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与UDP协议
1、TCP协议:
1、TCP特性:
- TCP 提供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 在一个 TCP 连接中,仅有两方进行彼此通信。广播和多播不能用于 TCP。
- TCP 使用校验和,确认和重传机制来保证可靠传输。
- TCP 给数据分节进行排序,并使用累积确认保证数据的顺序不变和非重复。
- TCP 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实现流量控制,通过动态改变窗口的大小进行拥塞控制。
滑动窗口协议,属于TCP协议的一种应用,用于网络数据传输时的流量控制,以避免拥塞的发生。该协议允许发送方在停止并等待确认前发送多个数据分组。由于发送方不必每发一个分组就停下来等待确认。因此该协议可以加速数据的传输,提高网络吞吐量。
总的来说,TCP 协议是通过序列号、确认应答、重发控制、连接管理以及窗口控制等机制实现数据稳定可靠性的传输。
2、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TCP 报文段包括协议首部和数据两部分,协议首部的固定部分是 20 个字节,头部是固定部分,后面是选项部分。
- 源端口号以及目的端口号:各占 2 个字节,端口是传输层和应用层的服务接口,用于寻找发送端和接收端的进程,一般来讲,通过端口号和IP地址,可以唯一确定一个 TCP 连接,在网络编程中,通常被称为一个 socket 接口。
- 序号:Seq 序号,占 4 个字节。用来标识从 TCP 发送端向 TCP 接收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序号,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 确认序号:Ack 序号,占 4 个字节,包含接受端所期望收到的下一个序号。只有 ACK 标记位为 1 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因此,确认序号应该是上次已经成功收到数据字节序号加 1,即 Ack = Seq + 1。
- 数据偏移:占 4 个字节,用于指出 TCP 首部长度。
- 保留字段:占 6 位,暂时可忽略,值全为 0。
- 六位标志位:值内容含义如下
- 窗口:占 2 个字节,用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表示当前接收缓冲区的大小。
- 校验和:占 2 个字节,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两部分
- 紧急指针:指出了紧急数据的末尾在报文段中的位置,和 URG 搭配使用
- 选项和填充:是可选的,默认情况是不选。
3、TCP三次握手:
计算机之间使用 TCP 协议进行传输数据时,每次连接都需要经过 3 个阶段:创建连接、数据传送和释放连接,即传输数据之前,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建立逻辑连接、然后传输数据、最后断开连接,它保证两台计算机之间比较可靠的数据传输。
1、创建连接:
当两个设备之间准备传输数据之前,TCP 会建立连接,创建连接的阶段需要三次握手。
详细过程如下:
-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连接请求,等待服务器确认。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回送一个确认,通知客户端收到了连接请求。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再次向服务器端发送确认信息,确认连接。
完成以上 3 次握手之后,可靠性连接建立完成,就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了。
4、TCP四次挥手:
1、释放连接:当数据传输完毕之后,TCP 会释放连接,连接的释放需要四次挥手。
-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切断连接,等待服务器确认。
-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向客户端回送一个确认信息,并同意关闭请求。
- 第三次挥手:服务器端再次向客户端发出请求切断连接,等待客户端确认。
-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请求后,向服务器端回送一个确认信息,并同意关闭请求。
5、重传机制介绍:
当网络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数据包丢失,TCP 采用了哪些重传手段来解决数据包丢失问题呢?
常见的重传方式有以下几种:
- 超时重传
- 快速重传
- SACK
- D-SACK
-
超时重传:
超时重传,顾名思义,就是在发送数据时,设定一个定时器,当超过指定的时间后,没有收到对方的 ACK 确认应答报文,就会重发数据。
TCP 会在以下两种情况发生超时重传:
- 发送的数据包丢失。
- 确认应答丢失。
那如何来设定超时重传的时间呢?
- RTT:指的是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数据包发送出去的往返时间。
- RTO:超时重传时间。
1)当RTO较大时,重传时间间隔就会比较大,会出现数据传输效率差的现象,比如数据包丢失之后,需要等很长时间才重发,性能差;
2)当RTO较小时,可能会出现并没有丢失包就重发,多次重发会造成网络拥堵,导致出现更多的超时,更多的超时意味着更多的重发;
3)TCP每当遇到一次超时重传的时候,会将下一次超时时间间隔设为先前值的两倍,多次超时说明网络环境差,不宜频繁反复重发。
-
快速重传:
-
快速重传就是来补充超时重传机制中时间过长的问题。
-
快速重传不像超时重传那样通过时间来驱动重发,而是通过次数来驱动重发。
-
当收到报文重复的 ACK 数量,到达一定的阀值(一般为3),TCP 会在定时器过期之前,检查丢失的报文段并重传丢失的报文段。
-
-
SACK方法:
具体实现就是需要在 TCP 头部选项字段里加一个 SACK 的东西,接受方可以将缓存的数据地图发送给发送方,这样发送方就可以知道哪些数据收到了,哪些数据没收到,知道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只重传丢失的数据。
注意:如果要支持 SACK 机制,必须发送方和接受方都要支持。在 Linux 操作系统中,开发者可以通过
net.ipv4.tcp_sack
参数打开这个功能(Linux 2.4 后默认打开)。 -
Duplicate SACK 方法:
D-SACK
,这个方法实现主要是使用SACK
和ACK
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以防止 TCP 反复的重发。使用
D-SACK
方法的好处,可以让发送方知道,是发出去的包丢了还是接收方回应的 ACK 包丢了,然后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重发包。在 Linux 操作系统下,可以通过
net.ipv4.tcp_dsack
参数来开启/关闭这个功能(Linux 2.4 后默认打开)。
2、UDP协议:
1、简介
UDP协议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传输层协议。与TCP协议相比,UDP协议具有更轻量级、无连接和不可靠的特点。
UDP协议基于IP协议,它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数据传输机制。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不需要在通信双方建立可靠的连接。它通过将数据划分为一系列称为"数据报"的小块来传输数据。每个数据报都包含了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数据长度和校验和等信息。
2、UDP协议工作原理:
- 应用程序将数据传递给UDP协议。
- UDP协议将数据封装成数据报,并加上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等信息。
- 数据报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
- 目标主机的UDP协议接收数据报,并将数据传递给目标应用程序。
3、UDP协议特点:
-
无连接性:UDP协议在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数据报直接发送给目标主机,从而降低了通信的延迟。
-
面向报文:UDP协议将应用程序传递给它的数据封装成独立的数据报进行传输,每个数据报都是独立的实体,不会进行拆分和重组。
-
不可靠性:UDP协议不提供数据的可靠传输,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重复、乱序等。它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也不提供重传机制。
-
简单高效:由于UDP协议的简单性,它的开销相对较小,传输效率较高。适用于一些对传输速度要求较高、但对数据完整性要求不那么严格的应用场景。
4、UDP协议的应用:
- 实时音视频传输。
- DNS解析。
- 游戏应用。
- loT设备通信。
- 广播和多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