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动态路由的评判标准
1、占用资源
2、收敛速度
3、选路
动态路由分类:
IGP---内部网关协议DV型---距离矢量型---RIPLS型---链路状态型---OSPFEGP---外部网关协议
OSPF---无类别的路由协议(携带真实掩码)组播224.0.0.5和224.0.0.6不存在周期更新机制,仅存在触发更新机制;周期链路刷新--30MIN
OSPF的结构化部署—区域划分
目的:为了减少OSPF域中LSA的数量。
如果一台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分别接入到了多个不同的区域,则该设备会为每一个区域单独维护一套LSDB。
要求:
1、OSPF要求域中的所有非骨干区域(区域ID不为0)都必须与Area0相连。
2、骨干区域不能被分割。
OSPF区域结构部署规则的必要性
ABR设备规则:
1、至少连接两个区域
2、连接的区域中至少有一个是区域0
3、在区域0中至少存在一个活跃的邻居ABR功能:传递区域间路由信息
OSPF为了保证所有工程师遵循两条区域划分规则,作出如下规定:
- 非骨干区域之间不允许直接相互发布区域间路由信息。—因为不存在ABR设备。(会先传入区域0,再从区域0转发)
- 从非骨干区域收到的路由信息,ABR能接收但不会使用这条路由信息-----OSPF的区域水平分割机制(从一个区域学习到的路由信息,不能再传递回该区域)。(从骨干区域学到的路由优先度高)
OSPF有如下规定:
1、对于伪ABR设备,不允许转发区域间路由信息。
2、对于真实ABR设备:可以将直连的非骨干区域的区域内路由信息传递给骨干区域可以将直连的骨干区域的区域内路由信息传递给非骨干区域能够将自己从骨干区域学习到的域间路由信息传递给非骨干区域。
不满足要求一,如果没有OSPF区域划分规则1,Area5区域发送的路由信息会发送给Area2,然后Area3,然后Area1,然后Area0,若此时R2到R7的这条线路出现故障,此时路由信息会再次发送给Area2形成环路,所以根据OSPF区域划分规则1,可以限制环路的产生
不满足要求二,如果没有OSPF区域划分规则2,Area3的路由信息也会形成一个环路,而OSPF区域划分规则2,就可以限制环路的产生
扩展:(例如上图,属于一个AS内,以R3举例)
域内路由信息:指的与R3直连的路由信息(如:Area1和Area0)
域间路由信息:指的与R3不是直连但在一个AS内的路由信息(如:Area2和Area3)
域外路由信息:指的与R3不是在一个AS内的路由信息
路由器角色
在同一个AS(自治系统)中(假如AS中运行的是OSPF)
内部路由器---IR---所有接口都接入同一个OSPF区域
骨干路由器---BR---接入Area0的路由器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AS边界路由器---ASBR---1、工作在OSPF自治系统的边界,负责将OSPF域外的路由引入到本OSPF域中。1.设备连接在不同的AS,且具有活跃的邻居。2.该设备执行了重发布操作(将连接的不同AS信息传递给对方的操作)。
OSPF数据包
hello包
发现、建立、周期保活。---->邻居关系,通过组播224.0.0.5发送。hello time 10S。
当超过4倍的hello时间,则认为邻居不存在。
RID—Router-ID
1、全域唯一,用以标识路由器的身份 2、以IP地址形式存在。
配置方式:
1、手工配置,满足上面两条规则即可。
2、自动配置,路由器默认优选最大环回IP地址,没有环回则选择最大物理IP地址。
注意:
启动OSPF进程前,必须有接口IP地址。若有,则在第一次启动OSPF进程时,选择第一个配置的IP地 址作为RID值。在思科中,若没有IP,则OSPF启动失败。在华为中,RID会设定为0.0.0.0(没有或全局地址)。
华为逻辑:在第一次启动设备时,选择第一个UP的接口的IP作为全局RID。之后(例:全局RID关闭,再次重新选择IP作为全局RID时)按照国际标准执行。 国际标准:优先选择环回接口中最大的IP,其次环回接口次小的IP地址,再其次物理接口大的IP地址,最后次小的IP地址(从大到小,从环回到接口)
DBD包
数据库描述报文—>携带路径信息的摘要信息。----为了避免重复更新和减少更新量。
LSR包
链路状态请求报文—>根据DBD中的信息,请求获取未知的LSA信息。
LSU包
链路状态更新报文—>真正携带了完整LSA信息的数据包。
LSAck包—链路状态确认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