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出海金字塔:产品出海、渠道出海和品牌出海
2022年,感受到寒意的不只是任正非麾下的华为。疫情反复这三年,消费赛道中的企业大多从被动地等待“春暖花开”,到主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艰难的环境是把双刃剑,它让企业的决策更加谨慎,加速了淘汰,也筛选出了新的强者。越来越多的企业瞄准海外市场,寻求突围的机会和新兴市场的增长机会。
从简单粗暴的通过电商平台一个产品卖全球,到聚焦重点市场建立海外渠道网络,再到深入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01.产品出海 最简单也最困难
好产品是基础也是核心,但针对海外市场好产品的标准却并非唯一。
在产品出海的初期阶段,依靠国内供应链优势,一大批企业凭借“同质低价,同价高质”在亚马逊淘到了第一桶金。
但今天依靠平台流量红利和供应链优势“躺赚”的时代早已过去,产品想要获得海外消费者的认可需要更多努力。
开创性赋予3C消费电子产品以潮玩属性的重力星球Gravastar,凭借机甲异形音箱MARS,顺利打开了海外市场,并售往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极致的爆品策略,极端考验产品的爆品研发能力,增加了企业增长的不确定性。这大概就是产品出海企业或早或晚都要面临的问题。
02.渠道出海 难逃“渠道霸权”
对很多产品出海的企业来说,单一的爆品可遇不可求,更多企业则选择复制更为传统的“渠道为王,终端制胜”打法到海外市场。
创立于2020年的智能家居品牌EPEIOS,并不像传统跨境电商公司那样由纯线上或线上单一平台起步,而是在创始初期就确定了全渠道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在亚马逊、乐天等第三方平台,Yodobashi Camera、Bic Camera等大型商超均有布局。
面对陌生又复杂的海外市场,企业很难通过自身的力量覆盖具有多层级、多层次的新市场,而本地渠道商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但另一方面,随着合作的深入,也有很多企业面临“渠道霸权”的困境。渠道商凭借其强势的地位拿走了企业大部分利润,企业则更像是渠道的代工厂。
03.品牌出海 企业出海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破解“渠道霸权”,那一定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
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和喜爱是完全不受渠道限制的,电商没有就去线下,线下没有就去官网,官网买不到就找黄牛,今天买不到就等明天。
甚至很多时候,品牌知名度、广告投放量等对渠道商的吸引力,比产品力更大。
立志成长为一个长期品牌的Outer,在成立之初就放弃了亚马逊等公域渠道,把主要销售渠道锁定在自营网站。
2021年,Outer已经成为全美家居增速第一的品牌。除了依托国内供应链优势带来的性价比,Outer在品牌推广上也下足了功夫。
针对美国消费者特别看重户外家居产品广告中的场景氛围,Outer团队曾花费公司25%的现金去拍摄这种场景氛围浓厚的宣传物料,当然这样的高投入也为品牌宣传带来了超值效果。
以上三个优秀的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突围的方式各有千秋,也恰好展示了企业出海的三个阶段,即产品出海、渠道出海、品牌出海。
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海外市场有一席之地,好的产品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好的产品+全渠道布局+品牌影响力才能帮助企业在海外市场良性发展。
洛伯出海(lober.world)独有的O2O2D模式正是基于此,为出海品牌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从海外渠道的建立与维护,到海外品牌的推广与建立,陪伴中国品牌出海的每一阶段。
同时洛伯出海还为企业提供基于线下活动的海外消费者真实数据报告,为品牌后续产品研发及营销推广提供可靠依据。
洛伯出海期待和中国企业一起,登上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