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把有用和没用的分开
4.根据文献的重要程度编号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怎样读文献
1.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
2.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3.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4.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5.矛盾:文献读得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
引用文献的忌讳
1.知而不引
2.断章取义
3.引而不确
4.来源不实
5.盲目自引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2. 选错审稿人
3. 关系文章
4.造假
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篇文献,总结100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
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
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文献管理
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把有用和没用的分开
阅读过的文献及时分类归档,有价值文献和无价值文献分开存放。
4.根据文献的重要程度编号
参考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5.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
打印出来的纸质版参考文献注意及时收纳整理。
怎样读文献
1.目标: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
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层次: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哪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文献读得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引用文献的忌讳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国内文章水平不高的几个原因
1.审稿人知识陈旧
年纪大的审稿人查文献和和上网的能力相当有限,无法核实该研究是否有意义,创新点在那里,方法是否可靠,结果是否可信。但匪夷所思的是,他们经常提的审稿意见是"参考文献不够新"。
2. 选错审稿人
虽然一般指定两名审稿人,但编辑部经常让不懂分子生物学的人审分子生物学的文章,让不懂统计的人审统计处理比较复杂的文章。出于爱面子,很少有人提出"我不适合审这篇文章"。
3. 关系文章
有了关系,什么都简单了。
4.造假
任何人都不愿意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出不来预期结果就没法交差。为生存计,为按期毕业计,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