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务员考试笔试166分上岸经验(全干货)
一、考前自审
1、具备公务员考试需要的相关知识结构与基本素质(70%)。包括政治素质(理解和掌握国家大政方针与政策),基本科学素质,常识,阅读理解能力,语言功底,写作能力,数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
思考:如何加强补弱,由70%提升至80%以上。
2、具备强烈的考取公务员愿望。要立下目标,反复不断的考,国考,省考和深考都要参加,时间周期为2年左右。要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激发考试得高分斗志,以平均80分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加以复习。
思考:现在工作定义为过渡性工作,以守为主,公务员定位为主要进取目标,以攻为主。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职位选择
1、了解职位要求。报名前先筛选出所有符合要求的岗位,再做对比分析,逐步缩小选择圈。
2、选择合适职位。要从个人意愿、报考人数和合理利用潜在信息蕴含的条件限制三个因素综合考虑权衡。个人意愿要放在首位,不能够为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结合地区、待遇、发展前途、职位内容与兴趣综合考虑,坚决把不符合个人意愿的删除掉。报考时可以先不急于报名,了解自己筛选的各个岗位报名情况,尽量避开太过热门岗位。限制条件越多,可能报名人数会越少,也可能报名质量较高。
好的报名等于成功了一半,不但要流汗付出,更要取巧摸索规律。
三、公务员考试复习计划
“周密的计划,良好的习惯,严格的执行”是备考必备三要素。计划可以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习惯造就自律,自律培养信心。执行才能进步,达成目标。
1、复习计划周期:4个月16周(6-10月),一共四轮。
第一轮:2个月8周时间,全面基础复习阶段。原则上按照每天上午申论,下午做题,晚上行测进行复习。要先老老实实把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基础课程学习一遍,以教材为本,辅以少量练习题,不贪多,不求滥,目的是能够掌握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的考试基本框架,找出重点和难点,能够全面性掌握考试的知识点。思考:要做好笔记。
第二轮:1个月4周时间,重点提高阶段。主要针对第一个阶段总结出来的重点和难点,集中精力进行突破和攻关。思考:一定要把硬骨头给啃下来,否则不可能拉开和大部分考生差距,踏入公务员之门。这是一个决心问题,千万不可畏难退缩。方法上要通过强记知识点和公式,通过做题充分理解原理和达到快速解题。
第三轮:2周时间,纠错阶段。准备一个错题本,专门针对头两轮复习中做错的和不会的典型题目和对应考点,把薄弱点彻底掌握。
第四轮:2周时间,冲刺阶段。1天1套真题掐表训练。
2、复习准备工具与技巧:
A、一个笔记本,一个错题本。笔记本记录知识点和心得,错题本记录做错的典型例题。思考:错题本可以利用网络做题。
B、用大家公考APP做题软件做题。只刷真题,提高10倍刷题效率。
C、选择好的辅导教材。
3、行政能力测试复习提纲
常识——零敲錊打勤积累。
措施是零碎时间看+考前几天突击,可以在论坛上多看些总结资料贴,追求广度而不是深度,考试是选择题,要善用排除法。思考:常识20道题目,目标正确率达到8成以上。
阅读理解——端正认识,提高重视。
阅读理解差不多40道题,题目数量最多,阅读量大,分值比重较高。包括选词填空、字音字形、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判断、态度观点、歧义错句、词句理解、标题选择、词句排序等等。大多数人觉得这个题型不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失去一个很好提升竞争力的机会。思考:目标正确率达到8成以上,错题控制在5题以内,时间控制在30分以内。一要加强复习,二要寻找不同题型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准确率和缩短做题时间。
数量关系——克服畏难心理
三个要点:第一,数量分值大,一般15-20题,起码15分。第二,正确率普遍偏低,每道题含金量高,是一个拉分好契机。数量题只有会和不会2种,会能得分,不会只能猜。对公务员这种淘汰性考试,别人的弱点,就应该是自己的强点。第三,要战术上重视数理,战略上蔑视它,数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考的主要是思路和技巧,通过有计划学习和训练,可以很短时间准确做出来。思考:先把数理分成一部分一部分,每一部分现有最简单公式入手,在添加衍生变化和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难度不大,分值不小。
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等。大概35-40题,考点数量不多并且固定,题目难度低,容易拿分,因此对于判断推理要牢牢把分数拿到手。判断推理难点在于阅读量信息量较大,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在确保正确率情况下尽可能提速。思考:正确率控制在80%以上,错题在5题之内。
资料分析——能够全对就尽量全对。
资料分析一般15-20题,难点在于时间,要掌握基本术语和关键词,掌握读题技巧,计算技巧,能用估算多用估算。思考:正确率控制在90%以上,错题在2题之内。
4、申论复习提纲
字迹很重要。
申论题型: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公文写作题;字词句解释题;论述题。
积累素材来源: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半月谈》(尤其是半月评论,偏偏满分申论范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最后,计划做的再好,关键还是在于持之以恒的执行,外加一点点运气。大家如果觉得分享的还不错,对你们复习有用,那请点个赞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