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编程思想,通过封装、继承、多态把程序的耦合度降低,用设计模式使得程序更加灵活,容易修改,并且易于复用。
让业务逻辑与界面逻辑分开,让它们的耦合度下降,只有分离,才可以达到容易维护和扩展。
没有什么设计模式是完美无缺的,一个设计模式应是解决一类的问题,通常设计模式在解决一类问题的同时,还会带来别的问题,我们设计者要做的事,就是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长处。
2、设计模式的分类
3、详细分解各个设计模式
3.1创建型
创建型设计模式:关注对象的创建,一共有5种
① 单例模式:单个实例,就是限制了对象的创建,重用了对象,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② 原型模式:克隆对象,换个方式创建对象,不走构造函数,而是内存拷贝。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简单工厂:不直接new,把对象创建转移到工厂类(不属于23种设计模式)
③ 工厂方法(类):动态生成对象,屏蔽对象的创建,留下了扩展空间。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④ 抽象工厂:生成系列对象,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⑤ 建造者模式:复杂对象构造,复杂的工厂方法,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3.2 结构型
结构型设计模式:关注类与类之间的关系,7种
纵向关系:继承《==》实现 超强关联
横向关系:>组合>聚合>关联>依赖
依赖是出现在方法内部
另外三个是用语义区分的,可能都是一个属性
组合优于继承,结构型设计模式的核心。
①适配器模式(类和对象):转换接口,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②代理模式:快捷方式,通过代理完成对业务类的访问,包一层方便任意功能扩展。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③装饰器模式:附加职责,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④外观模式:对外统一接口,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一致的界面,此模式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⑤组合模式:树形目录结构,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⑥桥接模式:继承树拆分,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⑦享元模式:文章共享文字对象,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多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其实都是用组合包一层,然后加功能,解决不同的问题,然后有不同的修复点,也有不同的规范。
3.3行为型
行为型设计模式:关注对象和行为的分离,11种
①职责链模式:传递职责。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个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②命令模式:日志记录,可撤销 将一个请求封闭为一个对象,从而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③解释器模式(类):虚拟机的机制,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这个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
④迭代器模式:数据库数据集,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⑤中介者模式:不直接引用 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⑥备忘录模式:可恢复,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⑦观察者模式:联动,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⑧状态模式:状态变成类,当一个对象的内存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⑨策略模式:多方案切换,定义了算法家庭,分别封装起来,让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替换,此模式让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到使用算法的客户。
⑩模板方法(类):框架,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一个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的某些特定步骤。
○11访问者模式:数据与操作分离,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你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
4、其它说明
4.1、甩锅大法
把锅丢出去,只管自己,哪管洪水滔天,把不稳定的地方移出去,自己只写稳定的,能保证自身的稳定。
4.2、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单一职责、里氏替换、依赖倒置、最小接口、迪米特法则、开闭原则,这些只能叫原则,是一种建议,没有实际的招数。
4.3、面向对象设计
面向对象语言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场景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思路,沉淀下来就变成了设计模式,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招数——套路,站在前辈的肩膀上。
4.4 面向对象设计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SRP):设计目的单一的类。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2)、开放-封闭原则(OCP):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
3)、李氏替换原则(LSP):子类可以替换父类。
4)、依赖倒置原则(DIP):要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实现;针对接口编程,不要针对实现编程。
5)、接口隔离原则(ISP):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要好。
6)、组合重用原则(CARP):要尽量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重用目的。
7)、迪米特(Demeter)原则(最少知识法则)(LoD):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有尽可能少的了解。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想到作用。如果其中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某一个方法的话,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