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自监督学习模型与芝麻街
参数量
- ELMO:94M
- BERT:340M
- GPT-2:1542M
- Megatron:8B
- T5:11B
- Turing NLG:17B
- GPT-3:175B
- Switch Transformer:1.6T
二、Self-supervised Learning⇒Unsupervised Learning的一种
“自监督学习”数据本身没有标签,所以属于无监督学习;但是训练过程中实际上“有标签”,标签是“自己生成的”。
想办法把训练数据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作为“输入数据、另一部分作为“标注”。
三、BERT
💡 作为transformer,理论上BERT的输入长度没有限制。但是为了避免过大的计算代价,在实践中并不能输入太长的序列。 事实上,在训练中,会将文章截成片段输入BERT进行训练,而不是使用整篇文章,避免距离过长的问题。
BERT是一个transformer的Encoder,BERT可以输入一行向量,然后输出另一行向量,输出的长度与输入的长度相同。BERT一般用于自然语言处理,一般来说,它的输入是一串文本。当然,也可以输入语音、图像等“序列”。
Masking Input
随机盖住一些输入的文字,被mask的部分是随机决定的。
MASK的方法
- 第一种方法是,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替换句子中的一个词,我们用 "MASK "标记来表示这个特殊符号,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新字,这个字完全是一个新词,它不在你的字典里,这意味着mask了原文。
- 另外一种方法,随机把某一个字换成另一个字。中文的 "湾"字被放在这里,然后你可以选择另一个中文字来替换它,它可以变成 "一 "字,变成 "天 "字,变成 "大 "字,或者变成 "小 "字,我们只是用随机选择的某个字来替换它
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使用哪种方法也是随机决定的。
训练方法
- 向BERT输入一个句子,先随机决定哪一部分的汉字将被mask。
- 输入一个序列,我们把BERT的相应输出看作是另一个序列
- 在输入序列中寻找mask部分的相应输出,将这个向量通过一个Linear transform(矩阵相乘),并做Softmax得到一个分布。
- 用一个one-hot vector来表示MASK的字符,并使输出和one-hot vector之间的交叉熵损失最小。
💡 本质上,就是在解决一个分类问题。BERT要做的是预测什么被盖住。
Next Sentence Prediction(不太有用)
从数据库中拿出两个句子,两个句子之间添加一个特殊标记[SEP],在句子的开头添加一个特殊标记[cls]。这样,BERT就可以知道,这两个句子是不同的句子。
只看CLS的输出,我们将把它乘以一个Linear transform,做一个二分类问题,输出yes/no,预测两句是否前后连续。
Robustly Optimized BERT Approach(RoBERTa)
Sentence order prediction,SOP(句子顺序预测)⇒ALBERT
挑选的两个句子是相连的。可能有两种可能性供BERT猜测:
- 句子1在句子2后面相连,
- 句子2在句子1后面相连。
BERT的实际用途 ⇒ 下游任务(Downstream Tasks)
预训练与微调
- 预训练:产生BERT的过程
- 微调:利用一些特别的信息,使BERT能够完成某种任务
BERT只学习了两个“填空”任务。
- 一个是掩盖一些字符,然后要求它填补缺失的字符。
- 预测两个句子是否有顺序关系。
但是,BERT可以被应用在其他的任务【真正想要应用的任务】上,可能与“填空”并无关系甚至完全不同。【胚胎干细胞】当我们想让BERT学习做这些任务时,只需要一些标记的信息,就能够“激发潜能”。
对BERT的评价任务集——GLUE(Gene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Evaluation)
为了测试Self-supervised学习的能力,通常,你会在一个任务集上测试它的准确性,取其平均值得到总分。
性能衡量
人类的准确度是1,如果他们比人类好,这些点的值就会大于1。
四、How to use BERT——[CLS]+Fine Tune
Case 1:Sentiment analysis
给机器一个句子,让它判断这个句子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给它一个句子,把CLS标记放在这个句子的前面,只看CLS的部分。CLS在这里输出一个向量,我们对它进行Linear transform+Softmax,得到类别。
对下游任务,需要标注资料。
在训练的时候,Linear transform和BERT模型都是利用Gradient descent来更新参数的。
- Linear transform的参数是随机初始化的
- 而BERT的参数是由学会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将获得比随机初始化BERT更好的性能。
对比预训练与随机初始化
- "fine-tune"是指模型被用于预训练,这是网络的BERT部分。该部分的参数是由学习到的BERT的参数来初始化的,以填补空白。
- scratch表示整个模型,包括BERT和Encoder部分都是随机初始化的。
scratch与用学习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网络相比,损失下降得比较慢,最后,用随机初始化参数的网络的损失高于用学习填空的BERT初始化的参数。
使用BERT的整个过程是连续应用Pre-Train + Fine-Tune,它可以被视为一种半监督方法(semi-supervised learning)
- 当你进行Self-supervised学习时,你使用了大量的无标记数据⇒unsupervised learning
- Downstream Tasks 需要少量的标记数据。
Case 2 :POS tagging
BERT部分,即网络的Encoder部分,其参数不是随机初始化的。在预训练过程中,它已经找到了不错的参数。
Case 3:Natural Language Inference(NLI)
给出前提和假设,机器要做的是判断,是否有可能从前提中推断出假设。⇒ 预测“赞成、反对”
你只要给它两个句子,我们在这两个句子之间放一个特殊的标记SEP,并在最开始放CLS标记。最终考察CLS标记对应的输出向量,将其放入Linear transform的输入得到分类。
Case 4:Extraction-based Question Answering (QA)→答案必须出现在文中
入序列包含一篇文章和一个问题,文章和问题都是一个序列。对于中文来说,每个d代表一个汉字,每个q代表一个汉字。你把d和q放入QA模型中,我们希望它输出两个正整数s和e。根据这两个正整数,我们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截取一段,它就是答案。这个片段就是正确的答案。
模型细节
对于BERT来说,你必须向它展示一个问题,一篇文章,以及在问题和文章之间的一个特殊标记,然后我们在开头放一个CLS标记。
在这个任务中,你唯一需要随机初始化从头训练两个向量,分别对应与答案的开始与结束,用橙色向量和蓝色向量来表示,这两个向量的长度与BERT的输出相同。
-
首先,计算这个橙色向量和那些与document相对应的输出向量(黄色向量)的内积,计算内积,通过softmax函数,找到数值最大的位置,即为答案的开始位置。
【这个内积和attention很相似,你可以把橙色部分看成是query,黄色部分看成是key,这是一个attention,那么我们应该尝试找到分数最大的位置】
-
类似地,利用蓝色向量可以找到答案的结尾位置。
BERT难以训练
- 数据量大
- 训练过程困难
自己训练BERT后,可以观察到BERT什么时候学会填什么词汇,它是如何提高填空能力的?
https://arxiv.org/abs/2010.02480
五、Pre-training a seq2seq model
输入是一串句子,输出是一串句子,中间用Cross Attention连接起来,然后你故意在Encoder的输入上做一些干扰来破坏它。Encoder看到的是被破坏的结果,Decoder应该输出句子被破坏前的结果,训练这个模型实际上是预训练一个Seq2Seq模型。
如何“破坏”句子?MASS/BART/T5
- MASS⇒MASK
- BART⇒删除一些词,打乱词的顺序,旋转词的顺序。或者插入一个MASK,再去掉一些词。
- T5(Transfer Text-To-Text Transformer)⇒在C4语料库(Colossal Clean Crawled Corpus)上尝试了各种组合
六、为什么BERT有用?
当输入一串文本时,每个文本都有一个对应的向量,称之为embedding。这些向量代表了输入词的含义。
更具体地说,如果你把这些词所对应的向量画出来,或者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意思比较相似的词,它们的向量比较接近。
词嵌入:一种将词语映射到向量空间的技术,用于表示词语的语义信息。通过将词语表示为向量,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词语之间的计算和比较。
Embedding in BERT
训练BERT时,我们给它w1、w2、w3和w4,我们覆盖w2,并告诉它预测w2,而它就是从上下文中提取信息来预测w2。所以这个向量是其上下文信息的精华,可以用来预测w2是什么。
BERT的这些向量是输出向量代表了该词的含义,可以认为BERT在填空的过程中已经学会了每个汉字的意思。
相关技术:CBOW
CBOW所做的,与BERT完全一样。做一个空白,并要求它预测空白处的内容。这个CBOW,这个word embedding技术,可以给每个词汇一个向量代表这个词汇的意义。由于算力原因,CBOW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只使用了两个变换。今天的BERT,就相当于一个深度版本的CBOW,
contextualized embedding
语言存在“歧义”,同一token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会有不同的含义。BERT在Encoder中存在Self-Attention,会考虑上下文,根据不同的语境,从同一个词汇产生不同的embedding。
奇怪的应用——DNA、蛋白质、音乐的分类
把一个DNA序列/蛋白质/音乐预处理成一个无意义的token序列,并使用BERT进行分类,也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 也许它的力量并不完全来自于对实际文章的理解。 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也许BERT只是一套更好的初始参数,与语义不一定有关,只是在训练大型模型时更好。
More BERT
七、Multi-lingual BERT——Zero-shot reading comprehension
它是由很多语言来训练的,比如中文、英文、德文、法文等等,用填空题来训练BERT,这就是Multi-lingual BERT的训练方式。
google训练了一个Multi-lingual BERT,它能够做这104种语言的填空题。神奇的地方来了,如果你用英文问答数据训练它,它就会自动学习如何做中文问答。
Why?
Cross-lingual Alignment?
一个简单的解释是:也许对于multi-lingual的BERT来说,不同的语言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无论你用中文还是英文显示,对于具有相同含义的单词,它们的embedding都很接近。汉语中的 "跳 "与英语中的 "jump "接近,汉语中的 "鱼 "与英语中的 "fish "接近,汉语中的 "游 "与英语中的 "swim "接近,也许在学习过程中它已经自动学会了。
验证:MRR(Mean Reciprocal Rank)的值越高,同样意思不同语言的词汇向量越接近,也就是不同embedding之间的Alignment就越好。
数据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基于大量数据与大算力支撑,才能够把不同的语言排列在一起。
语言之间的关系/差距?
当训练多语言的BERT时,如果给它英语,它可以用英语填空,如果给它中文,它可以用中文填空,它不会混在一起,这说明它知道语言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将某一语言的所有Embedding求平均作为“语言向量”,两个向量相减可以视为“语言的差距向量”。将某一语言的向量加上这一“差距向量”,能够实现“无监督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