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基础知识(三)性能指标
- 前言
- 一、时间特性
- 1、响应时间
- 2、并发数
- 3、吞吐量(TPS)
- 二、资源特性
- 1、CPU利用率
- 2、内存利用率
- 3、I/O利用率
- 4、网络带宽使用率
- 5、网络传输速率(MB/s)
- 三、实例场景
前言
性能效率,具备时间特性、资源特性两种特性,要评估当前系统性能能力、寻找性能瓶颈,性能调优、预测未来性能,都需要通过性能指标来进行衡量,以下按两个特性介绍常用的性能指标。
一、时间特性
时间特性要求:在指定条件下,产品或系统执行其功能时,其响应时间、处理时间及吞吐率满足需求的程度。
1、响应时间
反应与运行速度相关的性能,指从用户发起一个请求开始到服务器完成对请求的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所经历的时间。例如点击【登录】,从点击【登录】到登录完成返回登录成功界面所需要消耗1秒钟,那我们说这个操作的响应时间为1秒。
a)响应时间(单用户)
根据软件产品的特性,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选取数据量较大和用户操作最频繁的测试场景,设计测试用例并利用性能测试工具,测试软件产品在一个用户访问时运行典型任务的响应时间。
b)平均响应时间(多用户)
测试软件产品在一定量用户访问时运行典型任务的响应时间。
c)响应极限时间(最大负载条件)
测试软件产品在最大负载条件下访问时运行典型任务的响应时间。
2、并发数
a)并发用户数
某一物理时刻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的用户数
b)在线用户数
某段时间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这些用户数不一定同时向系统提交请求
c)系统用户数
系统注册的总用户数
d)三者关系:系统用户数>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
3、吞吐量(TPS)
反应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事物数目。例如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我们一个用户登录需要1秒,如果系统同时支持10个用户登录,且响应时间是1秒钟,那么我们的吞吐量是10/秒。也被之为TPS(TransactionrPerScscond)每秒事务数,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务数目。
a)吞吐量
根据软件产品的特性,依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选取数据量较大和用户操作最频繁的测试场景,设计测试用例并利用性能测试工具,在一个用户访向时,测试软件产品有多少个任务能在给定时间周期内成功执行。
b)平均吞吐量:
在多个用户访问时,在一个设定的单位时间内,测试系统能处理的并发任务的平均数量。
c)极限吞吐量:
测试产品在最大负载条件下系统能处理的最多并发任务数。
二、资源特性
在指定条件下,产品或系统执行其功能时,所使用资源数量和类型满足需求的程度。一般考察服务器、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的资源利用情况,服务器监控资源包括CPU利用率(%)、可用内存(MB、GB)、磁盘I/O(MB/s)、网络带宽(Mb/s)等指标;数据库监控资源包括数据缓冲区、命中率等。
1、CPU利用率
在执行并发任务时,通过资源监控工具,监控服务器的CPU占用情况,其CPU占用率一般平均不应该超过75%
2、内存利用率
在执行并发任务时,通过资源监控工具,监控服务器的内存占用情况,其内存占用率一般平均不应该超过75%
3、I/O利用率
在执行并发任务时,通过资源监控工具,监控服务器的I/O使用情况
4、网络带宽使用率
在执行并发任务时,通过资源监控工具,监控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
5、网络传输速率(MB/s)
在执行并发任务时,通过资源监控工具,监控网络传输速率
三、实例场景
某系统需要验证当前系统部分场景的性能能力,以交付项目为例,一般会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性能指标去验证系统性能。
例如:某系统执行登录场景,指标为100个用户并发10分钟,平均响应时间要求≤5s,事务成功率要求≥99%,其他指标需求规格说明书没有说明的话,则按照公司规定的指标标准执行。
还想要更多实战场景?哦豁!
笔者也想要!
慢慢积累吧…
wu~~又是学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