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这个事情也是最近做的,因为线上nginx被我换成了openresty,然后接入层服务也做了较大改动,虽然我们这个app(内部办公类)并发不算高,但好歹还是压测一下,上线时心里也稳一点。
于是用jmeter简单压测下看看,这里记录一下。
这次也就找了几个接口来压:登录接口、登录后获取用户信息接口、登录后写数据的一个接口。
因为这几个接口,在postman里面有,我就懒得手工录入到jmeter了(那种form表单,懒得一个一个弄),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能不能把postman里面的请求导出,然后导入到jmeter里面。
postman请求导入jmeter#
postman导出#
简单提一句,如果请求在postman里没有,也可以用抓包方式(charles、fiddler),在charles里将请求导出为curl格式,然后导入到postman里面。
postman导入jmeter的方式也比较简单,网上有人写了个开源库来做这个事情。
先导出:
最终会得到一个json文件。
转换json文件为jmeter的jmx#
使用了开源库,也是java写的:
https://github.com/Loadium/postman2jmx
我用的时候,因为我postman里面有个请求有点问题,导致报了空指针,然后自己debug了下,解决了,所以大家可以拉我的仓库也行:
https://github.com/cctvckl/postman2jmx
我也顺便给原仓库提了个pr。
使用方式:
Copy$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oadium/postman2jmx.git$ cd postman2jmx
$ mvn package$ cd target/Postman2Jmx
$ java -jar Postman2Jmx.jar my_postman_collection.json my_jmx_file.jmx
正常的话,最终就会得到一个my_jmx_file.jmx文件,导入jmeter即可。
jmeter配置#
导入效果#
打开这个jmx后,个人做了一点点修改,加了个查看结果数,改了下线程组配置,大概如下:
我这边项目还是依赖cookie 机制的,所以我这边就用了cookie manager,它会自动把返回中的set-cookie,存储到该线程的cookie区域,后续的请求也会自动携带:
如果不了解,可以在该页面点击Help,就能看到帮助文档。
导入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线程组中并发线程数的设置#
一般来说,压测的话,我们会关注某个接口的qps或tps,此时一般要增加一个listener,如聚合报告,来查看最终接口的吞吐(tps):
我们一般用jmeter做压测的目的,是我需要压测出,在目前架构、环境下,该接口的极限是多少,能达到多少笔/s,此时,就是靠不断地加压(比如提高并发用户数),在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系统一开始可能Throughput的值是一路增加的,但慢慢地,会到达一个拐点,到了这个点,你再加压,Throughout也不会继续增加了,此时,就拿到了极限tps。
当然,我们也可能加压到一定程度,发现接口的tps达标了,就不管了,不会继续加压,去寻找那个压力不断提升下的tps拐点。
但是,我之前一直有个问题,就是不知道jmeter里的并发线程数怎么设置,经过查阅,发现在性能测试领域,业内一般把这个值叫做 VU(virtual user)。
这个值,性能测试人员在做测试计划的时候,就会先去根据系统的使用人员规模、系统的高峰时间有多长,来进行估算,总的来说,还是有点复杂。我这边也是看了一本书,全栈性能测试修炼宝典,里面第7章讲了具体怎么算。
我这边也网上简单查了下,比如:
https://www.cnblogs.com/gltou/p/15168252.html
Copy通用公式
对绝大多数场景,我们用:
并发量=(用户总量/统计时间)*影响因子(一般为3)来进行估算。#用户总量和统计时间使用2/8原则计算,即80%的用户集中在20%的时间#影响因子,一般为3,根据实际情况来#通用公式使用了二八原则,计算的并发量即是峰值并发量。
例子
以乘坐地铁为例子,每天乘坐人数为5万人次,每天早高峰是7到9点,晚高峰是6到7点,根据2/8原则,80%的乘客会在高峰期间乘坐地铁,则每秒到达地铁检票口的人数为50000*80%/(3小时*60*60s)=3.7,约4人/S,考虑到安检,入口关闭等因素,实际堆积在检票口的人数肯定比这个要大,假定每个人需要3秒才能进站,那实际并发应为4人/s*3s=12,当然影响因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大!
它这个地铁的例子中,算出来并发用户就应该设置为12.
然后,另一个文章里的例子,这种是根据PV来计算:
Copy根据PV计算
并发量=(日PV/统计时间)*影响因子(一般为3)#日PV和统计时间使用2/8原则计算,即80%的用户集中在20%的时间#影响因子,一般为3,根据实际情况来#PV公式使用了二八原则,计算的并发量即是峰值并发量。例子比如一个网站,每天的PV大概1000w,根据2/8原则,我们可以认为这1000w,pv的80%是在一天的9个小时内完成的(人的精力有限),那么TPS为:1000w*80%/(9*60*60)=246.92个/s,取经验因子3,则并发量应为:246.92*3=740
所以,最终算出来,其实并发用户数也不是很高,一般的系统,感觉jmeter里的并发线程数控制在500内就够了,再不行的话,1000内都足够了。如果超出1000了,看看是不是考虑用多个jmeter实例进行分布式压测,因为一般像大公司那种比较大的业务,压测都是分布式压测,压测机集群都好几十台起步。
当然,如果非要拼命在单个jmeter实例(也就是一个java进程)提升线程数,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https://www.blazemeter.com/blog/jmeter-maximum-concurrent-users
看看是如何靠增加堆大小之类,来提升到10000个线程的,不过我反正是不建议,毕竟机器一般也才几核、几十核为主,开那么多线程会导致频繁的线程切换。
线程组中其他属性的设置#
以下图为例:
300个线程,但是Ramp-up period 是300s,意思是在300s内将我那300个线程启动起来,也就是1s增加1个;如果你设为1的话,300个线程就会在1s内启动,我感觉对电脑冲击比较大,还是平缓一点好。
Loop count我这里是设置为无限,那,难道整个脚本就一直跑吗,当然不是,可以看到,我上图设置了Duration为600s,也就是说,脚本总共跑10分钟。
可以预测的是:
在前300s,会逐步从1个线程增加到300个线程;在后面300s,就是300个线程同时去跑脚本,这时候的压力是稳定的300 virtual user或者说300线程产生的并发。
jmeter运行#
严格压测时,我们一般不在GUI里面去运行,而是采用cli方式。
比如,在windows下用cli方式压测:
CopyF:\apache-jmeter-5.2.1\bin>jmeter -n -t Test.jmx -l result.jtl -j test.log
或者在linux下压测:
Copy./jmeter -n -t Test.jmx -l result.jtl长时间压测
nohup ./jmeter -n -t Test.jmx -l result.jtl 2>&1 &
压测时,会产生这样的输出:
Copysummary = 3801 in 00:00:40 = 94.5/s Avg: 417 Min: 13 Max: 3817 Err: 0 (0.00%)表示现在是压测开始后的第40s,3801是总共发出去的请求,94.5/s是这期间的tps,后面就是平均数、最小、最大、错误数
过一阵后,会连着出现这样的:
Copysummary + 2590 in 00:00:35 = 74.3/s Avg: 1076 Min: 97 Max: 9799 Err: 0 (0.00%) Active: 151 Started: 151 Finished: 0
summary = 6391 in 00:01:15 = 85.1/s Avg: 684 Min: 13 Max: 9799 Err: 0 (0.00%)
为+的那一行,表示的是增量,从上一行结束后,过去了35s,这35s期间产生了2590个请求,这期间的tps是74.3
为=的那一行,就是从脚本开始到目前为止,总的指标,如6391这个请求数,就是40s时候的请求数3801 + 增量的2590.
顺便给大家看下,我这次上线前,为了测试下稳定性,压了18个小时:
另外,后面的Active那些就是活跃线程数,我是用200并发压了18小时,第二天去,发现系统还是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