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港大成为香港第一所禁止使用ChatGPT的大学,因为学校担心学生借助该工具进行学术剽窃。但是,这一措施在全球范围内已不是新鲜事,不少高校也采取了“禁用”AI工具的手段。然而,禁用可能只是掩耳盗铃。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AI工具的使用与禁用之间的思考,以及在教育领域中如何适应新技术和新模式。
为什么禁用
香港大学之所以启动禁用ChatGPT的行动,是因为学校担心学生借助该工具进行学术剽窃。然而,禁用AI工具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旧的甄别剽窃的方法,如论文查重等传统技术手段或教师评估等方式,在ChatGPT出现后也已经失效了,只能采取禁用措施。但是,“禁用”并不能真正限制学生使用新兴AI工具。即使学校在校园网络上封禁,学生依然可以使用手机登录各类AI平台。
抵制新技术的历史
技术发展史本就是一部“恐惧”史,“恐惧”有时候就是新技术的代名词。从苏格拉底斥责书面文字,到马车夫抵制汽车,再到尼古拉斯·卡尔提出“网络导致人类思维退化”,抵制新技术的声音屡见不鲜。在教育领域也有抵制新技术的先例。1993年,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哈纳芬和萨维尼在《教育技术》杂志上发表了《课堂教学技术与教师的新角色及其阻力》一文,探讨了当时美国中小学教师不愿意甚至抵制使用计算机教学的深层原因。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的必备工具,而AI技术也已经开始进入教育领域。
新技术的先进性
港大为什么从禁止开始转变为开放?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认识到了新技术的先进性,意识到变革的巨轮已经启动;二是担心自己因为没有早点参与其中而被淘汰。实际上,在教育领域,也有从一开始就对AI技术抱有开放态度的学校,他们已经意识到,在新一代AI的价值下,传统教学和科研模式有可能产生巨大变革,能够探索、引领、适应新的技术与新的模式,才不会被淘汰。
拒绝还是接受
AI工具对于教育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有一位同事认为,AI技术早晚会进入教育领域,未来肯定会有很大帮助。因此,他们认为,与其现在不让孩子使用AI辅助写作文,还不如早点让孩子熟悉那些工具的套路,训练思维模式,提高自己的“机器智商”。相比之下,在有些学校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效率至上的企业界已经在加快步伐进入新一轮产业革命。我们自己也必须要躬身入局,尽快把AI工具利用起来。
总结
AI工具的使用与禁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对教育带来巨大的变革,但是,退缩和抵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最好的方法是敢于面对新技术和新模式,适应、探索和引领变革。禁用AI工具和整改剽窃问题只是应对新技术挑战的一个方面,其实,教育领域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我们带着开放的心态去探索。
本文由【小宝创业案例】黄小宝原创发布。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