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TCSPC(Time 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
1> 如果spad接收用单次发射、峰值检测会怎么样
首先spad是概率性触发的器件,探测到的概率远小于1,而且不仅接收信号的光子可以触发,环境光噪声一样会被spad接收到,这样就会导致峰值检测的精度不高,信噪比也非常低。
2> 多次发射、概率统计
为了解决单次发射、峰值检测的信噪比低的问题,采用多次发射、概率统计来精确的获取TOF信息,这样也排除了由于spad接收的概率性触发的问题,下图为TCSPC的工作原理。
图:TCSPC的原理示意图
可以看出通过8次的发射,可以在直方图上近似表现出发射的波形,每次在发光的这段时间的任一点都是有可能接收到光子的,再通过统计每个点上管子被触发次数,就可以统计出不同时间接收的光强度,进而反应发射的光波形。
3>积分次数
上面只是示意TCSPC的原理,实际发射的次数可能几十次到几千次,发射次数常用的叫法是积分次数,目前一般单点的spad发射次数设置为几百次到1000次,面阵的spad都只能设置在几十次左右。
4>直方图的坐标代表的意义
输出的直方图横坐标为时间信息,具体表示的是bin的数量,比如一个单点的spad芯片有1024个bin,量程为15m,TOF时间100ns,那么每个bin的时间就是100ps,这个100ps对应的就是spad芯片内部的TDC的分辨率,N位TDC的bins数量为2^N,1000个bin对应TDC的位数就是10位。
二、spad芯片一般要求发射的脉宽更小
一般在雷达上减小发射的脉宽是为了减小功耗,增加峰值的功率,提高发射的重频,在APD和SiPM应用时为了提升系统的信噪比都会把发射的峰值功率做的很大,脉宽2~5ns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spad芯片应用时,一般是发射功率会稍小一点,重频比较高,发射的脉宽更小, 一般都是1ns以内,这样做的目的也是提升接收的信噪比,比如上面说到的1024个bin对应15m的量程,TDC的分辨率为100ps,100ps足够分辨1ns的光脉冲了,所以脉宽在100ps~1ns之间做的越小越能提升信噪比,但是1ns的发射脉宽对SiPM的意义不大,SiPM一般是几百到几千和SPAD组合起来的,输出的是模拟信号,波形的上升时间一般为1ns左右,下降30ns左右,这样根本不能分辨1ns还是2ns的信号,所以对SiPM来说减小脉宽不能对信噪比有所提升,但是减小脉宽对spad来说可以有信噪比的提升。
图:spad接收不同脉宽发射时