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VR产业异常火爆,国际上各大电影节也纷纷掺和其中。
2016年被称为VR元年,如今元年已过半,我们见证了一大批VR的硬件设备的出现,也看到资本市场正在呼吁高品质的VR内容。VR产业是如此的火爆,国际上各大电影节也纷纷掺和其中。
上海电影节的“创•视纪”VR乐园
于6月11日到19日召开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推出了VR概念宣传片,而这也是世界上首个A类电影节的VR宣传片。由瑞士World VR Froum联手上海电影节官方打造的VR体验区——“创•视纪”VR乐园也将在电影节期间开放,乐园将展出30多部最新的VR影片,包括改编自刘慈欣首部科幻童话的VR作品《烧火工》和黄晓明主演的VR剧情短片《黑童话》等。
据了解,“创•视纪”VR乐园单人票价格为98元,开幕第一天门口就排起了长队。乐园中配备了60台左右的VR设备,HTC、优酷土豆、苏宁环球、数字王国等公司参展。HTC带来的HTC Vive提供两种内容体验,一种是Google开发的Tilt Brush,带上VR头盔以后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画画;另一种则是动画短片《小王子》。数字王国带来了邓丽君的全息影像,游客带上头盔就能看到一个“真实”的邓丽君在演唱《甜蜜蜜》。还有一家从事游乐设备开发的公司带来了一个大型的机械,坐在座位上并戴上VR头盔,游客就会看到正在乘坐过山车的景象,通过机械的旋转和摆动来模拟出过山车的体感。虽然VR体验的噱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是部分游客反映短片的清晰度不高,或是片子内容比较枯燥无聊,交互性不够强。
戛纳电影节上的“VR days”
从1939年创立伊始,戛纳电影节一直以前卫的艺术姿态,聚焦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前沿。第69届戛纳电影节自然也不例外,本次戛纳电影节在数字单元“NEXT”中第一次新增了以VR技术和VR体验为主题的“VR Days”,Oculus Story Studio、Baobab、Felix&Paul、Penrose等大家耳熟能详的VR公司都在戛纳进行了作品展示。除了VR影片的展示,戛纳的”NEXT”上还举办了几场关于VR电影的讨论会,向初次接触VR的观众做普及工作。
圣丹斯电影节上frontier项目
圣丹斯电影节是一个独立制片电影节,每年1月18到1月28日在美国犹他州举办。它专门为新锐电影人和影片设立,汇聚了世界上最先锋的那些作品。其中“New Frontier”单元则是新锐中的新锐,这几年来,VR电影正在变成这个单元的明星。从2012年,人们已经开始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尝试这种新维度的艺术了。在那之后,VR电影在圣丹斯电影节开始有成倍的增长:2014年4部,2015年9部,今年则有33部之多。
其中福克斯创新工作室(Fox Innovation Lab)带来了《火星救援》的VR体验——《The Martian VR Experience》,片中观众将扮演Martian,在火星完成生存任务。他们甚至还可以体验太空零重力环境,在火星上驾驶探测车。
此外也有纪实类的影片,Felix & Paul Studios今年展映的两部影片《Nomads: Maasai》和《Nomads: Sea Gypsies》,分别记录了马赛人和海洋吉普赛人的日常生活,为这两种濒危的民族文化留下最靠近真实的影像。
纽约的Tribeca电影节
翠贝卡电影节由好莱坞老牌明星罗伯特•德尼罗和其他几位电影人创立,是和圣丹斯齐名的北美独立影展,在今年3月14日至20日举行的Tribeca电影节对VR的热情也丝毫不逊圣丹斯。在各个单元展示了23个VR体验和装置艺术,其中16个为全球首映,包括B级神片《鲨卷风》(Sharknado)制作者的VR作品《杀手合约》(Killer Deal)以及Penrose工作室的VR长片《ALLUMETTE》等等。
电影节执行主席Jane Rosenthal说到,“翠贝卡电影节永远为令人兴奋的叙事新形式较好,不论是电子游戏还是虚拟现实。”。去年翠贝卡电影节就展示了相当多的VR体验,今年电影节开设了Storyscapes,Virtual Arcade等单元专门用来展示这些VR作品。
虽然VR电影带给观众的沉浸式体验很吸引人,各大电影节看起来也颇青睐VR电影,斯皮尔伯格甚至将VR技术称作是一种危险的媒介,但是目前的技术支持下,VR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并不是所有影片都适合VR。不通过CG处理,直接用全景相机拍摄的VR影片,制作成本、缝合特效、内容规格(终端限制)、时长都是其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目前的主流形势下,VR电影可能只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而传统的影片拍摄和后期制作模式带给我们更多的是镜头之外的惊喜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