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多阶段构建:告别臃肿镜像的终极方案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应用,Docker镜像却高达1GB?编译工具、临时文件、开发依赖全被打包进去,导致镜像臃肿且不安全。
多阶段构建(Multi-stage Build) 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生——它像搬家时“只带必需品”,让生产镜像轻装上阵。本文将通过实际案例,带你彻底掌握这项神技。
一、多阶段构建的作用
-
瘦身镜像:
- 传统构建:编译环境和运行环境混在一起,镜像包含编译器、头文件等无用内容。
- 多阶段构建:拆分“构建阶段”和“运行阶段”,最终镜像仅保留运行时必要文件。
-
提升安全性:
- 构建阶段的临时文件(如密钥、中间产物)不会泄露到最终镜像。
-
简化流程:
- 单文件配置多步骤,无需维护多个Dockerfile或手动清理中间镜像。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传统方案痛点 | 多阶段方案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