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p/695446866
1
1
1SDN代表软件定义网络。它是一种网络架构,旨在通过将网络控制平面从数据转发平面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在SDN中,网络管理员可以通过集中式控制器
来动态管理网络流量,使其更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SDN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软件和集中式控制来管理网络,而不是仅依赖传统的分布式网络设备来进行控制。
SDN 控制器和下面数据层面的受控设备的通信接口为南向接口。
SDN 控制器和上面数据层面的受控设备的通信接口为北向接口。
SDN控制器向数据平面的SDN交换机下发流表
时所使用的接口是南向接口。
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已建立一个TCP连接,最大段长MSS=1 KB,
甲一直有数据向乙发送,当甲的拥塞窗口为16 KB时,计时器发生了超时,
则甲的拥塞窗口再次增长到16 KB所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A. 4 RTT
B. 5 RTT
C. 11 RTT
D. 16 RTT
慢开始算法
开始时,将拥塞窗口设置为一个 MSS 的数值,每收到一个对新的报文段的确认后,把拥塞窗口增加至多一个 MSS 的数值。可以分析出,每经过一个传输轮次 (transmission round),拥塞窗口大小加倍,逐渐增大到拥塞窗口的数值,一个传输轮次所经历的时间就是一个往返时间 RTT。
拥塞避免算法
每经过一个往返时间将发送方的窗口加 1。只要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就将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设置为出现拥塞时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然后执行慢开始算法。
在本题中,在 cwnd = 16 KB 时出现超时,发送方判断网络出现拥塞,就将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设置为 cwnd/2 = 8 KB,然后执行慢开始算法。重新设置 cwnd = 1 MSS = 1 KB。
假设传输过程中,网络没有出现拥塞。
第 1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的两倍,即调整 cwnd
= 2 KB。
第 2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的两倍,即调整 cwnd = 4 KB。
第 3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的两倍,即调整 cwnd = 8 KB。此时 cwnd 到达慢开始门限 ssthresh 值,转而是使用拥塞避免算法
。
第 4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9 KB。
第 5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0 KB。
第 6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1 KB。
第 7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2 KB。
第 8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3 KB。
第 9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4 KB。
第 10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5 KB。
第 11 个 RTT 发送方得到肯定应答后,调整当前拥塞窗口大小为上一轮次拥塞窗口大小加 1 MSS,即调整 cwnd = 16 KB。
假设客户C和服务器S已建立一个TCP连接、通信往返时间RTT=50 ms,最长报文段寿命MSL=800 ms,数据传输结束后,C主动诸求断开连接。若从C主动向S发出FIN段时刻算起,则C和S进入CLOSED状态所需的时间至少分别是( )。
释放 TCP 连接四次挥手的过程如下:
本题考察C和S进入CLOSED状态所需的时间最少的情况。为了使释放 TCP 连接的时间最短,CLOSE-WAIT 期间不再进行数据传输,CLOSE-WAIT 和 FIN-WAIT-2
的时间为 0,释放 TCP 连接四次挥手的过程就变成了三次挥手,过程如下:
从C主动向S发出FIN段时刻算起,C进入CLOSED状态前需要经过一个FIN-WAIT-1的时长(1个RTT)和一个TIME-WAIT的时长(2个MSL),合计 RTT+2MSL=50ms+2×800 ms=1650ms。
从C主动向S发出FIN段时刻算起,S进入CLOSED状态前需要经过半个FIN-WAIT-1的时长(0.5个RTT)和一个LAST-ACK的时长(1个RTT),合计 1.5 RTT = 1.5 × 50ms = 75ms。
本题选 D。
根设主机H通过HTTP/1.1请求浏览某Web服务器S上的Web页news408.html,news408.html引用了同目录下1个图像,news408.html文件大小为1MSS(最大段长),图像文件大小为3 MSS,H访问S的往返时间RTT=10 ms,忽略HTTP响应报文的首部开销和TCP段传输时延。若H已完成域名解析,则从H请求与S建立TCP连接时刻起,到接收到全部内容止,所需的时间至少是( )。
IEEE 802.11数据帧的格式如下:
802.11数据帧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有四个地址字段。地址4用于自组网络。本题考察前三个地址。这三个地址的内容取决于帧控制字段中的“去往 AP”(发送到接入点)和“来自 AP”(从接入点发出)这两个字段的数值。这两个子字段各占1为,合起来有4种组合,用于定义802.11帧中的几个地址字段的含义。
下表给出了802.11帧的地址字段最常用的两种情况(在右基础设施的网络中只使用前三种地址,而不使用仅在自组移动网络最后使用的地址4)。
去往AP | 来自AP | 地址1 | 地址2 | 地址3 | 地址4 |
0 | 1 | 目的地址 | AP地址 | 源地址 | - |
1 | 0 | AP地址 | 源地址 | 目的地址 | - |
根据题意,数据帧是从H4通过AP转发给H5,因此H5收到的数据帧来自AP,因此
地址1是目的MAC地址,即H5的MAC地址00-11-11-11-11-E1。
地址2是AP地址,即图中AP的MAC地址00-11-11-11-11-C1。
地址3是源MAC地址,即H4的MAC地址00-11-11-11-11-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