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数据是当代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对于支持业务决策、优化运营和增强竞争力至关重要。然而,仅仅拥有数据并不意味着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只有先确保数据质量,才能保证后续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正确的结果对管理和业务有价值,才能发挥数据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数据质量是数据机制的生命线。因此保证数据质量,人人有责。
那数据质量是什么?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可靠性、可理解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准确的数据能够真实反映业务情况,完整的数据能够覆盖所有相关方面,一致的数据能够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可靠的数据能够减少错误和偏差,可理解的数据能够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
产生数据质量诱因有哪些?
数据质量的标准有哪些?来自于DAMA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答案如下:
数据质量是如何管理的?数据质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关键属性。
事前预防控制:主要侧重于在数据产生和收集阶段就设定好质量标准和预防措施,包含的内容如下:
1.明确数据Owner:数据Owner是所辖数据端到端管理的责任人,负责数据定义、数据标准和密级,承接数据消费中的数据质量问题,并制定数据管理工作路标,持续提升数据质量。
2.发布数据标准:制定并发布业务数据标准,描述公司层面需共同遵守的“属性层”数据的含义和业务规则,作为数据质量管理的基石。
3.认证数据源:通过认证数据源,确保数据从正确的源头流入,并作为唯一数据源被调用。
4.定义数据密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共享,需要对数据进行定密,不同密级的数据有不同的消费要求。
5.数据质量评估:在数据产生之前,就对其潜在的质量问题进行评估,以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6.元数据注册:将数据的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进行关联,便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使用。
事中过程控制:主要关注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维护,包含的内容如下:
1.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可视化、数据报表等方式,实时监控数据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数据校验:采用数据检测、数据比对等手段,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进行校验。
3.流程优化:根据数据使用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高数据质量。通过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形成数据认责体系,让数据填报人员对自己反馈数据质量的负责,如数据真实性、数据规范和及时性等。数据质量人人有责通过流程落地方法: 可以在数据填报人员在总部审核之中增加一环节,即填报人员的直属领导对数据进行审核;总部人员对数据进行审批。对于虚报经营数据严肃处理并通报,对于及时反馈真实数据的情况予以激励和表扬,加强填报人员的数据质量意识,提高填报数据的数据质量,提高集团收集数据的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事后监督控制:侧重于数据问题出现后的补救和总结经验教训,包含的内容如下:
1.定期质量监控:对数据的整体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数据问题补救: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清理、修复、整合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经验总结:对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炼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数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总结:数据质量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数据质量评估、监控、改进和优化。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有效管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关键属性得到保障,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推荐资料包介绍:本资料包提供了一份精炼的指南,用于理解和实施有效的数据治理方案。它首先定义了数据治理这一概念,强调其在确保数据质量、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利用中的重要性。接着,资料包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治理的特殊挑战,包括处理海量、多样化数据集的策略和技术。文档总结了数据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并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最佳实践,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全的数据治理体系,以支持决策制定并保护关键资产。
资料包部分目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