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关于过孔的作用(信号孔、电源孔、地孔、机械定位孔、散热通风孔),本文主要叙述过孔在焊盘直径、过孔反焊盘直径、有无非功能焊盘、过孔残桩长度等方面对信号质量带来的影响。
一、 过孔影响信号质量的方式
过孔是PCB上的一个阻抗不连续点,通常过孔的阻抗小于传输线的阻抗。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过孔的阻抗。
一般情况下,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焊盘直径、过孔反焊盘直径、有无非功能焊盘、过孔残桩长度等。
名词解释:
插入损耗:
信号经过某一处发生的负载功率的损耗,当然这个损耗越小越好(表示信号衰减小),计算式为
Il=-10*log(Pout/Pin)
Pout为输出功率,Pin为输入功率
当插入损耗大于-3dB时,损耗功率约为输入功率的一半,电压或或者电流为原先电流的0.707。通常-3dB的范围内表示信号的截止频率,小于这个数值,信号失真严重。
回波损耗:
信号经过阻抗不连续点时,信号会发生反射,这部分反射回来的信号的损耗即为回波损耗,回波损耗越大越好(表示反射信号衰减越快越好,避免对源端产生影响)。计算式为:
RL=-10 lg(P0/Pin)
P0表示反射光功率,P1表示输入光功率
回波损耗一般大于-15dB
过孔反焊盘:
过孔到铜皮的距离。
非功能焊盘:
此处指回流地孔
过孔的残桩:
过孔换层中多余的部分。
下面对这几个因素进行仿真处理,并对原理进行解释。
二、 仿真
为了便于贴近实例,仿真中采用常见的过孔来进行仿真,过孔直径为12mil,过孔焊盘为20mil,过孔的内壁铜厚为1mil,过孔到铜皮的间距为6mil,后续将将根据过孔直径、过孔焊盘、过孔到铜皮的间距以及残桩的尺寸进行仿真。
过孔影响阻抗不连续的时间约为0.25ns,即250ps。
仿真一、过孔直径
条件:钻孔直径分别为8mil, 12mil,16mil,20mil。为了单一查看这个钻孔直径带来的影响,保持其他参数一直,因此将焊盘直径统一设置为钻孔直径(实际肯定不会这样,此处便于查看钻孔直径的影响),过孔到铜皮的间距为6mil。
解释: 焊盘直径的大小影响阻抗,焊盘直径越大,焊盘和周围导体的边缘场耦合就越强,相当于增加了容性负载,所以过孔的阻抗随焊盘的直径增加而减小。
结论: 对于信号频率为GHz以内的信号来说,损耗相差不大,但阻抗相差较大,当条件允许时,减小过孔的直径可有效减少阻抗的波动。但从实际工艺以及成本来说,缩小钻孔直径带来的效益不大。
仿真二、反焊盘的直径
条件:过孔直径为12mil,过孔焊盘直径依次为18mil、21mil、24mil,过孔到铜皮的距离均为6mil。
(下面三图为连续的图,放在一起看)
仿真三、反焊盘直径(过孔到铜皮的距离)
条件: 过孔直径为12mil,过孔焊盘为20mil过孔到铜皮的尺寸分别为2mil,4mil,6mil,8mil
插入损耗
结论: 在前20GHz以内,焊盘直径相差不大。信号均维持在一个有效的范围内
回波损耗
结论: 在40Ghz范围内回波信号快速衰减,频率越低衰减越快,在5GHz以后,基本衰减在10dB左右
阻抗分布
结论: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过孔到铜皮的距离至少维持在4mil以上,比较容易实现的情况下,推荐使用6mil以上,且对信号质量要求越高时,这个反焊盘的直径应该越大,如上图所示,当焊盘距离铜皮40mil时,阻抗波动仅为15欧姆,因此,增大反焊盘的直径可有效减少阻抗的波动,且相对容易实现
解释: 反焊盘越大,铜平面和焊盘及孔壁的电容就越小,阻抗必然增加。
阻抗大小与电容的关系详见《各种影响因素与串扰的关系》一文,此处只列公式仅供参考。
结论: 反焊盘的直径越大,可有效减少阻抗的波动,信号质量越好。这个反焊盘的相对前面的因素来说,更有利于实现。
仿真四、过孔的残桩
条件:通过改变经过过孔后出现层的位置层数分别为8、6、3,分别计算出残桩的尺寸为0mil,11.4mil,50.2mil
注:上面两图为持续的图,挨在一起查看
结论: 由上图可知,过孔的残桩越长,过孔的阻抗越低,过孔残桩带来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残桩谐振,
三、 结论
1、 频率1GHz以下,信号损耗相对较小,因此常规的过孔设置影响不大
2、 过孔的孔径越小,阻抗越高,常规情况下,过孔的阻抗均略小于传输线的阻抗,因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过孔设计的小一点。一般钻孔直径为8mil或者12mil比较合适。
3、 过孔的焊盘越小,阻抗越高,注意加工工艺的限制
4、 过孔到铜皮的距离越大,阻抗越高,可以减少信号的损耗,特别时当信号频率越高时,这个过孔到铜皮的距离应该越大。
5、 过孔的残桩越长,阻抗越低,过孔的残桩甚至会产生残桩谐振,带来某一个频率的信号衰减严重,一般在10GHz以上,尤其注意。特殊条件下,可以使用背钻工艺,消除残桩。
6、 适当的回流孔可以改善孔的性能,使过孔对信号的影响降至最低。
7、 信号频率越高时,尽量减少过孔
详细内容详见前面仿真。
必须保证信号连续的原因
串扰的耦合长度与串扰的关系
各种传输线影响因素与串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