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介绍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输入输出系统的发展概况
1.早期阶段
该阶段的特点是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都必须通过CPU
当时的I/O设备有如下几个特点:
(1)每个I\O设备都必须配有一套独立的逻辑电路与CPU相连,用来实现I\O设备与主机之间的信息交换,因此线路十分散乱,庞杂
(2)输入输出过程穿插在CPU执行程序过程中进行,当I\O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时,CPU不得不停止各种运算,因此,I\O设备和CPU按串行方式工作,极浪费时间
(3)每个I\O设备的逻辑控制电路与CPU的控制器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相互牵连,相互依赖,因此增添,撤减或者更换I\O设备非常困难
阶段特征:硬件价格昂贵,机器运行速度不高,配置的I\O设备不多,主机与I/O设备之间交换的信息量不大,计算机应用尚未普及
2.接口模块和DMA阶段
(1)接口模块阶段
接口中设有数据通路和控制通路,数据经过接口既起到缓冲作用又可以完成串并变换。
控制通路用于传送CPU向I/O设备发出的各种控制命令,或使CPU接受来自I\O设备的反馈信号
许多接口还能还能满足中断请求处理的要求,使I\O设备与CPU可按并行方式工作,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接口技术可以使多台I\O设备分时占用总线,使多台I\O设备互相之间也可实现并行工作方式,有利于整机工作效率的提高
阶段特征:主机与I\O设备交换信息时,CPU要中断现行程序,即CPU与I\O设备还不能做到绝对的并行工作
(2)DMA阶段
DMA,又称直接存储器存取技术,其特点是I\O设备与主存之间有一条直接数据通路****,I\O设备可以与主存直接交换信息,而不用再通过CPU,使CPU在I\O设备与主存交换信息时能继续完成自身的工作,资源利用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具有通道结构的阶段
DMA方式在小型和微型计算机中可以实现高速I\O设备与主机之间成组数据的交换,但是在大中型计算机中,I\O设备配置繁多,数据传送频繁,采用DMA方式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问题1:每台I\O设备都配置专用DMA接口,增加了硬件成本
问题2:为了解决众多DMA接口同时访问主存的冲突问题,控制会变得十分复杂
问题3:CPU对众多的DMA接口管理,同样会占用CPU的工作时间而且因频繁地进入周期挪用阶段会影响CPU的整体工作效率
因此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采用I\O通道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通道是用来负责管理I\O设备以及实现主存与I\O设备时间交换信息的部件,可以视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处理器。通道有专用的通道指令,能独立的执行用通道指令所编写的输入输出程序,但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处理器。它根据CPU的I\O指令进行启动,停止或改变工作状态,是从属于CPU的一个专用处理器。依赖通道管理的I\O设备在与主机交换信息时,CPU不直接参与管理,故提高了CPU的资源利用率
阶段特征:CPU不直接参与I\O设备管理而是依赖通道进行管理,提高了CPU的资源利用率
4.具有I\O处理机的阶段
I\O处理机又称为外围处理机,基本独立于主机工作。既可完成I/O通道要完成的I\O控制又可以完成码制变换,格式处理,数据块检错,纠错等操作。具有I\O处理机的输入输出系统与CPU工作的并行性更高,这说明I\O系统对主机来说具有更大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