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现在能自动给照片上色、帮医生看CT片、甚至写诗作曲的AI技术,其实早在二战时期就埋下了种子。这段故事里充满了天才的灵光乍现、整个行业的集体打脸、以及无数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神转折。系好安全带,我们要从1943年的脑科学实验室说起…
第一章 石器时代:当"电子脑"还不会学习(1943-1957)
1.1 两个疯子的脑洞实验
1943年的芝加哥大学,神经科学家沃伦·麦卡洛克(Warren McCulloch)和少年天才沃尔特·皮茨(Walter Pitts)干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他们用电路图模拟人类神经元!这篇划时代的论文《神经活动中内在思想的逻辑演算》里,首次提出了"人工神经元"的概念。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这两个人拿着真空管和电线,硬生生搭出了一个能执行简单逻辑运算的电路网络。虽然这个网络连简单的加减法都不会,但它证明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智能可能产生于简单单元的相互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