI 软硬件技术进展,其应用主要局限于体育类、财经类新闻领域,支持格式相对固定或模板化的文章自动生成。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尤其是 AI 大模型和多模态 AI 技术的融合发展以生成式 AI 为代表的 AIGC 技术的通用化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AIGC 迎来“物种大爆发”,从语言文字快速扩展到图像、音视频、3D场景等各类数字内容。

2022 年,AIGC 在技术进展、商业应用等层面都进入新阶段,其对数字内容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彰显。有专家甚至预测,AIGC 技术及其应用代表着 A 领域的下一个时代和全新疆域。

生成式AI 是驱动AIGC 发展应用的技术引擎,2022 年无疑是生成式AI 的“高光时刻”:

一是扩散模型、GAN、NeRF 等生成算法模型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极大提升了 AI生成内容的质量、类型的丰富性。

同时,多模态技术让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相互转化和生成,进一步提升了 AIGC 内容的多样性,文字转图像、文字转视频、静态图片转 3D 动态场景、3D 内容创建等应用类型不断涌现。例如,在2022 年,OpenAl的 DALL-E 2、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 等可以生成图片的 AIGC 模型引爆了 AI作画领域,让 AIGC 加速进入公众视野,各主流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图片、视频生成模型。

二是拥有巨量参数(目前已超万亿)的预训练大模型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引发了 AIGC 技术能力的质变。

同一个模型可以完成多种多样的内容生产和交互任务,而无须针对每个任务分别训练模型。2022年 11月 OpenAl 推出的 ChatGPT 模型,发布后不到一周就获得了 100 万用户。ChatGPT作为一个通用性的对话机器人,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可以完成各式各样的文本任务,包括写代码、作诗、写文章、提供专业知识等等。AI 大模型的发展显著提升了 AI 的工业化能力,足以支持构建自动化内容生产的“工厂”和“流水线”,给大众内容生产“提质增效”。

可以说,生成式 AI 已经成为了内容生产和交互的新型基础设施,将推动 AIGC持续繁荣发展。未来,AIGC 模型将朝着多模态模型(multimodal models) 的方向发展,多模态模型有望成为新的交互界面和技术平台,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持续推动内容生产和交互升级换代。

基于 AIGC 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自动化内容生产,创造新的交互方式,提高服务体验质量带来新的应用形式,将给文化内容产业带来多重创新与变革。

首先,AIGC 应用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创意辅助工具,并有望拓展文化创作的叙事空间。AIGC可以形成智能化的“试验场”,帮助创作者测试创意的效果,如在美术、设计等场景下实时生成各类色彩、花纹,助力创作者更高效地生成作品;同时,AIGC 还能作为人类想象力的“发动机”,为文化创作探索更广阔的叙事空间,甚至支持人们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其次,AIGC应用将影响文化艺术创作的工作流程,有望大力提升文化生产力。随着文字内容生成、语音生成、图像生成等 AIGC 应用日趋完善,以及视频生成、3D 内容生成应用的持续突破,AIGC应用将助力简化文化内容的创作流程,丰富文化产业的生产供给,同时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AIGC 应用将降低文化艺术创作门槛,或将促使文化生产与消费进一步“大众化”。随着生成式 AI 模型的软件开源、API 接口开放等,越来越多的“大众式”AI 内容生产工具不断出现,让普通大众可以通过 AIGC 参与文化艺术创作,这种创作力的大爆发将推动创作主体格局改变,使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进一步走向大众化,助力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普及传承。

未来 AIGC的关键影响在于,将引发大众内容生产的范式转变,升级甚至重塑内容生产供给,进而给依赖于内容生产供给的行业和领域带来巨大影响。在这一趋势下,我们也需要更加关注并妥善解决 AICG 可能带来的信息内容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算法歧视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建立生成式 AI和AIGC 应用的伦理指南,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标记 AI生成、合成内容,打造安全、可控、可信的AIGC 应用,借助生成式 AI和 AIGC 应用更好赋能每一个创作者,推动构建繁荣发展、向上向善的文化内容生态。

趋势2: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国际赛事制播,“虚拟预练”提升创作效能

核心内容:

近年来,国际重大文体活动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数字李生技术屡屡成为赛场“黑科技”。2022 年,北京冬奥会首次实现了数字李生技术在奥运会中的应用,卡塔尔世界杯也将数字李生方案应用于赛事场馆的统筹管理。数字李生技术在智慧场馆领域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开始服务于文化创意环节,为场馆内的节目拍摄、创意落地提供“预演的空间。文体活动天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数字李生支持的“虚拟预演有力地降低了演出、赛事以及节目制作中的不确定性。

数字李生技术能够实现物理对象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帮助人们通过对虚拟空间的观察和交互,去理解和优化真实的物理空间,具备实时感知、虚实映射、人机交互等多种能力,主要涉及数字支撑.李生构建、人机交互三大类技术。近年来,伴随3D 建模、物理仿真、影像技术、实时渲染等单点技术的突破及交叉融合,李生构建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其中,Unity、Unreal 等游戏引擎以实时渲染能力为数字李生展示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 既能实现物理过程的模拟仿真,也能支持 3D 内容的实时渲染展示,促使数字挛生进一步走向实时和灵活部署。

基于实时交互能力的优化,数字挛生技术能够在广泛场景下支持人们对物理空间与活动过程进行仿真预演,加速了数字李生技术在文化创意活动中的应用。

2022 年,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赛事带动数字李生与文体场景的结合走向成熟,各类文体场景的李生体正在加快构建中,成为助推文化创意落地的基础设施:

一是实现文旅景区、文体场馆等空间的可视化、智能化监测,保障文化活动的安全管理与顺畅运行。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文化遗产、景区、体育馆等场景的“副本”,既能够支持观众进行虚拟游览,也能对场景进行可视化、实时动态的监测与管理。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通过数字李生方案.为每个体育场都构建了一个“3D 数字李生”,将八大赛事场馆连接为一体,并从约 4万个物联网设备获取实时数据。基于这套技术方案,数字李生统一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赛场的实时可视化监控、远程指挥控制,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保障体育赛事的运营安全。

二是支持文化创意在仿真场景中进行预演,推动演出、赛事等内容的制播更加高效、精准。

传统节目制作中,为了给观众呈现最佳视角,往往需要在平面图纸上先行设计拍摄机位与方案,再到实际场地进行反复查勘与试验。而数字李生技术能够在三维空间内搭建完全仿真的场景外观,能帮助媒体“足不出户”地完成拍摄方案设计。2022 年,北京冬奥会首次以数字李生的方式搭建了“VSS 虚拟场馆仿真系统”,支持媒体完成“线上彩排”,谷爱凌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比赛时,位于裁判塔的转播机位完美记录了她的夺冠瞬间,最终转播实时呈现的效果,与转播导演团队借助仿真系统设计好的效果高度一致。

通过仿真模拟系统,对演员、观众、灯光、音乐甚至转播机位等要素进行“排兵布阵”,近年来已经形成一套“数字表演”方案,在奥运会等国际文体活动中实现了广泛应用。数字李生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构建出空间的“副本”,让复杂的拍摄流程、场面调度得以演练,也能够随机应变、实现灵活部署。未来,数字李生技术有望被应用于更多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创作环节,以“身临其境”的远程方式减少创意演练的人力、物力成本,对文化产业产生更为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趋势3:虚拟制作技术应用提速,引领视听节目制作技术体系升级

核心内容:

虚拟制作主要借助 LED 和游戏引警打造虚拟场景,并与拍摄现场的真实人物实时融合;相比于传统的绿幕制作方式,在创作流程、技术体验、服务场景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2022 年,工信部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2022一2026 年)》,提出要搭建常态化的虚拟现实线上演播摄制播出环境,支持沉浸式业态体验落地推广。相关技术和政策环境的日益成熟,推动虚拟制作技术应用提速,为视听节目制作带来深远影响。

2019 年上线的美剧《曼达洛人》在拍摄过程中采用了突破性的虚拟制作方法,为内容制作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影视制作中,融合了游戏引擎、LED 幕墙等技术的虚拟制作,相比传统的绿幕制作,在制作效率、沉浸感、灵活性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传统的绿幕制作主要采用“绿幕 +色键抠像 + 虚拟包装系统”实现,制作特效是在绿幕前拍摄好再进行后期合成,无法实时看到合成效果,真实感、沉浸感往往受影响,同时迭代成本高昂;虚拟制作采用实时渲染技术将照片级别的动态数字场景,在LED 显示屏上还原,并搭建拍摄场景,运用摄影机追踪系统定位空间、位置信息,实时映射人物与场景的空间关系,不仅能让演员沉浸其中,还避免了耗时的合成制作渲染阶段,优化内容制作的效率。

当前虚拟制作技术有多个细分应用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方向包括VP (VirtualProduction,虚拟制片)与XR (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等。其中,VP 方向主要以大型 LED 屏环幕搭建完整的虚拟背景,常用于影视、广告等内容的制作;XR 方向是对实景进行了扩展的虚拟拍摄技术可将物理空间无缝扩展到虚拟世界,主要应用在综艺、演播室、直播等场景中。

2022 年,随着虚拟制作硬件成本下降、技术成熟,虚拟制作在国内的应用提速,尤其在综艺晚会等领域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国产化团队和技术的出现,为国内虚拟制作技术的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础。例如,2021 年 10 月,腾讯互娱内容生态部在深圳坪山国际影视文化城打造的虚拟影棚正式落地,成为国内首个 VP 和XR 系统融合的虚拟制作影棚。

虚拟制作技术的商业化与应用提速,引发了视听节目制作技术体系的变革:

一方面,虚拟制作技术拓展了现实舞台场景,丰富了视听节目的表达空间。


2022 年,虚拟制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视台和网络节目制作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视听设计。2022年,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通过“5G+XR”技术实现舞台与虚拟场景特效的结合,将河南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与精彩的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表演结合起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借助 XR 技术模拟考古探险地面实景和空中虚拟景观共同构成的“魔幻场景”,实现“现实一考古进行时一历史事件发生时” 三重时态的舞台转换,以创造性表达的方式向观众还原考古探险场景。

另一方面,虚拟制作技术增强了实时交互体验,塑造了“虚拟化在场+实时互动”的内容直播效果。

2022北京冬奥会赛事直播中,咪咕公司基于“5G+XR”技术打造了虚实结合的多赛同看三维直播空间在技术上突破了传统的演播厅模式,同时支持三场比赛直播,用户不仅可以借助 XR 设备进入由虚拟技术搭建的赛场,还可以随意切换比赛和视角,实现 360 度全方位自由布局与实时互动,腾讯冬奥会节目《赢战冰雪》邀请了数字人“星瞳”在演播室参与赛事解说,借助远程动捕技术和自研的“交互连线系统”,使“星瞳”与真人嘉宾同台互动长达 8 小时,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的演播室内容效果。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成熟,虚拟制作将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生产工具,推动内容制作流程和效率全面升级,让影视与节目内容的制作不再局限于有限场域,真正打造出“科幻级”的视听体验与感官想象。

03

多维视听

趋势4:数字人集成多维媒介要素,社会服务场景广泛拓展

核心内容

2022 年,社会生活与服务场景下的“数字人含量”实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市场分析机构预测,到 2026 年中国 AI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 102.4 亿元。一方面,高保真数字人、超写实数字人创造出拟人化、个性化的 IP,同时集成多维媒介要素、提升信息交互的沉浸感,满足文化传媒业务创新、企业创意营销的需求;另一方面,AI 数字人作为新一代人机交互范式成为各行业为智能服务增强“人效”的重要抓手,也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参与数实融合的连接入口。

数字人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中,具有风格化或者拟人的外貌、行为和特点的虚拟人物.也称之为虚拟形象、数字虚拟人、虚拟数字人等。数字人起源于电影行业,并受益于游戏产业建模、动捕、渲染、AI 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步向高质量、智能化、工具化的方向发展。数字人技术的核心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图像渲染等。

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技术不断融合发展,共同推动数字人的创作进入了更加成熟高效的阶段,极大地提高了数字人的制作效能:

一是数字人生产管线进一步完善成熟,制作效率不断加快。从早期由画师、建模师一笔笔、一帧帧地画出人物,到现在可以借助光场技术快速形成高精度模型;

二是从游戏产业孵化出的工具化产品加快数字人的制作流程,比如腾讯 NEXT Studios 自研的xMoCap@一3A级动捕动画全流程管线,集角色绑定、动作捕捉、动画工具、资产管理及动捕数据库为一体,能够支持大型团队协作、云端海量资产管理、高保真 3D 角色动画生产,符合 3A 游戏的开发需求。

伴随数字人生产效能的提升,2022 年高保真数字人、超写实数字人、A 数字人在多方向的应用进一步成熟,为行业效率提升、服务升级提供人性化的工具,引发了数字人社会应用的新爆发:

一方面,高保真数字人、超写实数字人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沉浸感,为新闻报道、直播、综艺等领域提供了创新业务形态、吸引年轻人的突破口。

数字人作为语音、3D 视频等多种媒介要素的集大成者,具有贴近真人、交互逼真的特点,能够提升内容的创意性、交互性、沉浸感。

2022 年,数字人在真实感、精细度等方面再上新台阶,例如,中国国家版本馆与腾讯公司 NEXT Studios 联合打造的数字讲解员“文涵”,在第十八届文博会上栩栩如生地向观众全方位介绍了国家版本馆。新华社联手腾讯公司 NEXT Studios 打造的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小净,作为超写实数字人实现了逼真、细腻的外形塑造,在航天新闻报道、知识科普等领域和年轻人群建立沟通,成为数字人助力媒体融合的典型案例。同时,更多企业和品牌积极打造“虚拟代言人”,探索创意表达与营销的高质量工具。

另一方面,AI 驱动的数字人能够在各类场景提供接近真人的服务,成为传媒、文旅、金融等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器”。

AI 的发展使数字人可以借助 AI 的能力进行实时智能交互,由“人工驱动的数字人”走向“AI驱动的数字人”。2022 年,数字人整合语音交互、自然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 AI 能力,成为“数字员工”,进入传媒、文旅、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承担资讯播报文旅导览、坐席客服等多元角色。

例如,腾讯云智能联合腾讯内容平台部等技术团队打造的央视频AI 手语主播“聆语”参与国际冰雪赛事,首次实现了 AI 手语解说赛事直播,可以用手语表达超过160 万个词汇和短语;央视频 3D 智能语音助手“央小云”首次将数字人的技术能力应用于新闻热点问答,在企业服务领域,结合行业知识图谱,数字人能够通过不断的自学习、自适应提升服务能力,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力,越来越多的“数字员工”开始走进千行百业。

数字人以更智能的方式跨界进入各行各业,助力企业服务增效,进一步展示了数字人技术在应用层面的广阔前景,数字人有望成为更多行业参与数实融合的“连接器”。

未来,行业也需要探索建立数字人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文伦理等风险的研究和关注,AI 数字人的发展也需要积极探索 AI 伦理边界,让 AI 智能更好地创造社会价值。

趋势5:3D数字建模高精度还原文化遗产,助力传统文化“数字永生”

核心内容:

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为我国文化数字化规划指明了方向。随着扫描建模技术、引擎渲染技术、PCG (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程序化内容生成)等技术的进步,文化遗产的 3D 还原走向更加精细、逼真、具有沉浸感。

通过3D数字建模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生成,真实再现或者还原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遗迹这种文化数字化的路径在 2022 年步入应用爆发期。

3D 建模数字还原让人们以更为直观化、可视化的形式,了解物质文化遗产 (尤其是小型文物)复杂精密的空间结构和丰富的内部细节;将游戏、影视内容制作中积累的数字技术能力和经验,有效应用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辟了传统文化“数字永生”的新路径。

2022 年,3D 数字建模技术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进一步拉近大众与文化遗产之间的距离。例如,故宫和腾讯联合主办的“纹”以载道一-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向大众展示了“故宫最大裸眼 3D 文物”,让文物实现 22 倍高清放大,使用户体验到实物展也难以感受的丰富细节,同时打破物理空间限制,将故宫文物展览“搬运”到距离故宫博物院两千余公里外的广东深圳,实现了“文化 + 科技”的创新融合发展,以数字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焕发新的活力。

目前通过 3D 建模助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方式,主要归为两种:

一是将现实世界中的文化遗产,通过激光或者照扫的方式,制作为数字模型。

比如,3A 级游戏常使用的照相建模(photogrammetry) 技术,通过激光扫描文化遗产实际形状、单反拍摄照片(贴图)、无人机拍摄大致地形等方法,能够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精准摄影测量,以保证实现实物级别的3D 逼真还原。目前在对精妙珍稀的小型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时,通常使用 16K 高精度照扫模型制作。16K 代表贴图分辨率,数值越高,照扫出来的模型精度就越细腻。

第二种方式是在3D 建模软件中建构模型,让已经消失的文化遗产在数字世界中“复生”。

借助Houdini、ZBrush、Adobe Substance 等三维内容制作软件制作场景,同时可以通过 PCG(程序化内容生成) 工具,利用算法来自动生成相应的内容。

在底层技术支持上,目前3D 建模有 WebGL (Web Graphics Library) 和游戏引擎两种展示方式。前者被集成到主流浏览器中,让2D 和3D 模型在网页中进行很好的展示,完成轻量化的模型展示效果,但性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通过游戏引擎,可以实现视觉呈现质量好、性能高,同时实景互动、沉浸感强的展示效果,让用户以更具沉浸感的方式体验文化遗产的魅力。

3D数字建模高精度超写实还原文化遗产,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影视、游戏、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广告等领域,让观众以更加立体和沉浸式的方式感受文化遗产,贴近与历史和文化的距离,并助力文化遗产实现“数字永生”

趋势6:超高清视频实现“经典重生”,社交推荐技术激活云演艺新场景

核心内容:

2022 年,演唱会作为演艺行业线上转型的“排头兵”,在“云模式”下重新构建了演唱会内容的供给与分发方式,探索出相对成熟的市场模式。其中,“超高清视频技术 + 社交推荐技术”的结合,还原了线下演出的沉浸感、实时性、社交性三大优势,引发了演出市场的现象级热点,也推动“直播 + 演唱会”成为文化演出领域的新模式、新常态。

2022 年成为线上演唱会的“爆发之年”,得益于短视频与直播平台的技术体系升级,打通了线上演唱会高质量供给、高效率分发的路径,能够为用户提供亲临现场般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满足了市场对于高品质演唱会的共性需求。

一方面,超高清视频技术的成熟,保障了线上演唱会的高质量内容供给,为用户提供了接近现场般的观看体验。

中国超高清视频技术近年来在全球实现领先发展,中国推出的全球首个面向 8K及5G 产业应用的视频编码标准 AVS3 已进入移动端规模化商用阶段。2022 年,随着“4K/8K+5G”加速落地,线上演唱会能够以高清、流畅、低延时的形式在各短视频、直播平台呈现,有力提升了云演艺的沉浸感。

同时,智能超高清视频修复技术进一步丰富了超高清内容的供给。

在超高清内容生产端,长期存在着超高清内容制作、经典老片及视频转高清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通过 AI 视频修复技术,能够使大量画质欠佳的经典文化作品“经典重生”。

例如,2022 年微信视频号联合腾讯多媒体实验室TME live 推出的张国荣《热·情》演唱会,采用多媒体实验室研发的“光影焕新能修复引擎”,利用该引擎的智能分析、画质修复、画质增强、智能编码四大模块,修复了因时间跨度大带来的划痕、噪点、失真、色彩等问题,使演唱会内容的分辨率提升了 6 倍。多媒体实验室也会将新技术在腾讯视频臻彩视听中进行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的供给。

另一方面,直播技术与社交推荐技术的结合,提升了演唱会的线上分发效率,进一步还原线下演出的实时性、社交性等优势。

直播能通过实时的表演赋予受众 “参与感”和“共享感”,极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振,而直播内容要形成广泛的影响力,往往还需要连接社交场景、具备“社交货币”的功能。2022 年,云演艺在具有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平台落地,为用户搭建了基于观看演出进行共享交流的桥梁,有效激活了演唱会的市场热度。

其中,微信视频号基于“社交关系+兴趣推荐”的传播路径,使直播与朋友圈、群聊等社交场景连接为用户提供了“实时观看演出 + 同步交流分享”的体验,营造出如同线下观看演唱会的社交体验,同时,观众基于分享的诉求转发直播内容、形成裂变式传播,助推云演艺引发了广泛的“同情共振”。

超高清视频技术与社交推荐技术的结合,升级了线上演唱会的内容供给与分发模式,呈现了更加贴近大众的线上演出模式,也以“出圈”效应开拓了云演艺发展的新阶段。在各地政策积极鼓励云演出、云音乐等业态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云演艺有望结合 AI、VR/AR 等技术进行更多探索,创造更多维度、全景式的线上消费体验,助力在线演艺行业爆发更强的生命力。

报告出品:腾讯研究院

报告编辑:智能机器人系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BFT机器人
版权归BFT机器人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若您对该文章内容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将及时回应。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hkb.cn/news/12305.html

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违法违规/事实不符,请联系长河编程网进行投诉反馈email:809451989@qq.com,一经查实,立即删除!

相关文章

灵活利用ChatAI,帮助你编写文章/故事,提高创作

前言 ChatAI 对于编写文章/故事提供了广泛且有益的帮助。它可以激发灵感、提供背景知识、检查错误并提供实时反馈等功能,在创作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辅助作用。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度,并将其视为一个有益工具而非完全取代人类创作的替代…

26岁财富自由,30岁已经历成功人士的一生,OpenAI掌门人的36条人生经验

Altman30岁就经历了成功人士的一生:程序员、创始人、投资人、CEO、慈善家。 编辑丨沃特敦 OpenAI掌门人Sam Altman是美国现在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家。上周,Altman刚刚度过38岁生日。今天分享的是他30岁时总结的人生经验。那时,Altman已经是硅谷最具人气的创投明星,年纪轻轻就能…

chatgpt赋能python:Python整人代码:开发有趣的恶作剧工具

Python整人代码:开发有趣的恶作剧工具 Python是一种高级编程语言,它有着众多功能库和API,能够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但是,Python也可以用来编写有趣的恶作剧代码,搞乐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

ChatGPT成精了!

最近几天,朋友圈、公众号都被 ChatGPT 刷屏了。 更有不少标题党吹嘘 “谷歌要完,百度也危了”。 那么它到底有没有网上吹的这么神奇呢? 我亲测了一把,感觉确实非常惊艳! 例如: 看着还不错,每…

学习笔记--肯德基餐厅信息查询

方法一:借助工具 import requests import json url"http://www.kfc.com.cn/kfccda/ashx/GetStoreList.ashx?opkeyword" wordinput(请输入查找的地区:) headers{User-Agent: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

肯德基餐厅位置查询

肯德基餐厅查询: 肯德基餐厅查询: urlhttp://www.kfc.com.cn/kfccda/storelist/index.aspx 1.分析: -数据为动态加载数据(输入城市关键字查询之后,url并没有改变,说明数据是动态加载出来的) -通…

(产品分析)KFC肯德基APP分析报告

目录 一、市场分析 二、用户需求 三、产品概述 四、信息架构 五、交互流程 六、页面设计 总结 一、市场分析 2018沃指数 O2O的移动外卖已经成为大众点餐的主要方式之一,满足了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美食的需求,作为传统快餐文化的领头羊&#xff0…

肯德基宅急送网上订餐系统(移动扫码点餐)的设计与实现(小程序+PHP+MySQL)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章节安排 2 第2章 关键性技术介绍 3 2.1 PHP 3 2.2 JSON 4 2.3 XML 5 2.4 HTML 5 2.5 Mysql介绍 6 第3章 需求分析 7 3.1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7 3.2 功能需求分析 8 3.3用例分析 10 3.3.1领域类图 10 3.3.2系统用例 14 3…

肯德基餐厅信息查询

肯德基餐厅信息查询网页 打开网页之后,在查询框中输入北京,然后点击查询,发现地址栏之中的url信息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这里使用的是阿贾克斯查询动态渲染的方式。 这里面返回的内容为Content-Type:text/plain,也就是返…

自动化测试技术分享 | 敏捷开发、瀑布与迭代模型的项目应用分析

以下为作者观点: “敏捷”、“瀑布”、“迭代”是目前开发模式描述中应用比较多的词汇。那么,这些词汇有什么概念差异呢?别急,这就来为大家一一解惑。 首先瀑布模型、迭代模型都属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xff09…

第3章信息系统治理

信息系统治理(IT治理)是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活动的重要管控手段,也是组织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以数字化发展为重要关注点的新时代,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和组织建设过程中,IT治理起到重要的统筹、评估、指导和监督作用。信息…

第4章信息系统管理

在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要素的推动下,社会各领域已经并正在加速进入数字化的全新发展时期,基于智能、网络和大数据的新经济业态正在形成,从"数字融合"向"数字原生"的发展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信息技术和…

Meta版ChatGPT惨遭“开源”?最新大模型LLaMA被泄露,已在GitHub收获7k+星

1、Meta 全新大语言模型 LLaMA 正通过种子公开发放 2 月 24 日,Meta 公司发布了新的大模型系列 —— LLaMA(Large Language Model Meta AI)。Meta 宣称,LLaMA 规模仅为竞争对手 ChatGPT 的“十分之一”,但性能却优于…

GPT-4满分第一名通过大厂模拟面试!微软154页研究刷屏:与AGI的第一次接触

“GPT-4可被视作AGI (通用人工智能)的早期版本。” 若是一般人说这话,很可能会被嗤之以鼻—— 但微软雷蒙德研究院机器学习理论组负责人万引大神Sbastien Bubeck联手2023新视野数学奖得主Ronen Eldan、2023新晋斯隆研究奖得主李远志、2020斯…

致全体用户的一封信:关于Beezy,关于未来!

本篇面向大众,尽量将技术性事实通过简单语言输出,必然会出现不完全准确的地方,请AI从业人士谅解。 LLM(语⾔⼤模型)是Beezy诞⽣的基础, 在以ChatGPT为代表的现象级产品的催⽣中, 全世界都快速地…

LLM-20230225:LLaMA(大羊驼)【参数量: 70 亿、130 亿、330 亿、650 亿】【旨在推动 LLM 领域的小型化、平民化研究】【Meta】

Meta AI 同时在其官方发布了论文《LLaMA: Open and Efficient Foundation Language Models》 源码:https://github.com/facebookresearch/llama论文:https://research.facebook.com/file/1574548786327032/LLaMA--Open-and-Efficient-Foundation-Language-Models.pdf官方代码…

便捷记账: Siri +IOS ShortCut + ChatGPT + NotionAPI

使用 Notion API 新增 Notion 表格数据 获取 Notion API 访问令牌 登录 Notion 并创建一个 integrations(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点击 New Integration 点击Submit 获取访问令牌&…

如何拥抱ChatGPT,GPT-4,其实有捷径!

亲爱的朋友们,相信大家都已经知晓了ChatGPT的伟大之处了吧!但是您们可能又苦于没有方便的获取之法,不过不用急,因为我今天就要介绍一个好东西给大家! 如下图所示,这是一个谷歌插件,非常实用的C…

ChatGPT评中国最好的十大高校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CVer”公众号 AI/CV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点击进入—>【计算机视觉】微信技术交流群 转载自:学术志 | 来源:硕博生活圈、综合整理自网络 ChatGPT大家想必已经知道是什么了,那么在ChatGPT眼中中…

实习生疑问:为什么要在需要排序的字段上加索引呢?

hello,大家好,我是张张,「架构精进之路」公号作者。 众所周知,为了避免全表扫描,条件句中增加了索引,性能上对比一目了然。 组内实习生同学不禁疑问:为什么要在排序的字段上添加索引呢&#x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